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23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2014年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课题成果,课题项目号SZ201422。

  作者简介:许发磊,思政讲师,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221-02

  2015年1月21日,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及3G、4G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个以手机、电脑及各种数字媒体为平台的新媒体时代已逐渐介入高校这一特殊领域,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点

  (一)关于新媒体的内涵

  关于新媒体的内涵,当前学界已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主要是指基于诸多新技术,比如数字广播、网络、手机短信、数字电源与电视、触摸性媒体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并且,因为其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报刊、广播、户外相对应,而被称为“第五媒体”。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比较特殊,笔者将新媒体的范畴限定为与高校师生关系密切,使用频率较高的QQ、微博、微信、飞信、人人网等手机和网络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信息来源多样化。通常而言,人们发布各类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即时发布信息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信息的即时接收和传播创作了机会。与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下的信息发布、接收和传播更为自由,方式更为丰富、便捷性更高,同时任何人都具备了生产新闻的可能性,亦即提供信息的群体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记者”了。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手机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很多人尤其是高校学生花费在使用手机上网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将手机开发商融入于手机上的上网、拍照、录像等多种新功能使用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只要有网络信号,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手机即时发布资料、图片等各种形式的一手信息,这种便利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受众话语权首次凸显。当前,新媒体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丰富,因而促使人们的交流更为便捷,自由度更高,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彼此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沟通与共享。可以说,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大众平等交流的平台应运而生。比较说明的话,新媒体出现之前,大多数人在信息方面是作为接受者的角色;新媒体出现之后,人们拥有了更多参与信息传播的机会,其角色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当的自主权。

  毫无疑问,大众主动参与信息传播的热情在新媒体投入社会各个角落后而营造的便利环境下完全被激发出来,加之收发信息的便捷程度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互动,使得传播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受众话语权首次凸显,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

  3.传播方式快捷高效。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人们的交流与信息反馈时间是受时空限制的,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这一过程的时间,使其变为即时性的。比如,各种信息都可以以手机短信或Email的形式瞬间发送到世界各地,从而打破时空对于信息交互传播的制约;其二,与信息只能单向交流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则是即时和交互的。大众借助新媒体则可以避免打开电视才可实现信息接收的不便,实现对于信息的即时接收、发布与传播,从而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质的飞跃。比如,我们可以手机这种新媒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不仅在发布信息和接收资讯方面就不会受到电脑终端设备、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局限,而且传递信息的速度更高,这些与传统媒体相比,优势极为显著。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趋势

  (一)顺应时代潮流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化的时代性很强,其是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高校校园文化也不外如是。由此推展开来,当前所兴起的新媒体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其广泛传播于社会各个角落而又特色鲜明。当然,在不同的社会与时代,校园文化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体现会有很大差异。我国的校园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基调是外争国权、内抗压迫,以风起云涌的各种学生运动诠释着这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新中国建立之后,又可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校园文化也各具特色。比如,大跃进时期,校园文化最明显的特点是激进,学生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以便能为国家建设服务;文革时期,校园文化充满了批判色彩,学生以批判精神为指导,批判一切。当然,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也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在此时期,学生们凭借新媒体与外界广泛接触,不断汲取各种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与判断,最终赋予新媒体标识性的时代特征。

  (二)弘扬开放精神

  和企业文化、部队文化、社区文化一样,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前,高校和社会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变得更为密切,社会先进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为关注其文明和开放程度。客观地讲,高校校园文化也在此时代背景下变得更为开放,当然也只有如此其才能为社会主流文化接纳,避免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校园文化受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影响开放性不断提高,加上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大学生们能够轻松、自由获取全面开放的各类信息。这不仅仅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更为全面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三)继续开拓创新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点并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各院校应当抓住契机,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积极创建利于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在这一点上,新媒体可以说当仁不让,其不仅对于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能够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他们原有的思维模式,最终影响着各个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使用微博发布学校精神,开办校园文化论坛等等。 可以说,广大师生在新媒体飞跃发展的时代下,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平台,这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一)拓展信息传播渠道,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新媒体普及之前,由于高校师生在信息沟通上不够迅捷,使得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为开展师生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进入新媒体时代,沟通工具不断发展,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网络等平台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一对多或一对一交流,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比如,教师要自觉加入学生QQ 群、贴吧,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关注其最新情况,既要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也要安慰其不良情绪,引导其克服思想问题,最终推动网络舆论沿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校内交流平台,将新媒体的作用最大发挥。一是可以让校园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充分调动起学生关注学校动态的积极性;二是便于有效遏制不良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不断强化建设新媒体信息平台,增强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气息

  浓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高校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文化教育过程始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对于大自然的体悟中不断追求美好的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情感和思想上获得最大的共鸣。

  (三)不断增强娱乐的特色,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的形式传播讯息,这对于使用者在表达个性上更为方便,也利于其双向表达需求的满足。众所周知,大众传播最媒介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相应娱乐,而这一功能利于学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参与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自觉充当主动角色,有利于提高其参与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高校领导与教师要全面看待新媒体传播娱乐的功能,允许具有娱乐色彩的内容在校园媒介上发布,并且要有自觉娱乐化包装特定信息的大胆理念。这方面可以通过如下举措得以体现:在校园人人网等官方媒体上增设特色娱乐栏目,比如校园娱乐活动视频、理工科设计的作品等等。增设英语角、校史馆等校园风景类娱乐栏目。以学校历史沿革等为主题增设文艺栏目,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文章。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人人网、校园网、官方微博、贴吧等校园官方网站打造成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全面传播“正能量”,最终实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四)积极构建良性互动的宣传阵营,打造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氛围

  全面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的高素质教师与学校管理队伍,是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科学引导广大学生投入到校园文化推广之中的关键所在。对于此队伍,我们既要求其具备应用新媒体的能力,能将技术优势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又要求其能够多措并举,从总体上不断提升新媒体建设的高度。比如,积极利用网络电视台等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平台;利用掌握的新媒体技术优势,加强监管各类信息,从源头杜绝不良信息传播的渠道。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名新媒体工作人员,对于其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高,而且要将此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以便于正确疏导的思想难题,引导其健康成长。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建设 高校 媒体 校园 时代 建设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