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浙江省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初探论文

浙江省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2

浙江省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46-02

  世界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理念的互相碰撞、资源的互相共享、师资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引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大致而言,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高等教育中加入国际化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二阶段是共建国际共同教育市场,招收国际生源;第三阶段是推出MOOCS等网络课程,突破空间限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进一步拓展,特色发展、局部领域的发展和战略性全面发展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都会增加[1]。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弥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但同时也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为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精神,加快推进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浙江省大力加强高校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省教育厅文件指出:到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建设30个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其中本科20个),50个外语授课的课程群,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及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2014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了“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的评审,共立项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金融学等20个国际化专业。为避免出现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真正落实国际化专业建设,切实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必不可少。

  一、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制定的原则

  浙江省国际化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服务浙江省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国际化专业建设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国际化是在民族化基础上面向世界开放发展,要面向国际但最终还要立足本土,实现大学与区域社会的良性互动[3]。所以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不能是一个适用于各高校各学科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而应该是一个拥有国际水准、体现浙江特色的高标准。所谓国际水准,是指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世界范围公认的职业能力标准以及权威的国际通用标准等看齐的国际化高标准。目前可以参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针对工程师技术教育学历互认的《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和《悉尼协议》,欧盟制定的《欧洲资格框架》等等。所谓浙江特色,是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以及浙江高校的学科特色。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放眼世界的同时也要立足省内,吸纳浙江省地方行业标准,突出地区以及行业的特点和优势。

  二、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的核心要素

  国际化专业建设效果要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价与检验?即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应该包含哪些核心要素,这是我们在专业建设前就应思考清楚的问题。目前《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本科)》》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6个一级指标。《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从专业建设规划与保障措施、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风与学风、质量评价、科学研究以及特色与优势等11个维度进行评价。两者有很多共同点,基本涵盖了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的核心要素应该是本科专业建设中最能体现国际化的部分。据此我们认为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的核心要素应包含以下几点。首先,专业教学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是课程教学,所以国际化课程应成为核心要素之一。其次,2003和2005年国际大学协会(IAU)开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在院校层面推动国际化的主要原因是“增进学生和教师的国际知识和跨文化理解”[4],因此国际化师资队伍以及学生的国际自由流动也应成为重要的评价维度。最后,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国际化专业建设推进的必要手段,在评价国际化专业建设质量时也应重点关注。

  三、国际化专业建设具体标准

  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与发展目标,并结合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经验,我们试图对国际化专业建设的几个核心要素提出具体的建设标准,希望为开发一个具有国际水准、浙江特色的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国际化课程体系

  目前,浙江省高校开始陆续培育、建设国际化课程,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授课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以及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计的课程。国际化课程主要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专业课中开设得较少,主要是一些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以及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等。国际化课程尚处于零星建设阶段,无法发挥整体合力。国际化专业想要取得好的建设效果,一个科学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必不可少。

  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首先要有合理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国际化专业核心课程中,要建设1-2个国际化课程群,即围绕专业,建设1-2个相互间有关联的3门及以上课程组合。课程之间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在教学团队的合力建设下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其次,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需采用全外语教学,以达到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步提高。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案例分析型、小组项目、专题研究、DIY作坊、博客互动等。最后,选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材,一半以上的专业必修课能使用原版教材,这样既可引进国际化教学内容又可与全外语授课的方式互相配合。   (二)国际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其国际化的标准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师资结构。国际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应由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方教师和外国文教专家组成。其中60%及以上的中方任课教师需具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参与或承担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或开设相关讲座,专业类外国文教专家应达到外国文教专家总数的50%以上。二是师资培养。要制定专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国(境)外培养计划,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浙江省以及校级公派留学项目,如“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三是师资水平。国际化师资应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以及进行文化对话与交流。参与专业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研究的教师应占专业师资的30%以上。

  (三)学生的国际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高校赴国(境)外交流学生迅猛增加,每年本专科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接近2 000人,派出的交换生、交流生人数接近10 000人。同时来华留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2014年浙江省高校留学生共计23 817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3%。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9 351人,占总人数的39.26%[5]。

  国际化专业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建设内容,更应促成学生的国际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包括中国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以及海外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首先要以多种形式扩大学生出国交流规模,如留学生、交流生、交换生。其中,要保证本专业40%及以上的中国学生具有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学生灵活学习。其次,要重视留学生教育,使国际化专业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一个品牌。国际化专业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应达到30%以上,学历生比例应占留学生的50%以上。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浙江省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绩斐然,已建立了60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每年高校有近8 000人次出席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中外合作办学已覆盖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四个层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成效显著[6]。国际化专业要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首先要积极与海外大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学生交流、交换计划,开展学术交流。其次要结合专业特色成立海外区域研究所,如拉美研究所、欧洲研究所等,与区域内大学、公司开展合作研究,并力争吸引其优质资源来华参与办学。再次要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最后要建立学生海外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专业领域的国际活动,深入了解国外人文背景和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结语

  浙江省大力推行教育国际化战略为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国际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内部资源和整体实力。鉴于学校之间发展特色和优势不同,办学水平有差异,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标准应该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也就是说,标准的制定,除了“规定动作”之外,还应制定相应的“自选动作”[7],既保证核心要素的质量共识,又突出学校特色。

浙江省本科高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建设 浙江省 浙江 本科 高校 标准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