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活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论文

浅谈活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9

浅谈活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68-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3-08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如语法翻译法,对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已显现出来。重视交际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活动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实践证明,活动教学对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改善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活动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其主要教学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活动教学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得体外语交际的能力。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及发展

  活动教学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有效活动而习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方法,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是对“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有益探索,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就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虽然存在教学目的单一,教师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有待调整等问题,但受海姆斯倡导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观念影响,一部分老师开始思索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课堂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交互型活动来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交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演练来促进语言习得。而现有的研究表明课堂活动教学确实对语言习得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专家一致着眼于可理解的输入、输出等语言层面,直到最近几年才考虑学生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情感因素包括学生学习类型、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在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分组等。研究者们从参与者的角度对课堂活动重新进行审视,发现小组或双人交互性活动比教师一全班学生交互型活动更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语言活动更加多样化,更能促进语言习得。另外,教学实践中要考虑一些情感因素,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输出,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将成为活动教学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活动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根据王才仁提出的“双重活动教学法”,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一)教学双目的。外语教学应以培养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在英语教学中,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发挥语言教学“言为心声”的优势,使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互为因果,双向促进。

  (二)教学双主体。不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应以学生为绝对中心,削弱教师的主体作用。要使两者结合,相辅相成。

  (三)外语双信息。外语信息自身有双重性、观念性和物质性。外语语言、语言规则的内化到外化都是通过行为操作实现的,教学是一个能力与操练反复交替、循环渐进的过程。只强调操练,以为“熟能生巧”;或片面重视讲解,信奉“多教多学”,都难奏成效。

  (四)输入双渠道。外语信息是通过双渠道输入的,即外在刺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要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的潜能,千方百计地设计出活动使它处于积极主动的输入状态,一开始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治的能力。

  (五)输出双环境。输出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环境指学生通过所学建立的“信息库”,外部环境指运用外语交际的人、地、时的环境。输出要考虑学习的阶段性,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活动要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六)交际双层次。教学像交际一样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内容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相互沟通,增进理解,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此外,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从外语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活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得到启发和借鉴。活动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外语教学中起组织、指导、鼓励作用,使学生成为应用语言的主体。授课内容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课型要多样,使学生能够主动应用语言,锻炼其说、写、译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从语言学习化过渡到交际化。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尽量体现实践性原则,设计生动活泼、有目的性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且要满足学生的智力需求、感情需求、目前需求和将来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准备。最后要满足“学法”渗透性原则。教师要注意“学法”的传授与指导,不仅让学生收获语言知识,更能获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语言因素,还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同时,教师还需事先对活动效果进行预测性评估,并认真观察,记录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发现活动的优缺点,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可参照Rod Ellis的任务评估体系。

  此外,还要考虑好活动设计的几个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理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具体来说,鉴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课堂活动设计时尤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活动中坚持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主角,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活动分配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和活动角色的难易程度,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和思辨能力,从而有效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和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并在课堂活动中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还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二)大学英语活动教学的实施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面临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活动教学法促进了外语教学,尤其是交际教学活动的发展,且能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活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活动中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2.鼓励学生积极用英语进行交流,避免使用母语,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偷懒或分心;3.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避免部分学生侃侃而谈或闭口不说。

  针对活动教学实施的局限和问题,具体的解决办法有:

  1.课堂活动提前设计好,且符合教学重心和教学目标,尽量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2.活动前给予学生足够的资料和时间准备,提醒其分配好各自角色,不至于浪费课堂时间;3.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确保活动的开展处于其指令中,且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此外,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班级人数过多,课时安排过紧,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相冲突,文化背景和跨文化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等等。所以,要想真正使活动教学成功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需要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实行活动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步发展。学生不仅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更能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确立了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学统一,师生互为独立又相互依存,学生学习焦虑症状减轻,更易于接受新知识,输入、输出更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且教师能从课堂反馈中及时调整教学,激励并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师生负担,更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活动教学的广泛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浅谈活动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论文搜索
关键字:英语 大学英语 课堂 教学 活动 大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