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云南省社会开发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

云南省社会开发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6

云南省社会开发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社会开发与地方财政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社会开发必须要有地方财政的支持,一要有启动资金,二要有强劲的资金动力。地方财政要有新兴财源,增加财力,需要培植新财源,这是一个联动关系。从哲学上的辩证关系看,社会开发靠地方财政去启动,给予一定的作用力;社会开发后,依托项目的开发盈利,提交各种税费,可增加财力,能起到有利的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社会开发的内容面广,有各种各样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开发,工、农、经、财、文、科技、服务业;企事业内部、企业、工程、项目衍生开发;联手经营、合资、股份、外向、内向型多种形式和模式并存。社会开发需要地方财政大力支援,这与地方财政的特点和职能有关。

  (一)地方财政的三个特色,一是差异大,不统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各地经济千差万别。发展开发的具体形式和方向及规模也各不相同,财力不一。二是担负双重任务,属于综合型财政,既要担负着有关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组织管理工作,又担负着地方自筹资金的组织管理工作。三是地方财政的工作季节性强,它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二)地方财政的五个职能,一是分配职能;二是调节职能;三是监督职能;四是资源调节职能;五是社会开发扶持职能。

  (三)地方财政培植财源的五种方法途径和要求,全国大的税种原来是32种,后来是24种,现在18种。地方财政需要培植财源,增加动力。一要明确财源建设发展思路,工作目标,方法和措施强化财源办职能;二要国有资产管理为突破口,巩固基础财源;三要以农业产业化,商贸旅游为契机,打造新资源上项目平台,积极争取内外资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兴财源。要做到争资上项,必须支援社会开发。四要以产权结构调整为依托,搞活主体财源,帮助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完善制度,增加财力;五要做好财源调研,摸清情况,强化财政监督。

  二、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分析,在开发思路上,构建的战略支点不足

  (一)没有充分利用开发优势,积极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自力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化不够,前几年,国外向我国产业转移和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汇合,这里成为产业转移的热土,云南得利不太多,规模没有得到发展。社会开发应克服困难,寻找途径。

  (二)构建战略支点不足,(1)没有把打“阵地战”与“游击战”结合起来一起打,一起上;他们认为大型企业搞开发创新是好比集团军打阵地战;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开发和发展创意产业等,搞遍地开花是打“游击战”。在打“阵地战”与“游击战”的结合上,他们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援和扶持。(2)可创建一个“九龙戏珠,十市齐飞”的宏观战略大模式,所谓“九龙戏珠,十市齐飞”,其内涵指的是:一珠便是昆明市。昆明是我国西南的一颗明珠,是东方的“日内瓦”。而九龙是指两条水龙、三条乌龙和四条白龙。两条水龙系指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乌龙是指云南省内自己可使用的三条铁路(正在修建的不算),因铁路的颜色成乌状,故称乌龙。四条白龙是指以昆明为中心,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公路(不管有多少)各算一条龙,可称东南西北公路龙。人站在高处看公路,其状成白色,故称白龙。十市是指玉溪、曲靖、楚雄、大理、丽江、开远、保山、瑞丽、普洱、宣威十个城市。这个宏观战略大模式可通过沿边、沿线、沿岸寻求开发,找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切入点,这将有利于纵横汇合,促进吸纳国外和国内中东部的产业转移,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形成社会经济开发合力群,构建多种发展战略支点。

  (三)开发和发展创意产业不足,没有很好让富于想象力与激情的创意企业和工作者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地方财政支援了但不足。创意产业是指建筑、时装、软件文学艺术、出版等13种行业,它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是新经济的一大支柱,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可创造230亿美元产值,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云南可以大力发展,地方财政应予以支援。

  (四)各种社会开发模式不够多样化,地方财政支援的力度不大。云南现存的社会开发模式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地方财政支援的力度不大,有的模式逐渐扩大,趋于“同类项合并”的趋势。就多层次讲,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上的层次性。二是“开发动作”上的层次性。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不可能“齐步走”,会有先干后干之别。三是商品化上的层次性。这些不同层次,将会在全省模式中较长时间内存在,有利于建立工农结合和利益调节机制。所谓多样化,主要是指四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将是一种多元的结构;(2)在产业结构上,将是“五型齐驱”,各显神通。根据自己的资源,资金和技术、市场的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3)在市场开发上,以专业市场为纽带,城乡经济协作配套;(4)在经营方针,将是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并行。就农村来讲,要形成“三就地”和冲破“三就地”并存的格局。有的需要执行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方针,有的需要冲破“三就地”,转向“四服务”,即为工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城市大工业配套服务、为外贸出口创汇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三、利用区域和地域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做好四个坚持

  云南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以独特的姿态,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以成功的经验,吸引着许多人考察和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发展云南模式,我们应抓好“四个坚持”: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这是发展云南模式的前提条件。由于各种旧观念、老模式在一些人的思想上影响较深,他们过于留恋过去那套做法,不敢闯、不敢创新。对此,我们应该大胆创新,狠抓“五个破除,五个提倡”,即: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破除重产品、轻流通的思想,提倡产品、流通一起抓;破除“三就地”的思想,提倡“四服务”;破除只重视外延性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提倡内涵与外延两种扩大在生产一起抓,一起上;破除在用人问题上的旧的德才思想,提倡新的德才观念。

  (二)要坚持用钱“四原则”,这是发展云南模式的中心环节。云南模式的发展,需要有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没有资金,会寸步难行。怎样把钱用好用活,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项目要拿准,投资回收要快,除了特殊情况外,最好能吹糠见米;二是不管那种模式,都要讲求效益;三是产品要畅销,市场要宽,路子要广;四是准备工作要充分,借贷的钱要用在刀刃上,要讲还款信誉。

  (三)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发展云南模式的关键所在。竞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学会竞争,在竞争中确立“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按价值规律灵活经营”。要密切注意市场动向,按照市场需要加紧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以产品新品种的多、价格的廉来占领市场,赢得顾客。

  (四)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这是云南模式的重要原则。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一、二、三产业的有关开发模式一起上,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大市场,以创模式、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发展外向型经济。云南各种大小模式的发展,靠的是产业驱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全面发展云南模式,能有力地促进云南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今后的发展趋势要以农村发展为主,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一)社会开发要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做贡献,消灭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农村姓“农”――搞农业,城市姓“工”搞工业,待城市工业发展了去武装农业,发展农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改变农村面貌,实现消灭城乡差别的目的。实践证明,按这条线路走下去,不知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要尽快实现消灭城乡差别,必须实现农村工业化,变原来的二元经济结构为两条渠道――发展工业。从云南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两条经验,一是农村可以工业化,二是农村必须工业化。

  农村能不能实现工业化进行社会开发,必须坚持四点:一是要破除旧观念,这是社会开发的前提条件,二是坚持用钱四原则,这是社会开发的中心环节,项目要定准,讲效益,产品有销路,准备要充分;社会开发需要有货币资金、开发资金、生产资金、没有资金是寸步难行。三是要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这是社会开发的关键所在。四是要树立全面发展开发的观点,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地方财政鼓励和支援“三个产业”一起上,“五个轮子”一起转。“三个产业”是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五个轮子”是指农、林、牧、副、渔。力争做到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培育财源。

  (二)云南农村社会开发的趋势,会呈现“四个必须”。(1)农村各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和地方财政的支。根据目前的情况,要想依靠农业生产的自身积累,来协调农村各业的发展,这是有限的,只有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地方财政的支援,才有条件进行以工补农,以工补副等,使各业得到协调发展。(2)推动生产力发展,城乡各种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必须以农村工业为纽带。农村工业的发展,是从村消化、内联、外桥能力增强,能突破原有所有制结构和行政区划的局限,构成城乡间纵横交错,跨地区跨层次的经济联合,从而极大地促进城乡之间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3)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靠农村工业和和地方财政来推动。(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农村工业来影响,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给农村带来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几十人或者几百人的协作劳动,使农民工人渗入工人阶级,形成新观念。

  (三)社会开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主要体现在“五个转变”和“六个提高”。所谓“五个转变”:一是从半手工操作为主向机械操作为主转变;二是从土地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三是从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向耕种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转变;四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科学的管理方式转变;五是从传统经验型的农民向技术知识型的新农民转变。所谓“六个提高”: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5-10年内,实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接近目前乡镇工业的水平,达到1.5-2万元;二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单产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出口创汇的品种和数量,逐步建立一些“贸、工、农”型基地;四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五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六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构建社会开发模式需要地方财政支援

  任何社会开发及其模式的构建,都离不开地方财政的支援,这是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无论哪种社会开发模式都要有前期的启动资金和中期的驱动助力经费,这种费用需要地方财政支持;而地方财政为了增加财力,也需要培植新兴财源。从哲学上的辩证关系讲,社会开发需要地方财政去启动,给予一定的作用;社会开发模式建立后,依托产业和项目的开发盈利,提交各种税、费,又可增加财力,能起到生财的反作用。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对此,从云南地方财政的职能和培植财源的方法和要求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云南省社会开发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云南省 云南 财政 之间 地方 社会
最新财政研究论文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代管资金会计核算的探
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
江苏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探析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
剖析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相关问题思
财政补贴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机制
热门财政研究论文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分析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关于扩大内需的讨论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论市场经济下的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