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原因探析论文

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原因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1

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09-04

  “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可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表征手段,在2004年Martin J.Eppler和Remo A.Burkhard共同编写的工作文档中正式确定其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知识可视化是利用图解手段来提高知识的创造、改善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的知识的传播的效果。从狭义上讲,知识可视化是知识在表达的过程中借助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思维导图、概念图、认知地图等多种工具。知识可视化从2005年被引入中国后,已广泛地应用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为一种知识传播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门基于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课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现实需求、理论基础、效果达成。

  一、现实需求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背景

  现实需求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背景,这一现实需求主要包括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特有优势、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的特点等方面。

  首先,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重视。“05”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其次,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势。纽约大学心理学专家Jerome Bruner在试验中发现:人们能够记住10%听到的东西,30%读到的东西:但却可以记住80%看到的东西[1]。可见,视觉语言的信息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记忆。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其制作工具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知识点又有极强的抽象性,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感性材料与理性内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知识可视化工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是一种视图化工具,更是一种认知工具[2]。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将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图形所隐含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创新和转移。同时,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联想与记忆;对于教师而言,知识可视化工具可以辅助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应该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客观的食物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3]教师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将复杂难懂的语言转化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视觉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最后,“90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信息接受特点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是做人的工作[4]。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是受大学生的媒介接受和信息接受特点变化的影响。目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其媒介接受特点和信息接受特点都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90后”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新媒体有极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又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互联网的发展所引发的教育技术的变革,电子文档、数据库等,逐渐取代纸质文本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行为、思维方式等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就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也不同于以前的大学生。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育主要靠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活泼性就越发重要。根据心理学“3S”理论大学生接收信息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特点[5],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引起学生对所讲概念、理论、知识点的选择性注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进行选择性理解,再依据个人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方式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性记忆。从学生的信息接收过程可见学生所占的重要地位,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疑问,不益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的实现。而知识可视化运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重构与创新中,并主动探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中的存在感,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双向交流性。

  二、理论基础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支撑

  知识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从能否用符号表达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通常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和数学符号公式加以表达的。显而易见,这类知识容易获取,便于整理和交流。与此相对,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标或符号明确表达的知识,此类知识由人的认知、情感、信仰、价值等因素构成[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实际上就包括这两类知识,其中概念性、命题性的知识便是显性知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要传达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等就归属于隐性知识一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这两类知识的把握,需要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并且这一过程中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和佩维奥双重编码理论等。   首先,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夸美纽斯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跟前;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直观教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运用图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性教具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知识可视化也是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也应以直观性教学理论为基础。

  其次,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梅耶及其同事认为,“教学信息应根据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设计。”[6]这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包括三个假设:双重通道、容量有限、主动加工三个假设,并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见图1)。

  从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包括词语加工和画面加工,对画面的加工主要发生在视觉通道,最后组织成图像模块,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知识可视化在呈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材料时,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同在,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建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事实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启示人们在运用知识可视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一定要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考虑在教学设计之中,并且要将视觉材料与文字材料同时展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来加工信息。

  最后,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是由美国心里学家佩维奥提出的,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不用区域的认知处理系统,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其中有语言系统,负责处理语言信息,并将语言信息以字符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的文字储存区;非语言系统负责处理非语言信息,存储在人脑中的图像储存区。双重编码理论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1)表征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2)调用性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或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激活[7]。运用双重编码理论,将文本内容与图像内容融合,逻辑上相呼应,便能加深对所要传达内容的记忆。双重编码理论启示人们知识可视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时,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相关知识以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对其中的显性知识包括概念、内涵的理解提供辅助与补充,重要的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隐性知识,包括价值观、信仰等核心内容,运用图解手段呈现,能够降低语言的负荷,激发学生对于信仰、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主动探究,便于整体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知识,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然,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除上述三种理论支撑外,建构主义理论、香农―韦弗的传播学理论等理论,都为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效果促成是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知识可视化工具本身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在社会方面有助于推动知识在生产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传播;在情感方面,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图形的意义,有助于从文化情感层面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迁移;在认知方面,它可以呈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习者记忆、应用新知识[8]。因此,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用的结果也令人们期待。

  首先,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单一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图像语言,同时又能够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以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探究图形意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绘制出自己的可视化图形,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联系,利于整体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知识记忆和创新。例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学习中制作的思维导图(略),通过这幅思维导图人们可以很清晰地把握在抗日战争、侵略与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近现代的探索中,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学生看到这个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整体把握知识,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图中每个分支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另外,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自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或手段的总称[9]。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的能否达成的关键。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视觉表征手段,包括多种工具,例如,思维导图、认知地图、概念图等,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呈现,这就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讲授、讨论、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以往以教师“教”为主或以学生“学”为主,向“教与学”并重过度。

  最后,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必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这样各个部分的内容才能相互起到协同作用,为教育对象所接受。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恰好能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连接起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形成系统框架,能够将相关知识以一个整体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从所呈现的知识系统中,能够看出各个知识点间层级和脉络关系。知识可视化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并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内容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根据各个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知识加以整理,进行连接,并且在组织知识点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突出重点要素,从而使整个内容体系功能得到最好发挥。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和主动性,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要素(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着手进行创新和改进,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人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知识可视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分析不同知识可视化工具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运用知识可视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原因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教育 可视化 思想政治 可视 原因 理论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