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经济走向“新常态”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论文

经济走向“新常态”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12

经济走向“新常态”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一、新常态的产生背景

   作为近年来被关注的经济术语,“新常态”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表示经济状态由繁荣或衰退恢复到正常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究其根源,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中美大打金融战上。美国经过两年的抬高楼市价格和股市飞涨的布局,还未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进行打击,却在2008年出现了严重的次贷危机。中国的股市经过政策调控,高税收的楼市限购,使得美国的资本被套。这样一来,本陷入次贷危机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中国在此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2009年,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债危机爆发,欧洲股市暴跌,欧元汇率下降,美国本想以此收回美元,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但事实上美元却大量流入了全球实体经济唯一没有出现动荡的中国。中国经济由于美国大打金融战的刺激飞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经济总量飞速增加,增长速度迅猛提高,到2010年超过日本和德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我国,经济通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出现“换挡”现象,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转型进行调试。“新常态”则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战略选择,它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首次提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已进入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新常态的提出展现了我国国家领导集体对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尊重,以及对经济发展现状的正确评估和预测,是对中国国情的全新揭示。

   二、“新”在何处

   所谓新常态,就是有异与过去的、持续存在的经常性的相对稳定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增速偏高、经济偏热以及与此带来的各种社会环境问题的旧状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基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限定。这是在对中国经济国情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后选择的一种较为合理的、趋势性的发展状态,它表示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现阶段的中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向新常态进行过渡,保持经济增长控制在上下限之间,即在防止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对新常态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三个特点进行。

   一是经济增速的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点。由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我国经济必然要从过热的状态中加以换档回落,由旧状态10%左右的经济高速增长转为7.5%上下波动的中高速增长,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到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这是新常态的最好验证。降增速,提效率。在此过程中,长期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铁公基”)、各种生产能力的转型升级以及居民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三个新增长点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长期过程中,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逐渐替代出口和房地产这两个旧的经济增长点,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波动中保持在稳定水平上。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新常态下注重对产业结构进行潜在的、渐进式的优化升级。这种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资源环境等要素的供给约束导致过度依赖于这些生产要素、耗能高、污染大的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导致的需求结构的优化;由于劳动力数量减少,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缺乏导致劳动人员工资提高,收入结构优化,2014年上半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半数;由于相关产业和劳动力向中西部的转移导致的区域结构的协调优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城乡结构的优化。

   三是驱动因素的新常态。从动力驱动来看,中国经济将由原来的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旧常态下,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前32年)的高速发展,过度开垦资源、破坏环境、进入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发展阶段,忽视环境保护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牺牲人们的利益为代价,忽视经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新常态的提出使得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以要素驱动为主的旧的发展方式逐渐被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取代,倡导节约、效率、可持续发展。同时,新形势下,中国过去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国际优势不复存在,中国只能通过创新驱动进行变革,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新常态下,对中国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一般呈现“中药式调理”过程,以“稳宏观政策,活微观政策,托社会政策”为主要工作思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就业和物价波动指标的“上下限”上,逐步进行政策改革和消化,而中国企业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最大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因而企业需要适时而动,有所谋划,转变发展策略和方向,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体来说,企业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这也是中央对中国企业全面发展的“一体三面”的有力阐述。企业具体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追求经济质量和效益,适应新常态

   为解决经济增速下行与质量效益上行的矛盾,对企业来说,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适应新常态的变化。企业要彻底摒弃被动等待政策调控的思想,根据中央控制经济中速增长的政策要求,对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竞争优势进行再定位。另外,企业还要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股权转让、破产重组等方式对资产进行盘存,淘汰落后的经济要素,同时放弃一味的进行规模扩张,将重点从控增速转移到控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为重点

   国有企业是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总量和战略地位突出,因而国家将国资国企的改革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国资国企改革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既存在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形式企业,也包含以TCL为代表的整体上市实现多种资本共同发展的形式。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国企整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进程缓慢,企业面对现状关键是要进行产权关系多元化和公司治理的现代化,真正占据市场主体地位,适应新常态的变化。

   (三)立足改革创新,重视海外机遇

   与发达国家新常态下的经济疲软状况不同,我国在技术和产业升级方面厚积薄发,具有后发优势,因而在现阶段,我国有更好的海外投资机会,因而企业要重视海外机遇,加快海外并购,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技术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速度,利用国外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创造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四、结论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它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智慧在APEC北京会议上留下的重要思想印记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合理反映,是不可逆的、趋势性的发展状态。我国中小企业应审时度势,正确认识新常态,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企业改革和发展重点放在调结构,释活力,保质量,增效益,重创新方面,以更好的姿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更强劲的活力。

经济走向“新常态”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常态 中国 意味 经济 中国企业 什么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