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论文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4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69-02

  在当前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大学语文具有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由来已久的教学理论陈旧,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实践单一等现状导致本学科的日益边缘化和师生间的疏离化,教学专制和有效性的缺失让当前的语文教学步履维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在发展、创新的时代主旋律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1]161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需要探索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性参与的途径,进而达成大学语文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兴趣和自由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平等、合作、宽容、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等属性,“学生主体性不仅表现在与教学对象(知识、教材、环境等)的关系上,还存在于同教师、管理者和同学的交往中。其中主要成份是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2]26-27由于专制统治和文化禁锢等原因,中华民族向来属于主体性缺乏的群体,具体到教育上,师生之间并非平等、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强势与弱势、主动与被动、宣讲与受教的关系,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泯灭和扼杀。

  “主体间性理论”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是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实现了社会科学在认识论方面“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超越,它把人类认知的对象世界,特别是精神现象不再看作客体,而是看作主体,并确认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主体间性理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上的又一次转变或者是创新,把以往的认识论思维转变成为关于人类学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主体和客体的绝对性关系。”[3]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思想和精神的交往,如果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或客体,实际上就将原来主体之间的交往降格为主客体之间的交往,自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疏离、淡化,缺乏彼此的信任和理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主体间性作为主体间关系的规定,它在肯定师生主体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重视双方民主平等的互动交往以及话语权上的平等地位,把教育当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也是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这种关系下师生之间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传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表达。

  二、构建立体化教学方法

  2012年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4]实现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就必须改革或颠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精心备课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所对应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也是传统课堂上“灌输式”、“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在导入学习新知识或总结概括阶段教师对知识把握的程度和高度远大于学生,学生必须对新知识作必要的接受和积累,因而突出“教”的地位。

  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创新教法,提炼课内外一切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资源和信息,并将新知识和相关辅助资源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常见的有课件、实物、简笔画、音频、视频等手段,甚至新兴的微课、慕课。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师实现多种角色的转变,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指导学生使用助学软件进行预习、复习和训练,支持个性化、多样化学习。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颠倒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本位形成的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严重缺失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自我调节主动有目的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所学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内化,传统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知识传递阶段则由课下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完成。教学设计上,翻转课堂表现为以个体学生为中心,所对应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条件是学习内容具有体验、实践、自我建构的特点,必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体验才能获得。

  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实现起来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以笔者教学邓一光《狼行成双》为例,这是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课前“知识传递”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一是阅读小说并思考根据小说内容预先设计的问题;二是观看四段网上下载的微电影,它们分别从坚守、理解、宽容和牺牲四个角度来阐释爱情的内涵。上课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班级的QQ群、微信讨论交流,教师提供在线辅导,这样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和微电影主题的讨论、汇总和处理,学生自然对正确的爱情观内涵有了不同层面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所谓“PBL 教学法”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组织形式,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5]

  PBL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立足和服从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学生创造出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它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来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6]9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新“发现”,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

  在PBL中教师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者,需要知识渊博,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作为指导者、学习者和合作者身份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组织、交往能力和监控能力,负责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和评判。

  PBL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方面。教学目标确定了PBL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材料、调控学习环境的基本依据,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设计的依据则要处理协调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情感目标的分级等问题;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操作性开放性强,符合学生的特点且与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设计要本着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理念,大体主要有“呈现问题――小组讨论――学习评价”三步骤。1.呈现问题。教师抛出预先设计的问题,总体讨论。2.小组讨论。确立小组成员和负责人,围绕问题分配任务,统筹资料,得出结论,总结汇报。3.学习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找出不足和改进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迁移。

  在PBL中教师虽然隐身于幕后,但担任着学习向导、专业顾问和教练员的角色,关系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走向,在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提供回馈和帮助、组织学生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古人云“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重视实践教学的教育观是我们传统教育中一直倡导和躬行了的,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让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7]

  1.统一领导 分工合作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教研室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学校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成立由分管院长负责、系部、教务处牵头的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统一协调好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后勤等各方面的分工合作。教务处会同系部、教研室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统一部署,将大学语文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和考核评价之列,发挥教学监管职能,加强对语文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效果的监督管理。涉及到观光考察、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大型公益活动等实践教学则还需要总务后勤部门协调负责为交通工具、教学场地、食宿安排、师生人身安全等各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2.营造语文“大课堂”

  “大课堂”即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开展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课堂上的基本经典篇目,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列一个书单,指导学生阅读和读后感、话题作文的写作和创作,进而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演讲、征文、影视赏析和诗歌朗诵等多样化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与团委协调鼓励指导学生成立文学社团、协会并创办刊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主观积极性,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纸上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通过社会调查、考察访问、参观博物馆以及远足、郊游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行合一,积累第写作素材,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笔者所在的城市马鞍山结缘于“诗仙”李白和山水诗人谢眺,素有“诗城”之说。李白一生七次来马鞍山,存世诗歌53篇,后世的文人骚客更留下700多篇诗文。在教学唐诗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凭悼采石矶的太白楼和青山的太白墓,置身于千年历史遗迹中学生能体味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场感,也更能走近李白及其所代表的文人情怀和唐朝诗歌。

  3.整合资源 保障经费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予和关心。一方面,学校必须充分整合和利好地方资源优势,与相关文化单位、企业、部门等共建合作,加强人文实践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资力量和经费是实践教学香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需要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师资培训和经费保障。同时,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教学之列,参与教学考核和工作量的核算,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主体性 课堂教学 中学生 主体 课堂 语文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