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论文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22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只有在充分了解该语言所在国家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使用该语言交流。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相关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导致交流失败或人们之间的误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文化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教师在讲授英语时,能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导入到英语教学中,但往往忽略了母语文化的渗透。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对中国文化了解到位,从而无法用英语表述清楚,造成了交流过程的误解。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并探讨其解决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由于中国特有的教育体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授上,为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奠定基础,而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即交流。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在交流过程中不能同外国人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明自己的意思。同样,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会适当的导入西方文化,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但是有一点往往被授课教师所忽视,即只讲授西方文化,而很少会渗透中国文化,也很少将两种文化对比。因此,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机会很少,导致了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出现。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能用英语同外国人积极有效沟通,更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了解学习他国文化,并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的互通互融。这就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浅显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授课堂上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基础知识。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

   1.语言教学的目的存在偏差。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往往把考试作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唯一手段。例如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判断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讲解词汇,课文,还是设计练习环节,基本围绕着考试进行。部分学校还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增加了四级题型,模拟题和真题的讲解和演练。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授课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考试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与练习上,很少或几乎不把文化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环节。部分教师为了把时间节省下来做相应的四级练习,甚至连每节课课前的文化背景介绍和导入都省略掉了。可能某些教师在碰巧遇到一些中西方节日时,会在课堂上介绍西方节日的英语名称和文化,饮食文化,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用英语表述有一些浅显的了解。可如果让学生把诸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翻译出来,却是一个大难题了。这点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就能体现出来。近年来在四六级考试中增加了汉译英的题型,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说明对文化的了解跟考试也是息息相关的。学生经常遇到对于中国文化都不了解的情况,比如在翻译题型中曾经考过关于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介绍。端午节用英语怎么说以及这一节日的由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举办哪些活动来庆祝。很多学生对此都了解不多,更不用说能够准确流畅的翻译成英文了。显然,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交流的障碍,甚至影响到了基本的日常沟通。

   2.课程设置方面忽略了母语文化。大学时,在英语方面开设的主要课程就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两年。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四级考试大纲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这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开设的唯一一门同英语相关的课程。有些学校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会开设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选修课。虽然课时不多,但通过选修课学生对西方文化会有所了解。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却鲜有学校开设,除了大学语文这样基础性的课程之外。在开设选修课时,课时偏少,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母语文化了解少之又少。有时,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如西方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等话题时,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导致交际效率低下甚至失败。

   3.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担负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但大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把大部分或全部精力都放在语言教学方面,不能够很好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从进入教学行业的那一天起,就要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规划有个设想。比如,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定期参加一些培训的课程,多读一些和自己专业或教学有关的文章和书籍。这样做有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现象,虽然教师有兴趣传播文化,但由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了解,造成了传播文化的障碍。作为教师,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可见,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传播文化的意识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自身应该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平时多读书,多学习,增强文化底蕴。

   三、中国文化的渗透

   高校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技能,还要求教师把中西方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中西方文化的导入渗透到语言教学的环节当中,变得迫在眉睫。因此,学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善: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改变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观念,让教师充分意识到文化对于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遇到有关文化的话题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中西方文化之间既有共通性,也存在差异。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把历史,宗教,民俗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关于中西方中比较重要的节日上,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例如把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鬼节放在一起来讲授,说明各个节日的由来以及风俗习惯。比如在讲圣诞节时,可以告诉学生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圣诞节同西方人信仰的耶稣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而在中国春节的地位同西方的圣诞节同等重要,春节的起源和习俗都有哪些,还可以通过讲除夕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对比介绍,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和相关词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鉴于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头脑。比如,在大学内开设同文化相关的各类讲座。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讲授有关于中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如西方文化及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等等。让学生有机会利用业余时间拓宽自己的视野。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教师也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中西方文化。比如,可以通过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阅读文学作品等,了解中西方文化,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可以利用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网络,只要能够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所促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加以运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应该积极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

   3.培养教师能力。鉴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既是英语知识的讲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担负的双重角色有清醒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如果教师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不可能提高交际能力的运用,无法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沟通。鉴于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样,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西方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渗透,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盲目追随西方文化,进而缺失了中国文化。一个中国人,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难在跨文化背景下同西方人有效进行双向交流的。因此,教师如何平衡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关系,也是摆在面前的又一难题。所以教师要提高文化渗透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丰富自己的知识,接受关于教学,知识以及文化方面的培训。比如通过阅读、旅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向同行或有经验的前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为了做到积极有效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改变这一现状。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要想真正能够同外国人交流,除了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需要加强,更要去主动学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在校生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

论文搜索
关键字:跨文化 在校生 缺失 中国 视角 在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