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试论《语法哲学》中语言本质观论文

试论《语法哲学》中语言本质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8

试论《语法哲学》中语言本质观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49-02

  《语法哲学》自1924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几部语言学著作之一。书中叶斯柏森以分析大量的多方面语言材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语法一般原则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是他在多年研究各种语言中酝酿形成的,并综合运用了其他学科的成果来研究语言,充满了许多独特见解。

  虽然《语法哲学》中有许多独特见解,极具学术价值,但目前所搜集到的专门研究《语法哲学》的论著只有7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该书中的一些语法理论思想进行了客观的肯定和批判(勃?阿?伊利什,1985;胡明扬,1988);二是简要地介绍了《语法哲学》各章节的内容(萧国政,2009;葛成本,2002);三是分别探讨了叶氏的语法思想、体系和理论以及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林允清,2013;任绍曾,2001;廖序东,1987)还有不少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引用了叶氏《语法哲学》中的理论,但是多数仅从各自兴趣出发研析叶氏语法理论及体系某个侧面,如“三品说”、组合式及连系式等,但语言本质观作为叶氏重要的语法观之一是别的学者几乎没有涉足或者鲜少关注的方面,因此本文希望能够进行简要阐述,进一步洞悉叶氏语法观的魅力所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语法仍旧还被视为是传统逻辑的附庸,叶氏反对从逻辑出发的旧概念,认为应该从语言本身及其交际功能出发来研究语法。他重视交际中“活的语言”研究,主张时刻把说和听的过程放在首位。叶氏认为“语言的研究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纯粹的语言形式进行研究,另一个方面是为人而进行的语言研究。”但是他认为传统的很多语法理论之所以存在诸多缺陷就是因为大多停留在对纯语言研究的层面,很多研究只是通过文字媒介来了解和挖掘语言。在叶氏看来,“语言的研究只有首先把观察活的语言作为基础,这样才能获得对语言本质的正确理解。”(2009:1)其中“活的语言”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正如叶氏在《语法哲学》开篇中所说:“语言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是说话者想要让听话者了解自己并了解自己思想的活动。如果想要了解语言的本质,就必须重视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009:1)这说明考察语言必须结合其使用者,一定要时刻把听和说的过程放在首位,因为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都具有同等重要性。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叶氏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

  然而,语言又是怎样服务于人们社会交际的呢?叶氏如是说:“语言是习惯性行为的总和,说话人说出的每一个词或句子不仅取决于他在以前类似情景中的行为,还取决于它从别处所听到的东西。在每一次应付新的具体场合时,说话人利用习惯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要变更这些习惯加以适应不同需要,在此过程中便会产生新的语法形式和新的惯用法。”(2009:22)其中的“习惯”既指说话人的语言使用,用存在于头脑中固有的结构形式来遣词造句进行社会交际,也指说话人利用这种语言习惯进行语言创造,从而有了适应新语言习惯需求的新的语法形式和惯用语。书中叶氏还对惯用语和自由用语做了区分,进一步阐释语言是如何服务于交际的。他指出惯用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它的构词、重音、词序等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由用语则是说话人在特定情景下根据一定句型从听到的话语中概括出该句子结构的特征,并据此造出类似的句子形式,再根据情景需要遣词造句,完成交际的过程。由此可见,叶氏对语言的本质即“活的语言”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

  那么对语言本质的研究应该如何着手?叶氏认为语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语言本质时,叶氏不同于索绪尔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割裂开来,而是更加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因为他认为历时研究的是语言的时间态,研究整个语言系统,还可以帮助分析许多无法解释的“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共时层面研究的则是语言的空间态,研究语言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帮助剖析语言的理据,这样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状态,即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来观察分析语言现象将会更加全面。一个从共时层面看来是孤立的事实或是不规则的现象,从历时层面看来却与该语言的早期阶段中的许多其他事实有着相互的关系。如英语中foot(脚)的复数形式是feet这一现象违背了单数名词后边加-s构成复数名词这一规则,从共时层面无法解释这一不规则现象,但是追溯到古代英语,从历时角度分析,类似的很多不规则现象便迎刃而解。因此在对语言本质的研究过程中,叶氏强调“历史语言学必须建立在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的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作的描写之上的”(2009:25)。也就是历时语言学应该建立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叶氏在《语法哲学》中阐述自己的共时语法体系时,将那些具有历时研究性质的语言材料充分地用来阐明语法现象,可谓是将共时描写和历时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典范。

  另外,叶氏在共时研究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了口语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书写仅仅是说话的替代,如此我们才能了解语言的真实面目以及语言的发展历程……除非人用脑子把写出来的词转化成相应口语的词,并赋予其生命,否则书面语的词只不过是木乃伊而已。”(2009:3)因此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书面语言是第二性的。他还强调重音、语调对口语语法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法首先应当研究语音,然后再研究文字。”(2009:4)只有做到了这些的语法学家才是“研究新事物的学者”。由此看来,叶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考查中都基于“活的语言”之上。

  叶氏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的真知灼见,就其“活的语言”观中存在合理的内核。从他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将语言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这些都是正确的,体现了语言科学的进步。虽然后来被指出其见解存在着一些片面性,但不可否认它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为它启迪了后人,促使他们不断地挖掘叶氏学说所存在的问题,推翻他的观点,从而更加接近语法事实的真相。

试论《语法哲学》中语言本质观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法 本质 哲学 语言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