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课堂上的师生对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2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课堂上的师生对话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知识的获取和建构都是通过课堂讨论和师生对话来完成的。因此学者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最为显著的是英国学者艾雪黎,他根据课堂上师生对话中主体地位的不同将师生对话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三大类[1]。其中教师中心式对话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对话,它侧重于教师对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并不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学生中心式对话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对话,该类型的对话是侧重于学生关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及解决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知识中心式对话作为教师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它只要求教师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实践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对话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中心式或知识中心式对话,很少采用学生中心式对话,无法实现有效教学[2]。鉴于此,学者们致力于寻找出一种分析方法。美国学者索绪尔提出了社会语言学,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该理论将语言学和其他社会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从不同的社会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旨在利用该理论对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进行分析,帮助教师设计出学生中心式对话,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师生对话的语境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分析, Cazden认为语境的定义有以下两种:①演讲者在开始讲话时所处的环境;②演讲者所灵活掌控会话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语境是静态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语境则变成了动态的[3]。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了以上两种情况。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给予回答,教师评价。这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一种情况,在这种语境下,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处在一个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规范的环境中的,因此该语境下的对话多是一些教师中心式或知识中心式对话。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是继续交流,直到形成正确答案为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考虑到了在进行对话时学生对整个语境的影响,该语境下学生成为了师生对话的主体,因此这种语境下的师生对话多为学生中心式对话。

  比较分析这两种语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种语境可以调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增加了学生中心式对话的产生机会。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记学生“主要参与”的学习理念,对于难理解的教学内容不应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应该加入更多的讨论及探究的教学技巧。另外,师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师生对话的主体,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法强加给学生,相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学生中心式对话,提高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二、师生对话的内容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分析,学者们认为对话的内容要符合以下几点要素: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背景;②符合说话者的社会身份;③符合听话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若将此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则还需要增加一点,即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强调最多的则是后面的三点。首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负责人,教师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及教材,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教学重难点。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使用科学的语言,在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时,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歧义现象的产生。最后,教师在设计课堂对话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面对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些类似于探究、分析等学生中心式对话,相反,对于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教师中心式或知识中心式对话。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对话的类型,避免无效对话的产生。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则是实现学生参与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实际课堂中却存在了很多“形式化”的对话,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依据社会语言学理论,一线教师可以从师生对话的语境及内容两方面进行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课堂上的师生对话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言学 师生 课堂 角度 对话 语言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