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论文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27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使用起来就会注入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个人的色彩来。因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的理念。而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发了教师持久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从小学数学来看,教学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还得还原于生活,所以例题应该是学生生活的缩影。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例题的原型,再把教材中的例题融入这个原型,进行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易学乐学。

  1.1替换例题中的现实内容

  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城市的路标图,而这个地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0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可以把例题更换成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这些情境中的地方学生基本都去过,因此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1.2更换原有例题

  新教材已经力所能及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但是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范例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原有例题,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就容易唤起乡村学生的兴趣。

  1.3合并简单例题,分解有难度例题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新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此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可以把一个例题内容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散成两个例题或两课时甚至多课时来教学,以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有些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三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解答的,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综合应用,学生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如果把这样的例题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再如二年级的“认识角”一课的容量就相当大,其中“角的比较”是一个难点,要突破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操作体验,就应该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比较合适。

  2选择性地使用教材

  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教材,是教师的义务和权利。对于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练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真切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

  2.1对练习题进行大胆合理的改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比如,将练习题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内容替换成学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还比如有一些校外调查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完成,教师可将其改编成能在校内或者在学校附近能够完成的题目。

  2.2适当补充练习内容

  由于知识的难易趁度不同和学生间的各种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内容,以巩固学生还比较薄弱的知识点。比如让学生正确计算从8:30到9:15经过了多长时间,就要多增加一些时钟操作的练习,才能保证效果。

  2.3合理选择练习形式

  新教材较旧教材的练习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较丰富多样,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练习形式外,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甚至是学生中常见的游戏引入练习中,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结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对称图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画“2”的对称图形时没有进行左右的调换,画出的还是“2”,笔者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2”,让两名同学分别站在白纸的正面和反面观察,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看到是什么图案,通过反复交流和验证,学生很容易找到画对称图形的诀窍。这样让学生感觉既轻松有趣,又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3从数学文化的角度使用教材

  不追根溯源,认识与理解只是停留在“点线”的层面,而不能深入到“面体”的高度。而这种理解上的局限,必然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理解掌握的深度。在研读教材时,需要从数学的历史发展出发,还原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例如《年月日》一课教学时,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记忆各月份的天数上,什么拳头记忆法啦、歌诀记忆法啦等等,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进行记忆甚至背诵。但是因为只是“死记硬背”,效果却并不佳。而关于年月日的发展,历史上却有一个极有趣的故事: “我们今天用的公历是从儒略历变来的。在公元前46年,罗马的统帅叫儒略?恺撒。据说他的生日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于是他决定:将7月叫‘儒略月’,连同所有单月都定为31天,双月定为30天。因为2月是行刑的月份, 所以2月平年只安排29天,闰年30天。恺撒的继承人叫奥古斯都,他的生日在8月。他决定将8月叫‘奥古斯都月’,并且将8、10、12月都改为31天,9、11月都改为30天。这一来不就少了一天吗?于是又从2月里拿出一天来。从此2月平年就只有28天了……”“所以说,2月只有28天并无自然科学上的根据,而只是一种人为规定罢了。”如果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引入这则故事,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对大小月的形成有了动感、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数学学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站在学科的高度上使用教材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是面向学生的“学材”。它是以小学生的视野、思维特点为参照进行设计的。教师如果也圉于其中,而不从更高处着眼,显然是狭隘的和不利于教学的。

  在一节课上,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王奶奶家门前有一块(长方形一边缺半圆,一边多半圆)地,如何求这块地的面积呢?老师意在通过割补法求面积,这时有一名学生问老师:“这是一块地,您怎么移动、怎么补啊?”老师这样回答:“我们现在是在做‘数学题’,这不是真的地。”老师接着出示了第二题,李奶奶家门前也有一块地(地的边是曲线)。这名学生又问:“老师,这块地坑坑洼洼的,您怎么补啊?”于是老师又回答:“不是说了嘛,这不是真的地,我们是在做数学题。”

  看到这样的案例,我们在一笑过后是否也陷入了思考。第一个问题,孩子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搅合在一起。第二个问题,孩子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实际上,人类是从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开始的。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近似的观点来看,往深里看,就需要把地割成相等的规则的小格子,再数格子的个数(积分问题)。而作为执教者的教师,却没有明白学生的理解与数学学科本质之间的联系,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尴尬。

  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教学时,需要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这样才能教出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它不等同于随意地处置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以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为根本宗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创造性“加工”。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造性 视角 教材 数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