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6

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使不同类型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这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在内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 一体化”教学模式设定

  现代学校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任何一个独立的教育环节是不能最优化的达到这一目的的,只有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更多的强调了学生的技术学习,而身体训练时间相对不够,开展课内外“ 一体化”教学,可以将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统一起来,互相弥补不足,因而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俱乐部选项课、各种体育竞赛和其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加强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横向联系,可以更好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形成一个体育教学体系纽带。

  二、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 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意识有待加强

  体育意识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它是发展学生体育行为的先决条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也不深,很多学生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很多学校的体育锻炼只注重形式,缺乏长效机制,致使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遭遇诸多瓶颈问题。

  (二)教学层次有待开发

  不同的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但是体育课教学通常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因此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因而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阻碍了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此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存在层次变化不明显、锻炼缺乏个体针对性的问题,因为绝大部分的学校师资条件有限,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级分化现象,很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三)教学资源有待完善

  教学资源是学校体育顺利开展的基础,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的物质保证,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载体。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之一。许多学校对体育投入严重不足,也没有将场馆建设、器材设施添置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致使场地器材短缺,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四)课外管理有待规范

  很多学校将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体育成绩的评定范围,在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率,但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学习环境更为轻松和自由,往往形成参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局面,这给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教师疲于统计锻炼考勤,很难认真组织实施课外锻炼内容,更妄谈合理评价锻炼效果,造成教师、学生共同应付完成上级任务的消极思想。

  三、构建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是将体育课程与社团活动有效结合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体育选修课与体育社团具有相同的特点,将体育社团与选修课相结合,作为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基础,是选修课的初级课程。经过初级课程的学习,具有潜力的可以被选拔为校一般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普通大学生的比赛,一般运动队的成员还有可能成为高水平运动队的补充。单项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整合途径是将体育选修课程与体育社团有机结合为基础的,不仅使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将教育经费、高水平运动队和社团的资源有机整合,优化配置,可以很好的解决体育社团在资金、场地、人力等方面的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优化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加快体育课程建设

  充足的场地设施、人力资源及丰富的课程内容资源是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另一方面,体育教学部门应在合理配置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如与社区的合作,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社区家庭体育活动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走进社会,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

  许多学校在尝试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尝试着一体化教学模式,但由于学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有些学校很成功,而有些学校却失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对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将课外体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但由于课外体育不同于体育课堂,课外体育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学生多、教师少,所以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上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一个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监督机构,再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骨干的多主体力量,只有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外活动 教学模式 体育课 课外 一体化 一体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