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论文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8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地,理应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有效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低碳经济视阈中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困境

  (一)大学生低碳经济素养实证调查

  21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从低碳经济角度来了解和关注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高校生态文明的深入开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此,笔者对淮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低碳知识、低碳生活、低碳实践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多次调查,为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路径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基础。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淮安市内的五所高校,它们分别为: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这其中涵盖了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低碳经济素养现状和高校低碳经济知识教育开展情况两方面情况共19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调查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955份,回收率为 95.5%。综合考虑受调查者的性别、年级、学科背景、学校等因素,因此受调查者中人文科专业占 50%,理工科专业占50%,男女生比例分布为52%和48%,低年级和高年级大致各占一半。

  (二)大学生具备的低碳经济水平现状

  课题组从大学生具有的低碳意识、低碳素养、低碳伦理、低碳实践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详细分析与研究调查得来的数据,发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整体素质偏低、高校开展低碳教育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大学生低碳基础知识薄弱,低碳素养不高

  调查显示,淮安高校大学生所掌握的低碳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基础不够扎实。在“正确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选项时,只有不到1/3的大学生能从“低碳碳金融体制不健全”、“能源消耗高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突出”、“低碳技术研发能力的薄弱”、“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等方面来思考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的困难与矛盾。通过调查显示,约75%的大学生对低碳经济历史沿革、内涵与外延、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措施与未来前景等系列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2.低碳教育力度不强,低碳实践参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高校突出强调本课程、本专业教育与建设的市场化实用性和功利性。“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等理念没有完全列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有65%的大学生平时节约意思比较淡薄;71%的大学生对资源消耗没有长远战略性眼光和紧迫感;63%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有关低碳经济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问及“一水多用”生活习惯时,只有约15%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一水多用”、循环节约用水。在每天吃饭中拒绝“剩宴”,践行“光盘”行为的约70%。

  3.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低碳责任观不强

  有42%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经济”是工业、农业、商业等其他行业的问题,与高等教育以及个人没有多大的关系。有51%的大学生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的“长明灯”、“空电脑”、“长滴水”等行为习以为常。大学生低碳责任观的缺失,是生态文明道德观的约束薄弱、工业文明高消费的从众心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滞后等导致的。

  二、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低碳经济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是传播低碳基础知识,开展低碳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的整体状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淮安五所高校大学生的低碳调查,发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还较为滞后。高校(包括主要领导和部门)对低碳经济教育的重视不够,实施低碳经济教育方面的部署和安排(如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软件、硬件设施、资金短缺和师资)不足。高校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标准没有向低碳经济方向倾斜。同时,高校教师本身生低碳经济知识储备不足,主动提升低碳经济教育水平的积极性不够,教育理念僵化、失真。

  (二)大学生接受低碳经济教育意愿弱,低碳实践贫乏

  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知识主要来源于《思修》、《形势与政策》、《纲要》、《马原》、《中特》等公共基础课,而很少学习生态学的相关课程。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的影响严重,接受低碳经济教育的意愿较弱。高校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引导还不能足以改变大多数学生“高碳”模式下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即便一些同学意愿良好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但往往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挫伤了其积极性。还有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连最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都理解不了,更谈不上去做一个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三)高校自身规章制度不健全,奖惩力度不足

  据 2010 年4月29日的《南方周末》报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 210 亿元。而创建低碳高校面临诸多困难与矛盾,最主要是由于高校自身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完善的节能减排奖惩机制,奖惩性的监督力度不够、高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性技能不高等因素造成的。高校大学城大多兴起于最近一些年,所采用的都是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不少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学历等方面因素制约了新设备的有效利用和推广。   三、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选择

  2003 年,英国政府出版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到德班气候峰会,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建设低碳校园,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任重而道远。

  (一)培养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教育”的思想观念

  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一直是中国先进思想传播和创新的主阵地。当前形势下,高校应率先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精神,在校园内通过课堂、网络、广播、板报、横幅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等低碳经济理念像重要的政治思想一样“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每个师生有‘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的意识,从而改变那种‘低碳’是工业、农业、商业等其他领域的事情,与高等教育无关的想法”。把“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教育” 的理念作为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看待,为“低碳教育”、大学生低碳理念的转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合理的低碳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的低碳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以及低碳教学内容是低碳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撑。一方面,高校应把低碳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当中,将低碳教育提升到与政治理论课同样的高度,同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低碳教育因素,对学生

  进行系统、有序的低碳经济知识和理念教育;另一方面,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探索将低碳教育与本学科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可以考虑在高校的所有专业中有选择地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例如,“环境概论”、“能源与环境”等课程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低碳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开展低碳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低碳教育的实效性

  低碳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大学生是否把对资源环境危机的危机意识、改变高碳现状的责任感以及低碳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实际行动。因此,高校在转变观念、倡导和开展低碳教育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低碳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优化,开展校内和校外的低碳教育实践活动。

  (四)探索低碳教育管理机制,构建低碳教育校园环境

  低碳校园,一般指“在学校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校园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环境育人功能的发挥。高校应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宣传低碳校园的各项指标,让大学生对照标准,逐步通过他教和自教,逐步成长为“生态人”。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路径 困境 生态 文明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