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课堂小组教学法中的成员分配论文

浅谈课堂小组教学法中的成员分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19

浅谈课堂小组教学法中的成员分配

  小组教学法在我国教育界依然属于一个新兴理念,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组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互相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从而达到全体成员共同进步这一目的。

  一、小组教学是“弱弱相帮”的互惠方式

  小组合作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极为显著的。与教师单纯讲授的方法相比,小组合作中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重心,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转为“隐形的手”协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获得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养成。

  比如,在某次课堂中的一次问答型小组活动,首先由老师出一个关键词,一名同学围绕着关键词提问,其他同学回答。每个小组分配了四名同学,并且成员分配是随机安排的,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同学的学力及积极性。但是某个小组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小组中的女生A与男生B各有特色,女生A很积极但是数学基础很差,而男生B比较沉默但数学基础好学力高。在老师提问之后,女生A并不懂老师提的问题,但她很踊跃地,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问起了男生B和小组中的C与D,并在B给出解答后认真做了笔记,此时沉默寡言的B获得认可,学习情绪被A带动起来,融入了小组的问答活动中,C和D两人也在讨论中获得收益。

  在上面的案例中,小组成员A与B的合作不算是“强强联手”而是“弱弱相帮”,B的基础能够帮助A找到知识,而A的活跃则带动了B参与进学习活动中。在A面前B不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而A也不是一个学力低下的差生。

  二、如何不着痕迹地进行小组分配?

  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有一种状况是非常糟糕的:小组成员完全不参与共同探讨的学习活动中,全体成员沉默不语,消极等待教师的提问或者讲授。因此,教师除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外,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仅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是失败的;在小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小组成员至关重要。很多学生都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教师很明显地对成员分配体现了“学力差的同学和学力好的同学搭配在一个小组”这种思想,那么本身容易自卑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被定义为“loser”,而抵触小组讨论,更加沉默,从而无法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导致小组教学活动的失败。

  教师如何能够“不着痕迹”地将适合在一起创造学习共同体的学生分配进一个小组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座位号法:按照座位号选取小组成员是比较随机的一种方法,学生认可其随机性和公平性。此种小组成员分配并非简单随意的随机进行分配小组,事实上教师必须与班主任合作巧妙设置座位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安排。例如以一个班级四十人为例,可分为十个小组,每小组四人。那么科任老师分配小组可以(5,15,25,35)号的同学为一个小组。当然,在此之前,班主任需要先按照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座位安排,方便科任老师的“随机”分组。该法既能让小组包含各层次的同学,又难以让学生发觉。

  2、时常变动法:座位号法必须有班主任的提前安排,并且也需要班主任非常了解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及课堂表现。可是根据课堂专业的不一样,很多同学可能在某专业表现活跃而另一专业表现则平平。那么这种状况下就必须由科任老师针对自己的课堂中各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个安排。在未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前,老师可时常变动小组的安排。在学期初的前三节课,进行小组成员及小组长安排的变动,使产生多种组合。老师在这三节课时间尽量设计由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教学课程,并在一旁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好记录。将每种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交叉变换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人带动气氛有人引导学习。

  3、“卧底”法:每个老师在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得力助手”,他们之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反应迅速,有的同学很亲近老师、乐于帮助老师。那么这部分同学比较常见的一个特征便是积极,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学习很积极,在课堂中也会积极踊跃的配合老师授课。如果能够让这部分同学也加入到老师的课堂小组成员分配中,小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提高。首先,科任老师需要先与这部分同学沟通学习小组的教学目的和学习计划,并将这部分同学分别分配至不同的学习小组中,由这部分的同学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课堂学习任务,组织小组内探讨,推动教学活动的完成。此外,在小组成员分配中,这部分同学也可以协助老师收集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小组成员再分配,使其更具有合理性。

  4、“弱”挑“强”法: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会遇到不听课的学生。但是如果总是错开这部分同学不处理,只会让他们在“不听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吸引这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需要不时点名提问这些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老师需要避免对这些同学的提问变成一种变相惩罚,这些同学没有听课直接导致被提问时完全不知所措,此时,可以让其选择另一名同学帮助其回答。需注意的是,其他同学不能代替其回答,也不能直接告诉其答案,只能给出提示,引导其回答;这时候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自行选择协助者成为其小组成员。这种小组在实践中学生乐于接受,配合默契性高,但只适合较简单的学习活动,不宜做为常态;但教师可在这种临时小组的基础上组成正式小组。

  总而言之,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分配的合理性决定了小组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尽量做好公平、互助、无歧视,学生能够在互助与自我探索中获得知识、学习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小组教学的活动课堂将会更有效率。

浅谈课堂小组教学法中的成员分配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法 课堂 分配 小组 成员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