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中的师范生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中的师范生养成教育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3

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中的师范生养成教育研究

  一、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的概念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的历史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兼具博物馆和大学的功能,当时被称为“缪斯学园”,即建立于公元前284年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博物馆。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博物馆协会在《新世纪的博物馆》的报告中就曾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属于高校博物馆的一种,它隶属于高等师范院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实物资源,为社会教育贡献场地,也为师范生的课外实践和养成教育搭建平台。

  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特别指出:“高校博物馆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效益。高校博物馆不仅要积极支持并辅助高校教学和学科建设,参与和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切实履行公共文化设施职能,充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同时也鼓励高校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作为高校博物馆的一个分支,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在师范生的育人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与功能。

  二、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中的养成教育

  笔者所参与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课题组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发现:“志愿者活动”(65.80%)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中位列第二(见图1)。

  在与师范毕业生的访谈中,师范生认为在志愿者活动中的收获颇丰:“联络志愿者激发了组织管理能力;志愿者工作考验了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也让体会到‘奉献’的快乐。”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也指出:“不断壮大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博物馆志愿工作队伍,使志愿服务与素质培养、专业志向和公益精神有机结合。”在志愿者活动的视域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在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方面有着怎样特殊的作用?本文作了基于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的养成教育活动设计。

  基于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的养成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志愿者活动形式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在师范生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活动形式:搭建“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志愿者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参观者线上预约,志愿者线下陪同参观讲解。

  活动对象:3名师范生(负责设计平台)+10名师范生(担任志愿者)。

  活动时间:2013年7-8月。

  活动内容:以Y师范大学博物馆为例,通过“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志愿者网络平台”(如图2所示)招募志愿者(共10名,以同城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为主)。平台共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通过网络导航的方式,让人们了解以学校为单位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信息(如图3所示);二是通过网络预约方式,由各校志愿者负责在日常活动中带领以本地中小学为主的学生参观浏览自身学校的博物馆,作导游解说,并对陈列品进行讲解。

  活动假设:基于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师范生是否能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相关专业的师范生对专业知识是否有更感性的认识?与参观者的交流能否提升师范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活动反馈:(1)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志愿者网络平台的搭建,你从中取得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的志愿者,你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的志愿者,对你的专业学习有帮助么?

  三、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养成教育对师范生的影响与作用

  三名平台搭建者均表示在搭建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志愿者网络平台时发现,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等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并与中小学校外教育密切相关。他们也认为平台的搭建能使这些散落在各高等师范院校的博物馆资源可在同一平台进行展示,并能进一步理解“馆校教育”的意义。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作为吉林省唯一省级自然博物馆,设计了一系列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项目,如增强勇气的攀岩,克服恐高心理障碍的高架玻璃桥,满足探秘心理的林中通幽,提高动手能力的标本制作,扩展知识面的联网计算机知识问答等;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不仅成功接待了“走进上师大――徐汇中学生大学文化体验日”近万名学生,同时还与多所中小学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古钱币馆在暑假期间的周二、周四全日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受到欢迎。在Y大学线上招募的志愿者中,70%的学生认为,此活动能大大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50%的学生认为,与专业结合密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感性的认识。在志愿者活动的视域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对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有以下作用:

  1.加深馆校教育理解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当地艺术教育资源,充分依托当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艺术演出院团、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等艺术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文件强调博物馆教育资源对于中小学教育的意义。馆校教育是指博物馆在深入研究馆内资源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基础上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的未来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可在高校自身拥有的资源中,优先尝试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科教育和课堂教育的设计中,并得以实践,以此理解博物馆教育的意义,并加深对馆校教育的理解。   2.提升社会服务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意识不但是公民应具备的素养,更应是未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教师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经之路。中国志愿者行动的宗旨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活动能帮助师范生们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3.稳固专业基础,开拓知识体系

  对于师范生而言,专业知识基础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博物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生物、地理等专业的师范生,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博物馆成为不可替代的教育场所。例如:西北师大的动植物标本馆,有着许多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珍贵标本,这些珍贵标本对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深化理论水平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提升师范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把握能力、对新知识的接纳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中小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招聘教师时,不仅要求师范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更希望他们是一专多能的,仅仅熟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体系的扩展便成了一个重要议题。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组成部分,高校博物馆的内容丰富且具系统化,可以成为开拓师范生知识体系的窗口,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开阔思路的一个教育基地。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坐落在各大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内,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可为师范生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也可成为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它是校园型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一种: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更广阔[(下转第203页)][(上接第122页)]的知识种类;提供给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学习机会;与现实生活贴近,强调实践性;能学到不同的经验技巧及实践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博物馆中的师范生养成教育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师范 师范院校 师范生 博物 教育研究 博物馆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