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看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论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看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看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

  据最新统计,2014届应届毕业生将达734万,较去年的699万增加了近40万,这意味着今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各高校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据中国经济网所做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各高校主要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以及通过不同的课程体系来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专业的设置主要是根据人才市场已经反映出来的需求情况来进行制定及完善。这就会导致高校按需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设置好专业后学校需要2-4年的时间去培养人才,而且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是采用的是:2-3年的教师讲授,最后一年的半个学期校外实习的培养模式。所以学生就业前大部分的专业知识都是来源于授课老师,而专业老师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教材,而同时一本有质量的教材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编写和完善的,这样一来等学生把教材拿到手后教材中已有很多知识已经更新了但是教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有时高校把握不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错位,没能很好的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与人才市场的对接问题。

  二、高校在人才培养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分析

  把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看成是一个服务性企业:学生从不同生源地进来,经过教育加工后,再向不同的用人单位输送。和现实的服务企业不同的是,学校加工培养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人,而其他企业的对象是产品而言,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两者是一样的。因此,在人才产业链中,高校和用人单位就是一条人才培养链上不同的连个节点,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引进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来改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使之更有效的运行,并进行有效对接,从而达到生源地、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共赢的局面。

  三、利用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善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开始加快。相对而言,工科的知识更新速度要比文科的更新速度要快。同时,在人才市场中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四年前的热门职业或者专业,四年后就不再是香饽饽了。那在种情况下,高校如何把握知识更新的节奏,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换特点,则成为各高校热切想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供应链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在我们的高校和用人单位中引用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高校、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利用这个平台高校可以方便进行人才需求调查,进而改善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标;而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人才市场的供应情况,方便招聘对口人才,从而降低招聘成本。因此,高校可以和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协商,共同出资或者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这样一个可以让多方共赢的信息平台,从而既可以在微观上解决企业的招聘问题和学校的学生就业问题,又可以在宏观上解决整个社会或者地区的就业问题。

  此外,还可以借鉴现在供应商和制造商联合经营的模式,来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的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有很多供应商和制造成为了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成本,供应商直接把工厂建在制造商的附近或者选择在同一个工业园区,甚至还有些供应商直接设在制造商的厂房里,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的减少材料的输送成本。作为学校我们当然不能直接照搬供应商与制造商这种友好的合作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作为高校可以在学校里引进企业的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可以在学校里设置一些以学生实训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利用这些组织承接相关企业的一些业务。例如,物流专业可以在学校里设置一个快递公司,专门为学校的师生服务,负责校内及周边的居民快件的收发,统一外面各个快递公司在学校的服务点,当然在这个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要有老师的参与。

  最后,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文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都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后到企业实习的模式。其实大部分文科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处于学而不化的状态,或者有些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大部分文科生尤其是学管理类的学生,都觉得所学的理论或者管理手段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而没办法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在毕业的时候没有形成很好的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供应链管理中拉式的管理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拉动链上的各个环节。同理的,高校可以采取先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的方式来对管理类学生进行培养,因为经过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对企业都会有个感性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再来学习管理中相关的理论,这样就更能领悟其中的本质和内涵,从而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高校作为人才市场的主要提供单位,要达到为用人单位输送有效对口的人才,以及实现学校的高就业率目标,则必须紧密和用人单位合作,及时调整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采用创新的手段和模式管理,以实现两者间的有效对接。此外,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的管理水平,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看高校人才培养输送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模式 人才培养 供应链 基于 高校 人才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