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接模式分析论文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接模式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31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接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54-02

  经济新常态下,GDP增速下降,对传统经济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重复建设的部分要进行调整和升级换代,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对传统服务行业进行了深入变革和洗牌,调结构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经济的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来调和这种矛盾?李克强总理在15年出席达沃斯会议的发言里指出了方向,他提到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路,中国经济发展有“双引擎”,一是指以鼓励创新带动的中国经济新引擎,一是指产能过剩,能耗浪费的传统引擎。 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另外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据研究,每新增1家个体工商户可以带动2个人就业,每新增1户私营企业可以带动12个人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又是其中的支柱力量。

  一、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规模与数量。然而我国目前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依旧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在普通高校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占到我国两院院士总数40%左右,高校凝聚着一大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科学家,拥有各学科交叉和渗透、综合的优势,是知识创新的源头,能够提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深远影响的科技创新性成果。在我国高校能获得占总数的80%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些研究项目及成果和科技人力资源,给高校科技自主创新带来很大的优势。而具有创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正是其中最合适的人选。

  在经济转型和调结构的当下大学生就业负担很重,就业难把很大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吸引到创业浪潮中来。但缺乏各种资源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面临较多困难,通过我们刚刚完成的对山东省三所高校近3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缺乏资金、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创业知识、阅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三个拦路虎,亟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政府政策环境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机制还处在完善成熟阶段,政府虽然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也纷纷出台了很多好的措施,但在机制体制和总体规划上还不能与高校很好的对接,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而带动我国经济趋向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方面的主要做法

  1.以政府主导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创业基金,由驻地高校运作,共同扶持大学生高科技创业的上海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是当地政府提供环境支持,放手高校大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让市场环境因素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力。

  以浙江高校为例: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适当经费,学生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国家工商、税务管理等部门进行注册,学校划分出专用场地,供学生创业,并配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专门来负责这方面工作。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或者由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给工商、税务执照,在校内开业。学生毕业后在将店铺转让给在校生,以此循环经营。

  2.地方政府主导进一步延伸的山东模式

  按照“大学+教学点+学院”模式建设集创业意识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后续支持服务(创业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大学。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由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和实训,毕业生可享受地方政府对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尽量落实大学生创业的一条龙的服务。

  三、目前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划、引导和实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上几种模式在极大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还是有很多问题1、地方政府与驻地高校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衔接上没有规划好。

  以上海和山东的模式为例,两者都是由政府主导,花了很多钱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领域,也确实取得了客观的效果,但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他们并没有与高校对接好,应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目的的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能力;山东的做法虽然又进了一步,由政府买单来为应届毕业生进行基本的创业培训,但课程的选择并不一定完全适应各专业学生,另外由于多数是专业课程学分计划以外的培训内容,效果也无法保证;浙江的模式也许最容易看到效果,但颠覆性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专业能力又要打一个问号,毕竟时间就那么多,有教师指导的创业可能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基本的专业学习又可能有所偏废。

  2.行政的机制相对僵化、被动,评价机制也相对表面化

  应落实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合理有效的运用社会资源,找到适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社会帮扶促进政策或资源的有机融合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社会环境的形成,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力是做不好这件事的,这方面政府的机制过于僵化,也重视了,财政的钱也按规定花了,表面的任务也完成了,但大学生创业落地成功的案例还是很少。应呼吁用立法来让企业群体必须参与到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来,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通过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可以要求高校认真研究和改革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把专业、课程的设立面向企业的岗位和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是具有实操能力和企业认可的双师;由企业和行业协会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任务,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经验,也肯定会提升就业的比例,同时也会为下一步他们的创业打下基础,这比政府拿钱设几门培训课程要有效得多。   四、驻地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与思路

  1.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缺乏,创业能力薄弱

  经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都是在就业压力下的被迫选择。这种消极的选择动机,使大学生们的创业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探索“依托专业的创业模拟实训+政府或行业主导的创业大赛”相结合的模式,这在发达国家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不仅想创业而且能创业,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就当前地方高校来说,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与研究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或投资经历,对企业运营管理不熟悉。那么怎样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就成为制约创业教育纵向发展的瓶颈。很多学校创新创业基本只局限于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专业有关的必修创业课程几乎没有,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而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则普遍存在相反的问题,因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针对这种状况,探索“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走出去”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派部分教师参与创业培训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创业培训和实践能力,再就是高校与政府协调沟通,变革机制体制,允许有能力的高校教师无后顾之忧的带领学生创业;“请进来”可以通过聘任讲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聘请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等形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逐步形成学校与社会在创业教育上的互动机制。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创业教育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现行高校教学计划中有关创业教育课程很少,内容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和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应不同深度的课程。此外还可与政府沟通协调社会资源,探索灵活方式方法,可采用创业模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参观学习、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

  五、构建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有效对接的思路

  如何形成因地制宜、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美国是由政府主导,高校运作,第三方包括企业、咨询评价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构建的创业竞赛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充分的市场化高效率的把创投的种子养成大树;日本是由政府与企业、高校紧密结合来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业者可以获得政府与产业界的充分支持;英国则是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这些国家没有例外的都是在国家层面有着明确的顶层设计,并用立法来确认和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转化和发展。

  针对以上创业教育中的难题,我认为有关立法当然是体制性的解决方案,但目前探索“依托专业的创业课程+相关企业参与的创业模拟实训+高校或政府平台的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各方的参与和认可度,也是有效的解决困扰我们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的一个途径,从而真正增强驻地高校学生创业意识,锤炼其创业实践能力,持续激发大学生创业动力,带动我国经济实现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与驻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接模式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业 常态 驻地 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 实践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