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论文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6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关键词】

  一、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全面展开,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职业教育在课程与教学上的脱节、断层和疏离是制约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的重点因素。建设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推进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课程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开局阶段,探索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课程衔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课程体系,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贯穿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缺失

  学校安排课程随意性大。作为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课程是建立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对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沟通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起着关键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有其根本的属性,它的课程也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强调了就业,就业岗位的技术要求、知识能力要求成为学校的课程学习定位的标准,但是学生就业后能否适应科技水平的发展技能进一步提高,或者在学生转岗时能否为他们学习掌握新的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参考标准。这造成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课程教学质量上差距较大。同时,由于各职业院校在层次上中职、高职衔接不畅,中职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受高职门槛要求的约束,导致中高职在课程层次要求上定位不清,中高职的教学质量缺乏一个评判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职业教育的课程具有地域性差异,受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影响,各地职业教育的需求层次和相关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地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开设没有一个统一的硬性标准[46]。缺乏了课程标准也就使课程评价失去了主要的参考标准,这导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评估标准去衡量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好坏,使职业教育各层次教育课程脱节,阻碍了职教课程的衔接。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新工艺、新技术紧密相连,但是职教课程内容知识较为陈旧,又缺乏充足的实践课训练,导致学生所学掌握的知识技能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岗位设置对技能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在新技能习得的基础上对技术的创新和知识的创新。陕西省的职业教育缺乏贯穿中高职课程体系,影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贯性学习,阻碍了职业技术知识的传承。知识的发展是以“螺旋式”的形式增长的,在知识的增长过程中不断要“回溯”以及重新的解读、阐释。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知识也是要以一种“螺旋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对以往知识的回溯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使知识得以继承。但是中高职课程前后的知识体系相互衔接的较少,使知识体系呈现出一种断裂的状态,不利于职业教育知识的传承。

  三、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课程体系

  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课程体系,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实现在教学上的衔接,最主要的前提是要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对口衔接。但实际上就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较多,并且层级分类也较多,在专业对接上不能达到完全对接,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上实现宽基础的专业培训,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再细化、专业、深入的学习。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专门性、直接性、兼容性的特点。由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不同的行业、专业、工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要具有专门性。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职业技术人才,重视实际操作的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要突出直接性。职业教育的课程还有注意课程的兼容性,使课程不仅能够包含行业相关的知识,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不仅是照顾到初中毕业生,还有兼顾高中毕业生。不仅考虑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还要奠定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每一层次的课程内容。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根据职业需求的导向性,对岗位中不同层次的技能要求设计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还要适宜,课程内容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层次以及区域经济、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中职课程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在课程模块整合时按照“宽基础,活模块” 的原则进行,将课程分为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课模块。这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经过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中职课程模块化是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一种模式。根据中职课程设置的经验,采取模块推进的办法,来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目标和不同培养层次,将课程组合成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训课模块,文化课模块包括文化基础类课程与职业道德类课程,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应用相关知识课等,实训课则分为操作技能课、技术原理、实习等。

  具体的课程设计如下:中职阶段的文化课模块将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和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德育课、语文课、数学课、外语课、体育、计算机基础课等,培养职教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这样可以保证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在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时,也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的提高。中职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过程基础课、专业课。中职学校对刚接触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专业过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专、深、精的技能学习,打下宽基础,然后根据个人需要再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课模块主要是操作技术类的实训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利用模块推进的方法,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高职的文化课模块划分为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课,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素养和兴趣爱好特长等,通过选修与必修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专业课模块,高职的课程分为专业过程基础、专业核心课、应用相关知识三类课程,主要由中职的宽基础逐渐集中到某一专业技能领域,在专业过程基础上使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过渡,再通过专业核心课提高课程学习的层次,也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应用相关知识则为学生就业掌握必须的技能做了准备,传授实际操作所需的相关技术应用原理。在实践课模块,高职主要是实践课,一方面学习技术原理,一方面是在中职操作熟练的基础上,掌握综合的操作技术,使高职实践课与中职的实训课相衔接,同时提高实践操作的技术水平职教本科层次的课程模块继续推进,文化课模块在高职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分为基础课和综合素养课,强调大学的综合素养。在专业课模块,主要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应用原理三类课程。这是高职的继续延伸,在高职专业过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入本科层次进行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培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能力,应用原理与应用相关知识衔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通过掌握应用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专业领域。在实践课模块中,主要以生产实习为主,在实习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掌握操作技术的技巧。

  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课程,在课程衔接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水平,一部分是工作经验,在课程上衔接的设置与形式还需继续研究与思考。

  利用模块推进的方法形成的课程体系,突出了职业教育培养的特点,注重了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专门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前一阶段的课程是后一阶段课程学习的基础,不仅与前阶段衔接也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不同层次职教的课程相互联系,打破了相互割裂的课程现状,体现了学生学习连续性、阶段性,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教育 体系 课程 职业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