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中国企业国际化―启示与思考论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启示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19

中国企业国际化―启示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03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概览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就未曾停止,近十年更是成为对外投资与发展的高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在许多重点行业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在企业战略、企业治理、人才管理、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动因

  企业在本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一定水平,很难再持续增长时,往往选择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在许多行业中虽然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规模,但企业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特定的国际化市场扩展的需求,比如家电、清洁能源、汽车等行业。在以往国际化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由于采取传统的加工、代工模式,面临技术、质量、效率和品牌低下问题,导致价格和利润偏低。这些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许多中国企业实现自我升级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需求,因此,企业力图通过国际化解决上述问题。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挑战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来源于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也来源于企业自身能力的差距。

  1.持续动荡的海外市场投资环境。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陷入增长困境,催生了日益上升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而演变成对外部投资的疑虑甚至拒绝。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同样面临挑战。许多发展中市场政治体制欠完善,政治动乱频发,常常导致当地海外投资受到损失。

  2.国际化战略规划能力不足。当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文化习惯和客户行为与国内市场都有着较大差异,国内积累的经验往往不足以使企业获得成功。加之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起步较晚,经验较少,企业在走出国门没有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内外讨论来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和规划,匆匆展开大规模的国际化投资,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3.国际化人才不足。在国际化人才方面,中国企业常面临如下问题: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往往一开始就更倾向于去大型跨国企业;企业试图自主培养人才却总是找不到最有效的方式;花费巨大投资培养的人才却迅速被其他企业挖走。不仅如此,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又常面临不熟悉关键人才招聘渠道,雇主品牌不佳以及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国际化能力

  (一)国际化战略规划

  1.国际化过程中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好的竞争战略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最有潜力的市场和客户,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中国企业起步晚,往往处于后来者或相对弱势的不利地位,必须依靠有效的竞争战略来发现和挖掘最适合的市场和客户群,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好的国际竞争战略能够把握甚至引领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应对国际市场上的诸多不确定性。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必须借助健全的战略规划体系来了解这些趋势和变化,分析其对自身的影响。

  2.国际化过程中战略规划中遇到的问题。(1)缺乏对海外市场和客户的了解及赢得这些客户的竞争优势。随着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深加快,许多企业开始努力向欧美成熟市场或中高端市场转型,而这些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往往更复杂、更严格,与企业以往积累的经验和认知有较大不同,也相应地给战略规划带来了更多的困难。(2)缺乏科学、系统的战略规划流程和方法。许多中国企业在战略规划过程中仍普遍地依赖领导个人的直觉和判断。但因为领导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往往比较有限,其对海外市场的判断和把握很可能不够准确,也就会直接影响战略决策的有效性。(3)缺乏全局性的科学的国际化布局方法。国际化的布局指企业将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布局在全球不同地区,从而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是国际化战略规划的重要延伸,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所欠缺的。

  3.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规划的解决思路。(1)建立科学、系统的国际化战略规划流程,确保战略的形成是建立在充分、准确的信息的基础上,在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还应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不同阶段的责任人、参与方与其职责的分配,对相关方的行为进行约束。(2)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和客户并做出选择,要求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做好信息的采集以及市场调研活动,加强同客户的沟通,全面及时的掌握相关信息。(3)科学地进行国际化布局,国际化的布局使得每个地区能够更好地实现所属分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不管对制造型企业还是对服务型企业来说,国际化布局都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国际化治理与管控

  1.国际化过程中治理与管控的重要性。(1)合规的、透明的公司治理是外部市场建立对中国企业信心的基础。进入国际市场后,中国企业变身他国市场经济游戏的参与者,因此必须积极配合和遵守当地的游戏规则,以此来获得外部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任。(2)灵活的、高效的治理和管控体系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扎实内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进入到不同国家,面临不同的市场规则和监管环境。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的弹性和效率,以更高的管理水平从容应对。   2.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国际化管控模式。(1)定位和分类。即根据不同海内外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管控模式的定位和分类。(2)权责分配。即在定位和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总部和海外分支机构各自的权力和义务。(3)执行要点。结合中国企业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挑战改善执行的方式。

  (三)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

  1.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1)人才是企业国际化竞争制胜的关键。在国际化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中国企业现有的人才队伍往往不完全具备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国际化环境的要求和现有人才能力的差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任务。(2)跨国公司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世界经济双速发展的格局下,绝大多数的大型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印度等大型新兴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国际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复杂度大大提升。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员工的组成在国籍、种族、职能方面正日趋多样化,加上日益活跃的跨国并购活动,都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度。

  2.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上存在的主要挑战。(1)国际化人才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前瞻性规划。国内企业对国际化人才能力和类型的定义较为片面,对国际化人才的特点和可以起到的作用没有准确全面的把握。很多企业未能对国际化人力资源工作进行提前准备和规划,经常陷入救火模式。(2)企业吸引和获取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能力不足。西方主流社会中仍存在着许多对中国公司的负面印象,对中国公司引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形成了巨大的障碍。由于对海外市场不了解,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环节上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招聘手段也显得比较单一。(3)人才发展、培训和保留机制有待加强。 中国公司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规划,如何形成一种有机融合的全球企业文化,并使得这种文化能够内化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中,这已经成为中国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和重大挑战。

  3.解决问题的途径。(1)国际化人才定位与规划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工作:第一,清晰定义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国际化人才适合的岗位;第二,充分了解国际化人才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供需情况;第三,在明确了未来的国际化人才的供求缺口和潜在的风险之后,针对性的推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和招聘,建立有吸引力的全球雇主品牌,并且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满意度、认同感、责任感,从而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增强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手段和能力,并不断完善海外招聘的机制、方法和流程。(3)国际化人才的发展和保留。在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加入之后,企业就需要提供合适的平台,让国际化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给予人才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让人才能够长久稳定的留在企业。

  (四)国际化品牌建设

  1.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要赢得海外市场的客户,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逐渐提升整个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知,为加快企业全球化进程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供助力。(2)有利于产业升级,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开拓高端的市场并建立属于企业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探索特色化和差异化的过程。

  2.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挑战。(1)品牌意识不足,很多中国企业对品牌概念以及品牌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管理层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2)品牌顶层设计薄弱,很多中国企业在没有对企业总体的品牌定位和品牌架构进行系统的考虑,常常造成海外市场的品牌活动分散,各个经营分支机构各自出击,难以形成品牌的合力。(3)品牌建设手段单一,经验匮乏,企业不熟悉海外的营销渠道和传播媒介,不知道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媒介组合进行品牌的推广。

  3.解决问题的途径。(1)建立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正确认识。品牌承诺的实现需要公司各方面能力的配套,包括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保证、销售和渠道的覆盖能力、售后服务保障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等方面。(2)品牌顶层设计。品牌建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认可品牌,因此,首先需要中国企业准确地把握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主要诉求来设计品牌传达的理念。(3)品牌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手段。企业首先应当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源,集中资源培育企业的明星品牌,之后,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在海外市场建立良好的品牌认知,让消费者了解品牌提供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获得消费者或者客户的忠诚度才能保证品牌的长期回报独特的品牌联想是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五)国际化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必要性。(1)企业社会责任是获得东道国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在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国内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经济保护的趋势下,阻碍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当地市场。(2)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融入当地社区和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发展,社区和社会越来越多地要求分享企业的经营效益,要求企业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3)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国际化经营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被认为是改善竞争环境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企业突破市场壁垒和贸易壁垒。

  2.中国企业在海外社会责任方面遇到的挑战。虽然中国企业在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在国际化进程中,尤其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仍然受到很多质疑。我们常常看到海外媒体对中国企业的负面报道以及海外民众对中国企业的一些误解,例如中国工人挤占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被放大的中国企业劳资矛盾和部分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冲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的揣测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大挑战。   3.明确海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定位与战略协调一致。成功的商业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相互对立或者是此消彼长的。恰恰相反,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社会问题之间找到交集,进而通过业务创新找到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在解决相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中国企业要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从战略角度上剖析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并从经营目标、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规划上给予系统的支持。

  (六)国际化风险管理

  1.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企业在国际化的环境中,风险显著提高。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和监管体系可能截然不同,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局更迭频繁,经济基础薄弱。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对中国企业存在着一些偏见,给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经营施加了诸多限制。(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足加大了风险。跨国经营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国内。但是,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长,与西方领先的全球性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相关能力的方方面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1)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全面性不足,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对这些经营层面的风险了解不够,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严重亏损。企业需要对跨国经营的风险进行更全面的审视,充分意识到跨国经营的风险管理复杂性。(2)风险管理的内部支撑机制薄弱,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治理架构、流程、基础设施和工具方面的全面支撑。但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内部缺少一种整合性的语言及其相应的管理架构,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自然也是割裂的,零散的。(3)重大海外投资决策机制仍待完善,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越来越频繁,但是很多企业在决定做出这些重大决策时,并没有将结论建立在深入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常常更注重对纯粹的商业利益或时机的考虑,而非扣除了风险成本后的综合回报水平。

  3.解决问题的途径。(1)国际化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跨国经营中,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重视传统国内经营时面临的风险,还需要充分分析和发现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持续的流程和系统的方法,确保经营的各个地域、各个业务条线和运营环节中的主要风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和管理。(2)风险管理内部支撑机制,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风险的不同性质,制定有效的策略,排除隐患,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发生后给企业造成的损失。(3)海外重大投资决策机制,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经营覆盖地域范围日益广泛,企业面临的任务不单单只是管理具体某项投资或某个国家的风险,还需要在整个跨国组合层面上对风险进行管控。一方面,需要防止企业在单个国家或地域的占比过高造成的集中度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对整个组合的全面视角,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风险来源以及相关性,并能够在资产组合层面上进行一定的动态调整。

  三、国际化发展路径

  中国企业要成长为领先的全球性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国际化代表的不仅仅是将产品尽可能多的卖到国外去,而且要不断提高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在资产、员工、收入利润的来源上实现广泛的全球分布。

  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拥有了领先的国际化竞争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制胜的竞争地位。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在战略规划、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成熟的国际化企业往往在内部建立了持续、动态的组合优化机制,即动态地对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战略选项和发展方式的组合进行定期审视,建立明确的指导原则,规范企业对于战略发展方向和方式进行筛选的流程和方法,并不断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能力。

  总之,对于国际化发展方式及组合的调整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流程和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国际化―启示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启示 中国企业 国际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