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探索研究论文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探索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06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027-02

  Abstract:As the way to carry out the socia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social training in Hena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etho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socia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government guidance,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social service mode.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training; Social service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要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1]。该文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开展社会培训为例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进行探讨研究。

  1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

  1.1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围绕“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行业社会培训。从2006年学校设立培训部,抽调两名教师组织举办了第一个服务社会的培训项目―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班起步,经过短短8年的发展,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河南省技术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十五个省级卫生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先后落户学校。学校每年通过竞标承担着河南省卫计委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省专科护理人员培训等长期继续教育和短期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校本部年培训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万余人,通过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和基层教学基地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4万余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培训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服务社会主动性意识不强,办学定位模糊等观念问题和现实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我校在培训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培训开展的问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我校是由成人院校转制而成的,具有明显的产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特点[2],而社会对培训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因此学校虽然意识到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但受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对主动服务和服务形式不熟悉,导致不能满足社会及行业的迫切需要和即时需要,发挥不出高职院校的服务优势和特点。二是服务社会培训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缺乏。我校长期存在投入不足,教学实验实训设施不配套的问题,这也影响到培训服务的开展,相应的培训设施和实训设施缺乏,导致培训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地方或行业发展对培训服务的新需要、新要求。三是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激励机制。像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我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从事服务社会的校级管理机构,有培训任务时,从其它部门抽调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培训工作,没培训任务时,这些人员还回原工作岗位。组织机构的缺位导致社会培训工作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各项工作参照学校其它教学单位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不能体现社会培训的经营性质,缺乏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

  2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对策

  2.1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竞争,表象上看是优质生源和办学水平的竞争,但背后的实质却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竞争,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和高职院校趋同性的办学模式。[3]高职院校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高职院校准确做好发展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一方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技术的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例如,我校长期举办的全省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就是抓住河南省落实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的“51111”工程制定并实施的。我们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避开高层次拔尖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侧重于我们拥有优势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按照原省卫生厅“51111”工程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制订工学两不误的培训方案,解决了工学矛盾,有重点分批次通过面授、远程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结合自身专长办出特色

  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时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培训项目。例如,我校开展社会服务重点定位于卫生行业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或与之相近的培训项目,并围绕这些培训项目进行重点建设。近年来,我们承担的全省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省专科护理人员培训等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培训,均能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实训资源和师资力量,围绕培训建设的软硬件投入较少,通过这些项目的长期开展,也促进了我校的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社会培训配套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因社会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一些学校围绕社会培训的各种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要搞好社会培训服务,必须加强培训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我校以前开展培训时,培训学员食宿和学生混在一起,学生的实训教室不能满足在职卫生人员的需要,授课师资的要求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在校生不一样,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近年来我校围绕各种培训项目建设的专业培训设施像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和现在正在建设的河南省卫生应急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设施就较好的解决了行业社会培训与学校教学设施相冲突的问题。

  2.4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尚处在以学历教育功能为主导、职业培训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重要转型时期[1]。高职院校若要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必须构建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设立从事社会服务的校级组织管理机构,因培训管理机构的经营性和管理性不同于学校的其它教学单位或后勤服务单位,是一个面向社会涵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培训学员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所以设立相应的机构后应建立一套区别于学校教学、后勤单位的运行考核机制,解决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服务社会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3 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行业社会培训服务既是履行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也是自身的需要。从我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开展行业社会培训,采取根据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深度参与下,在学校搭建的培训平台上开展行业社会培训的模式,取得了三方共赢的结果,这一模式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探索,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探索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院校 培训服务 院校 职业 社会 培训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