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观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25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内科急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1]。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常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发病后要迅速实施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就诊后因突发疾病、环境、救治措施以及医生的问诊等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疑惑、濒死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护士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到周到、细致和温馨的整体护理。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帮助作用,利于患者养病治病。因此我们将结构式心理干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并与单独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患者多以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就诊,发病后均在10~20分钟内来医院。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此项研究。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51.15±9.24)岁;前壁心肌梗死5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42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24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35±8.35)岁;前壁心肌梗死2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26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1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3.25±8.75)岁;前壁心肌梗死3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16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14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由护士给予仔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实际认知情况,确定进一步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3次不同内容的结构式心理干预,分别为收住院时(病情稳定后)、入院后第3日和第5日。干预过程由同一责任护士完成,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应对技巧及心理支持等4个方面的内容。①健康教育: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后制定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可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治疗、护理以及预后等,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合理饮食,保持二便通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腹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可用开塞露通便、或缓泻药口服以帮助排便[3]。②应激处理:护士要先告诉患者什么是应激和应激源,告诉和鼓励患者正视应激源的存在,对负性应激源也不要回避,要教会和鼓励患者主动去化解应激,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应激反应,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练习比如听音乐、平静呼吸练习等,以益气养心。③应对技巧: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的应对和鼓励患者尽快掌握应对知识。及时耐心讲解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积极认知、积极行为和回避),并告知患者所能起到的作用,教会患者常用的应对技巧,并指导患者灵活运用应激处理技巧和应对策略,以应对患者所产生的负性情绪。④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帮助,而家庭成员的帮助是最重要,也是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最关键的,护士要督促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护理中,多与患者谈心、交流等,以给予患者最大的支持,发挥出亲人的正能量作用。医务人员要鼓励患者利用这些支持,并顺利转化为与疾病抗争的动力,以便能够早日康复。可以对患者采取疏导安慰、转移、借情、以情胜情等干预措施,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的情境,使其情志舒展、气机调和。

  1.3 评价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 [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焦虑程度评分。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心理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的SAS、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干预后SAS、HAMA评分均下降,但是干预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冠心病的一种,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障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心肌梗死既可因七情失节而诱发,亦可因病后心理应激如恐惧、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加重,严重者可促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使危险性骤增[6],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对缓解负性情绪,降低风险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很有帮助。通过心理干预达到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将有利于治疗和康复。而焦虑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临床医护人员应认识到焦虑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更好地评定和处理焦虑[7,8]。

    护理是提供帮助性的服务,是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照顾,同时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积极评估和改善患者心理问题,制定和实施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心声和努力的方向。治疗疾病既要延长生命,也要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享有心理、社会能力以及精力等方面健康。结构式心理干预是在整体医学模式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成分,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将健康教育、应激处理与应对技巧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综合式心理干预方法[7]。此干预方法重点强调了对患者心理因素的观察和干预以及效果评价,以不断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不增加医疗成本,而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本研究鼓励患者家属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教会患者使用应对技巧,以正确应对治疗中和生活中一切事件,将患者现存和潜在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降到最低或者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的SAS、HAMA评分下降最明显,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观察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结构式 心肌梗死 心肌 急性 焦虑 患者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