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4

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立足于“以特色体育与学生健康为中心,以运动训练竞赛为动力,以科学研究为提升力”的建设指导思想,为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近期目标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的远期目标。根据2014年新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文件要求,对体育课程设置、学时数的要求、学生的体质监测与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编制所限,东西两校区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师资的分流,以及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进行体质测试的抽查(12月份)和省厅对全省所有高校必查并排名公示(5月份)对我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为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二、具体改革内容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1.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文件精神,改革具有整体性思考,即把学校的体育教育由过去两年,现已贯穿于大学四年体育的全过程管理(见表1)。针对性的修订了教学大纲,譬如,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由原来128学时体育必修课,本学年大纲修订改为144学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确保每周体育课均2学时(90分钟)的基本时数要求;

  2.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多样化,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选择与培养(见表2所示);

  3.注重强化学生体能,加大体能教学的比例(见表2所示),形成技能与体能教学并重,并分开组织教学,把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拓展到由课内引向课外。体质测试成绩(含晨练)占体育总成绩30%。

  4.课外体育活动,我校正在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学生联合会下发的“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的(以下简称 “三走”活动)号召,开展“三走”活动。体育部以此为契机,形成促进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平台和长效机制,将体育教学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组织教学方法,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拓展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将校体委、院学生会、体育社团、学生社区等相关部门相互支持,通过统筹策划活动内容,统一管理,把多种渠道平台开展的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运动体验,力争在组织方法上扩大参与面,确保“每个学生每周在三次以上体育锻炼”。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促进体育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5.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

  测试评定的结果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起到一个信息反馈作用,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可对不同体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

  学校教务部和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针对《标准》中所强调的把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到90%以上的要求,形成文件下发到各二级学院,测试工作在得到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重视,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

  (二)“一体化”体育教学特色模式

  1.体育教学大课程观的形成

  我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集“教、学、练、赛”为一体,不受时间的限制,既有了教学要求,又给予了学生的自主自律的选择自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运动健身的热情。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从转变学校体育教育观念入手,彻底摒弃了学校体育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紧抓运动和健康两条主线,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和俱乐部活动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新型的教与学的综合形式。把学生三自主选择,教师加强辅导和管理(包括考勤和成绩)整个过程,都纳入到体育教育管理系统,使体育中的教与学和课内外各种形式的练与赛保持连贯性和统一性的课程过程(见图1所示)。

  2.教学组织模式的特征(见表3所示)

  3.转变师生体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

  体育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教师观念和角色的变化,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核心理念,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和配合,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即:学校体育从重技能训练向重意识和习惯的养成转变;从单纯的教师教,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转变;从灌输和训练式学习,向启发与素质发展式学习转变;从比较统一的模式化教学,向丰富的个性化教学转变;从师生间教学向群体互动式教学转变。

  4.选课方式的设计

  为了使教学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学生在选择上的盲目性,必须严格设定教学管理规则,在规则内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度。为了给学生提供规范、公平的学习竞争环境,在新生第一次体育引导课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课规则和教学管理规则等方面,给学生做一详细讲授,同时,人手一本体育俱乐部手册和一卡通,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理性预期,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在体育方面要学什么?怎么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学习与提高方面提供较为公正的竞争环境和评价标准。以增强学生选课、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性。

  5.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组织模式:

  课内教学组织模式――课内教学分为体能和技能两大部分教学。体能教学针对学生体能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技能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自选”,即“以教代考”、“以赛代教”、“以考代教”三种组织模式;   课外教学组织模式――“运动体验”。它是课内教学的延续,是在教师组织辅导下进行的自主锻炼过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参与。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技能推广,是弥补技能教学的不足,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组织管理的自主参与的锻炼过程;二是各项竞赛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与管理的参与过程(校级各项体育竞赛、各二级学院、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组织的体育文化节等,得到体育部认证的各项体育活动),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把注重过程转化为结果。

  (三)考核体系

  构建课内、外综合“结构考核”的评价体系(见表4所示);将过程考核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1.“结构考核”

  2.考核方法:

  (1)技能教学考核方法:“以教代考”即以技能评定为依据;

  (2)运动体验考核方法:

  “以赛代教”即以俱乐部竞赛、院或校级以上比赛成绩为依据;

  “以考代教”即以自主完成网上(model平台)视频教学为依据。

  (四)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模式

  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是我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具有标志性的研究,针对我校体育教学模式,以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突出整体性、自主性、开放型、多样性、评价性的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实施网络“智能化”教学管理,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程的上课效率,为我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国内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成果的创新点:

  1.探索了体育“智能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新途径

  打破“体育教学管理效率低、难度大和服务能力弱”的传统管理模式,探索了体育 “智能化” 教学管理的新途径。

  2.“网上文体教室”,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第一,把各俱乐部简介和教学运行规则、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规则和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源搬上网络,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过程,教学资源共享,缓解了教学资源的不足。有效的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第二,教学管理全过程达到无纸化、户外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特点,打破了常规高校体育课的管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真正从繁琐的、经常性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3.系统采用手持“POS”机管理,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支持

  体育专用“POS”机,它是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进行编程设计的,它与校园一卡通兼并,特别在体育课上、早操和课外锻炼时,由于是在户外,学生人数多,时间和场地都是不稳定的动态情况下,手持机发挥了具有携带方便,刷卡考勤记录数据速度快,能够满足大规模学生人数的考勤和体质测试的需求,确保“开放式”教学管理的规范、有序。

  4.体育“智能化”教学管理模式,推动了体育过程评价方式管理的改革

  本系统涵盖的网络智能化考核体系集网上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自主锻炼等“结构考核”评价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得学生可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体育理论考试,成绩查询,考勤查询,缓考、免考申请,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计算机将学生的各类成绩,分类汇总、计算为体育综合成绩,直接上报学校,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缩短了教务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整体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为实施“结构考核”的过程管理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是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全过程评价转变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智能化”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改革创新,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载体和归属,它对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结论

  我校特色体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突破了传统的强制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于中学体育的切入点,具有潜在的多种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体育意识,提高高校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当然,这种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而是创新的探索。还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一如既往地对一系列周密的工作设计及相应的配套工作,去研究、探讨及完善。

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健康标准 教学改革 我校 体质 实践 改革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