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2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研究

  一.留守儿童及其心理状况

  1.1留守儿童现状

  1.1.1定义

  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至其它地方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可以跟父母一起生活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管理的17周岁往下的儿童。他们平时和自己的隔代亲人,甚至是父母亲的其它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1]。

  1.2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2.1留守儿童积极的心理状况

  其积极的心理状况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2)责任感(3)成熟(4)感恩

  1.2.2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逆反心理严重:农村留守儿童叛逆心理极强。他们喜欢与人对立,不喜欢听家人或老师的话,对周围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常常距人于千里之外,对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充实着不信赖,对于这些行为,很多人忽略或者因为自身文化水平局限而没有意识到一点:其实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期望得到大人们的重视和肯定,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

  (2)自卑与焦虑的心理障碍:儿童对于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的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尽管有祖辈们的照顾,但对他们来说,别人所能赋予的更多仅是身体、饮食起居方面的关心,造成孩子极易形成心理焦急,总是顾虑重重[5]。

  (3)道德意识模糊:因缺乏管教容易沾上不良风气,他们时常有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等一系列不良行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性格孤僻、冷漠乏信、暴力等等少部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离开仇恨,尽管父母回家后,也冷落他们,感情产生隔阂。在他们人格定性的时候,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很难建立,缺少社会责任感。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存在原因

  2.1家庭教育缺失

  2.1.1直系监护人监护力缺失:由于父母普遍存在“补偿心理”,长期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心理上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往往采用通过金钱,物质上满足儿童的需要来对其进行补偿的错误教育方式,这极易使子女养成消费上的不好习惯。因此,物质上满足并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全部需要,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灵上的需要[6]。

  2.1.2“单亲”监护人对儿童教育方式不当:父母一方外出,在家的一方便承担起督促孩子学习的任务,他们对孩子管束过于严厉,当子女成绩不理想时便加以指责、批评,限制孩子们玩乐的自由。结局事与愿违,很多孩子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条件又不敢与父母争辩,因此把不满压抑在心理,这极易促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2.1.3隔代教育代沟大: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祖辈们承担着很大都压力,他们不仅要辛苦劳作完成家中的全部农活和家务,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们的责任,生活上的压力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的耐心,一旦孩子们淘气、顽皮、不听管教,就会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语气用词上没有注意孩子们的感受。

  2.2学校教育漏洞

  2.2.1学校软、硬件条件不足: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的步伐,这极大的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年长的带教教师,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也极大的降低了农村教育质量。

  2.2.2农村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学校更加偏重学习成绩方面,更加注重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所以农村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不均衡,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2.3社会影响

  2.3.1社会重视程度不足:中国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发觉和重视程度是比较晚的,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城市转移初步形成,这也促使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而中国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是始于2004年初四川省一个留守儿童因无人照顾而出现严重问题的报道,随后,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新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关注,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社会学界和教育学界也逐渐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领域。

  2.3.2偏重物质支持:媒体关于给农村留守儿童帮助的报道基本都是某个组织或个人给某个地方的留守儿童捐赠了课桌、衣服、文体用品等,甚至从没发现过有关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的服务,而这恰恰也是农村儿童欠缺的,也是外界关注不到的。2014年,中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性支出首次到达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8],这笔费用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中,校舍修建、配套营养餐,等,但农村教师人数却有减无增,专业的心理老师更是迟迟得不到解决,在中国西部农村,一个教学点仅有一两个老师的状况还存在很多。

  2.4政府行为

  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原本还能通过祖父母或其他亲戚获得家庭的关怀,偶尔能通过现有监护人了解父母的状况,但是一旦成为了寄宿学生,只能每周时间回家,和家人接触时间变得更少,脱离家长的监管也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学校师资的配备却很有限,跟不上留守儿童数量的激增。而农村留守儿童尚未形成严格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一旦存在外界的诱惑,将很难不被不良因素的吸引,而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也将会随之出现。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3.1家庭方面

  3.1.1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另一方要改变教育方式,不要一味的遵守“棍棒底下出孝子”或一味的注重成绩,应尽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兴趣,避免过激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偏离自己本来的教育初衷。

  3.1.2现有抚养者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带孩子的老人,一方面要注意对孩子的放纵和溺爱,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关心孩子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2学校方面

  3.2.1更新教育观念:固有的教育观念都存在着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从而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别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说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限制加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少,造成他们对个人价值存在感很迷茫。

  3.2.2改变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更新现有的教育方式,将教育教学融入生活中,不在死板的局限于课堂,从而增加留守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校领导应注意不断吸取优秀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利用留守儿童的心理优势刺激他们的创新性,从而培养人才。

  3.2.3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增加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可适当增加专业师资力量,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供应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教给其生存技能与安全常识,增加留守儿童的个人保障意识和生存能力。(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儿童心理 留守 状况 农村 儿童 心理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