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其心理干预论文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其心理干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13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其心理干预

  [摘要] 目的 分析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轻型颅脑外伤后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评价患者的应对能力。 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严重焦虑率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 < 0.05),但观察组的严重焦虑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解决问题倾向性[(0.34±0.14)分]、求助倾向性[(0.33±0.02)分]、解决问题有效性[(0.46±0.04)分]、求助有效性[(6.24±2.4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68±0.04)、(0.55±0.03)、(0.86±0.06)、(7.12±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合适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其应对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6(b)-0128-04

  Anxiety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YANG Xiaoli

  Shaoxing Central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anxiety, and giv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in Shaoxing Central Hospital, 50 patients with anxiety after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anxie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coping capacity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evere anxiety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marked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 < 0.05), and th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linati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helping orientation and solving problem efficiency, helping effectiveness in observation group [(0.34±0.14), (0.33±0.02), (0.46±0.04), (6.24±2.41)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0.68±0.04), (0.55±0.03), (0.86±0.06), (7.12±1.24)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rop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relieve anxiety symptoms of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capacity, which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xie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颅脑损伤是目前神经外科十分常见的疾病,随着目前颅脑伤患者的日益增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颅脑外伤及其预后已受到了精神病学、神经外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1-2]。颅脑损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昏迷、深度昏迷)、头痛呕吐、瞳孔散大、血压下降等,恢复缓慢、病程较长,因此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经济以及心理负担,对于病情较重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将影响到病情康复,有研究指出[3],心理干预在颅脑外伤的患者心理康复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轻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轻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52.7±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第7版中关于轻型颅脑外伤的相关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入院后经CT或MRI检查证实有出现颅脑外伤,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6~12分;生命征均稳定,仅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重度颅内感染以及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3±3.5)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1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52.4±2.9)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使其能够很好地休息。定期检查,做好饮食管理和控制,给予适当的指导性训练,同时做好药物、用药行为等护理,保证外科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5]。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①制订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个人状况,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制订,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效果。颅脑外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医护人员应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向其介绍可能出现的机体功能障碍类型、原因及应对方法,从而提高其对可能出现的机体功能障碍的认识,使其能更从容地应对一切不良结局,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②建立情感支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的同时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其疼痛程度[6]。此外,家属是患者重要的精神支柱,家属的支持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教会家属如何有效地帮助患者完成各项康复训练,确保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各项康复训练及日常活动等。③转移患者注意力:颅脑外损伤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患者神经长期紧绷[7],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身情绪的调整,告知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阅读、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通过闭目深呼吸等方式调节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可帮助患者寻找合适有效的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疼痛感并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④生活起居干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已发生睡眠障碍,尤其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差可致使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情绪异常,脑耗氧量增加,脑细胞逐渐水肿,从而加重病情,影响患者机体的自我修复。因此应加强患者的生活干预,嘱其规律生活,定时休息,避免睡前剧烈活动。同时嘱咐患者规律、健康饮食,避免睡前过饱过饥,影响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8]对患者进行精神及焦虑状况评价,量表共14项内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各级的评分标准为: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2分为中等;3分为重;4分为极重。总分56分,<3分者无焦虑,3~<7分者可能焦虑,7~<14分存在焦虑,14~21分为明显焦虑,>21分为严重焦虑。采用应付方式问卷量表[9]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应对能力进行评分,该量表采用1和0分记分法,共62个条目,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个分量表均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分量表条目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症状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严重焦虑率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严重焦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症状比较(例)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应对方式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解决问题倾向性、求助倾向性、解决问题有效性、求助有效性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应对方式比较(分,x±s)   3讨论

  颅脑外损伤是外力作用于颅脑引起的损伤,其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复杂,治愈率低,致死率高。颅脑外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采用外科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10],越来越多的外科治疗不仅没有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残死率,甚至可能增加其残死率。因此,寻找颅脑外损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费用一般较高,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常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及机体功能障碍等,患者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11-13]。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心理干预能提高颅脑外损伤患者预后状况,降低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程度[14-16]。

  临床上根据格比斯哥昏迷评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型,轻型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颅脑损伤的78%[17]。轻型脑损伤患者在损伤后一段时间内会留下许多自主症状,这些症状长期困扰着患者,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尤其是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后意识障碍时间较长,生命体征改变更为显著,且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较快。本研究选择了近3年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轻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严重焦虑率为72%,对照组患者为68%,且两组患者多为中老年,可见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发生焦虑等负性情绪,尤其是老年患者。有研究发现,对于颅脑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不仅需要对其饮食及睡眠障碍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还需对其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18]。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颅脑外损伤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降低患者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19]。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后,其焦虑症状均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各种异常行为,如情绪不稳、暴躁冲动、孤僻偏激常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甚至还遭到家属和朋友的误解和指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患者家属的干预,由于受经济状况及家庭关系的影响,患者得到的家庭支持程度也不同,因此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也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及朋友说明病情,告知家人支持的重要性,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应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同时安慰和关怀其家属,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黄细纯[20]对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的同时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本研究中,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采取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严重焦虑率分别降至12%和32%,可见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应对指的是患者为了能够实现被自己评价超出自己能力的特定的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不断变化的行为以及认知[21]。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即患者直接作用于该环境的相关因素以适合个人的需求,其中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寻求支持、改变其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消极的应对成分包括发泄、回避等。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解决问题倾向性、求助的倾向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求助的有效性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说明了患者通过积极应对面对困难和压力,接受现实、努力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等,有效缓解了其自身的焦虑状态,经过心理护理的患者,其应对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总之,轻型脑损伤的患者焦虑症状经过心理护理之后,其应对方式能力显著提高,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因此,心理治疗对于躯体疾病的治疗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控制好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成为了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22-23]。大量研究显示,早期及时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性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及患者的身心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24-2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损伤患者尤为重要,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症状,从而提高其应对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其心理干预

论文搜索
关键字:颅脑 外伤 轻型 焦虑 患者 情绪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