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民办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对其职业道德培育的影响论文

民办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对其职业道德培育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2

民办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对其职业道德培育的影响

  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包括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从业者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责任和义务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劳动者的主要阵地之一,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加强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使他们具备健康的职业人格,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更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必须立足实际,分析民办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特点,了解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和道德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影响职业道德培育的各种因素,并进而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民办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活、人生态度、政治观点等进行了调查,并通过访谈、聊天、课堂教学等途径对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分析和研究,归结起来,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明确但学习困难大、动力匮乏

  从调查结果看,民办高职的学生在学业上总体上有一个正确健康的方向,比较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强实际本领,在关于“你为什么来上大学”上,43.4%的学生是为了长远的发展,22.2%的学生为了找份好的工作;还有17.6%的学生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问及“大学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79.2%的学生选择“发展能力”,6.1%的人选择“取得好成绩”,7.5%的人选择“混文凭”;在关于“你在大学期间最期待得到哪方面的成就”上,67.9%的人认为要“学点实际本领”,14.3%的人选择“结交朋友”,9.7%的人选择“完成学业”;在关于“你在大学学习期间最想提高的技能”上,38.4%的学生选择“处事能力”,16.5%的学生选择“锻炼口才”,12.2%的学生选择“交际能力”。可见,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但依然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另外我们也应看到,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办学性质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源往往处于劣势,很难录取到优质生源,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入校时成绩较差且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还是来混文凭和混日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开展学习,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容易自暴自弃。在“关于目前你所遇到的困难中最主要的是哪方面”的问题上,54.2%的学生表示最大困难“来自学习和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后,哪方面感到最苦闷”,40%的学生选择“学习方面”,在“你觉得自己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上,65.2%的学生“有一点但又惰性”。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扰并且大部分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学习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得缺乏动力和热情,上进心不足,消极颓废,甚至出现畏惧和排斥的心理,平时上课要么迟到旷课,要么心不在焉,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无心听课的学生很多。即便在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学生也很少会利用网络好好地查找资料助力学习,在关于“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上,52.3%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只有16.8%的学生选择“网上学习”。

  二、心理总体健康稳定但困惑迷茫,对未来缺乏信心

  大多数民办高职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并很好地开展大学生活,心态健康良好,能够正确的看待困难并积极应对。调查显示:57%的学生能够保持平常心态,32.6%的学生经常感到轻松愉快;在“你觉得生活给予你的多是什么”上,55.6%的学生选择“磨砺”,29%的学生选择“快乐”,只有4.7%和5%的学生选择“苦难”和“绝望”。在“你面对困难的态度”上,53.8%的学生表示会迎难而上,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16.1%的学生会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寻求帮助,也有20.8%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没有特别行动。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有个比较客观正确的认知,但也应看到民办高职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往往表现得较为自卑和迷茫,一方面,他们认为跟本科生和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自身欠缺优势,在未来就业方面感到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他们面对自身的学业却不能很好地规划和把握,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人生的前途和就业的前景显得焦虑和苦闷,不能很好地调适自我。从调查来看,36.6%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个人前途及就业,其次是19.6%经济问题和15.9%家庭问题以及12%学业问题;在面对未来的问题上,57.1%的学生表示有信心,但也有点疑虑,16.4%的学生很迷茫,6.2%的学生感到莫名恐惧;在“你有没有信心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上,44%的学生很迷茫,表示“说不清”,15.6%的学生表示没信心。

  三、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

  民办高职的学生大多都从事理工科专业,在人文素养方面显得很贫乏,特别在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人文知识了解甚少,长期的厌学情绪也导致这一群体在文化水平和知识涵养方面整体偏低。长期的知识匮乏和不思进取,势必衍生出空虚的灵魂以及对人生理想、信念的淡漠,他们的人生信条也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发生变化,很多“90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移,“重现实”、“重利益”的价值取向被广泛认可,“金钱至上”的思想在大学生中悄悄滋生,导致很多学生思想上心浮气躁,不能脚踏实地的安心学习,勤劳奋进,在目标追求上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注重长远发展与人生谋划。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上,谈到理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表示对这个问题缺乏认真思考或干脆直言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而在问及“你选择专业的主要根据是什么”时,42%的学生表示是“家长的意见”,还有55.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是“马马虎虎”,14.2%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可见,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是出于父母的期待,而自身是没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和动力支撑的。另外,从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当中,笔者也发现,民办高职的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及自身发展,集体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缺乏主动和奉献精神,学生的思想观念跟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离散且多样化。   四、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不高,对社会缺乏信任

  政治素养主要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国家的栋梁,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较高的政治觉悟。民办高职学生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态度、服从大局意识、工作责任感和遵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等方面表现得不是很理想,如在政治取向上,有的学生不能确定正确的信仰,对国家和社会等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爱国主义和入党问题缺乏正确的理解,不能很好地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有的“政治人”的角色,政治理论的学习也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关于民办高职学生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对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对“中国梦”、“深化改革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问题”、“贫富分化”等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且对中国政府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的态度上表示不太乐观。在对近几年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的评价中,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反腐倡廉”等问题的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成效一般或甚微。在对“社会主义终究能战胜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等方面的态度上比较模糊,48.1%的学生表示“说不清”,14.4%的学生表示不信任。可见,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政治关注不够且对社会现状持消极心态。另外,民办高职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也存在着功利化色彩,政治觉悟不高。在“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问题上,38.1%的学生是因为“理想和信念的追求”,30.4%的学生则是因为“直接有利于就业”,还有14.4%的学生是出于“谋求仕途发展”。

  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育需要花大力气,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的特殊性,分析高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困惑和问题,以及对职业道德培育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职业道德培育的实效性。从上述所分析的学生思想特点来看,它对职业道德培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

  职业道德认知,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对是非、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都是属于职业道德认知的有机组成内容。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应包括爱岗敬业、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民办高职学生在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自身思想特点的影响。他们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在道德理想、价值选择时容易产生困惑和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发生偏离。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职业道德认知明显呈现实用化、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具体反映就是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荣誉意识不断弱化,而个人意识、经济意识、利益意识则不断强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民办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和惰性以及学习的功利性倾向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同时,民办高职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模糊和缺失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现实化也将影响其职业道德的认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问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他们的理想就是想要当大老板、企业家,成为成功人士和有钱人,过上富足而丰裕的生活。很难想象,在他们急功近利地想要追求自身最大物质利益的前提下,还能好好地踏实工作,勤劳肯干,忠贞于自己的岗位、奉献自我。事实也表明:在一些已经实习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的问题而接二连三地离职,不停地换工作,缺乏爱岗敬业、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是从业人员把职业道德认知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中心环节。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促使从业人员对善的职业行为倾心向往努力效仿,对不道德的职业行为则厌恶、憎恨,努力避免;不良的职业道德情感则让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美丑不辨,导致错误职业行为的发生。积极的职业道德情感包括敬畏感、羞耻感、义务感、幸福感、“诚”的情感、“恩”的情感。职业道德意志,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实践职业理想,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精神力量。

  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情感,让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敬畏,对不光彩的职业行为感到羞耻,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做到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真诚待人,用心做事,懂得感恩回馈,需要时间和磨练,因而是个长期性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主体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认知前提,进行正确的个人价值定位,提升自己职业道德价值选择判断的能力,将道德观念和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结构。要让学生能够意志坚定的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哪怕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原则,面对诱惑时思想不发生动摇,对自己所追求的道德人格坚定不移,更是需要长期的道德修炼和践行。

  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显然在其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过程中会产生阻碍和干扰作用。首先,高职学生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学习动力不足,忽略自我德行修养,在校期间往往只重专业课程和考试考证,人生观迷惘,价值观紊乱,处理人际关系也更多的考虑投入与回报,待人接物往往以是否有用或有利于就业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生活和学习中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感恩意识薄弱,显然,这都不利于职业道德情感的建立。其次,高职学生本身对未来缺乏信心,对社会缺乏信任,在很多问题上往往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往往只重自身发展,忽略集体和班级的成长,加上长期以来的政治修养的缺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并不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事业心、正义感、荣辱感等积极情感难以确立。再者,高职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都停留在低水平状态,容易漠视自己的社会义务,而大部分学生更是强调索取与奉献并重,利己思想严重,不能很好地端正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自己的原则,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容易消极面对,意志力不够坚决,这也不利于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   (三)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靠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渐进性和长期性的过程,具有实践性和反复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职业活动中,职业道德行为往往是职业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培育过程中,不能单纯、机械地从某一个方面施加教育影响,否则很难达到效果。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影响着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些高职学生因是非善恶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使得职业道德认知缺乏,职业道德情感缺失,职业道德意志薄弱,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另外,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民办高职学生往往存在着知行不一和缺乏诚信的现象,说一套做一套的学生也很多,如果仅仅停留在职业道德认知的层面,而不能有效地发挥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那么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依然会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其职业道德的培育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是我们的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实施,有赖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支持和协同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民办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对其职业道德培育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道德 高职 道德 特点 思想 影响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