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西铭》哲学思想浅析论文

《西铭》哲学思想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30

《西铭》哲学思想浅析

  张载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创始人。最能体现张载思想的莫过于张载的的代表作《西铭》。所谓铭是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体。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西铭》原名《订顽》,为《正蒙?乾称篇》中的一部分,作者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为《订顽》,将篇中的另一部分录于左侧,题为《砭愚》。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砭愚》改称为《东铭》。朱熹将《西铭》从《乾称篇》中抽出并作《西铭解义》,使其成为独立的一篇。

  张载《西铭》虽然篇幅很短,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二程即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程颐有问答录:“《西铭》何如?”曰:此横渠文之粹者也”。“充得尽时如何?”曰:圣人也……横渠道尽高,言尽醇,自孟子后儒者都无他见识。”又说:“《订顽》一篇,意极完备,乃仁之体也。”程颗还认为:“《西铭》,颖得此意,只是须得他子厚有如此笔力,他人无缘做得。”朱熹也称赞张载:独于《西铭》见得好。”

  张载把儒学的人性论建构在自己的气化论基础上。在张载看来,气为世界的本源。“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当气凝聚的时候就形成了万物,当气消散的时候就变成了虚空。而凝聚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随时可能变化,所以叫”客”。而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没有此物,只是变成人们看不到的气。人是万物中的一种,人同天地万物一样都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的至善本性。但“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由于气禀的不同,现实中人还是有善恶的。所以人们要由气质之性回归到天地之性。回归天地之性后,人们就能够正确的理解宇宙人生,不为生死夭寿所苦,不为贫贱忧戚所累,达到圆满的人生境界。人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实践仁与孝,乐天知命的活着。

  张载曾将自己的这种理想生活和人生境界描述成文字,这文字就是《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亩馈Ⅶす眩?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於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张载的《西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旨趣,涵括了儒家的天人性命之学,忠孝仁义之理。《西铭》上半部分从“乾称父”到“无告者也”,主要阐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下半篇从“于时保也”至“吾宁也”,提出了“穷神知化”、“存顺没宁”的主张。在《西铭》中,张载确实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的人生理想,将儒学中的《中庸》和《周易》结合起来,以天地之性为至善的人性;用“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论证自己“尊高年”、“慈孤弱”、“爱必兼爱,成不独成”的理想和情怀。最后“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体现了张载尽人事待天命的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儒家一直主张修身以俟命,命运和一些外界因素是人无法更改的,但我们可以尽人事而俟天命“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这样,不但给予儒家思想以形而上的支持,而且把墨家的兼爱思想引入儒家的思想体系,又丰富了儒家爱的含义。主张将儒家伦理现实化为人们生活的准则,不计较生活中的坎坷际遇,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道德的自律与践履,超越自我,求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儒学的发展看来,张子的《西铭》已经把儒家的形上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张载认为“气”为世界的本源。人为物中一物,人同天地万物一样都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万物的本性,从而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要求爱一切人如同爱同胞手足一样,并进一步扩大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在人性问题上,张载沿袭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把人的至善本性归之于“天地之性”。这种“天地之性”是人物共有的本性。但是张载并不否认现实中的人性有善恶之别,认为“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所以张载在肯定“天地之性”的前提下,也讲“气质之性”。把人在才性方面的差异,归之于气禀的差异。张载认为,“天地之性”是人的本性,“性与人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人的“气质之性”是可以变化的。人们为学的目的,即在于“自求变化气质”,由“气质之性”回复到“天地之性”,即能够正确地理解宇宙人生,不为生死夭寿所苦,不为贫贱忧戚所累,到达圆满的人生境界。

  张载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的人生理想,将儒家中的《易》、《中庸》之学结合起来,以“天地之性”为至善的人性,把“穷神”。“知化”视为弘扬人至善的本性的前提;用“民胞物与”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论证自己“尊高年”、“慈孤弱”、“爱必兼爱,成不独成”的理想和情怀。他的”民胞物与” 思想主张将儒家伦理现实化为人们生活中的准则,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同时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特别是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主张将儒家伦理现实化为人们生活的准则,不计较生活中的坎坷机遇,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道德的自律与践履,超越自我,求取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西铭》哲学思想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西铭 哲学思想 哲学 思想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