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论文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14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可以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高效学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性,知识积累差异,生活经历差异等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探究中存在着很大的心理负担,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全力以赴,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科学引导使学生可以抛下包袱,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探究中,减少心理压力,形成活跃课堂氛围,进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1.操作能力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心理反感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学习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应用,实现轻松地驾驭和操作。可是目前学生的操作能力存在着差异,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导致了心理的反感和厌恶。他们不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也不喜欢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探究,使得实践能力较弱,动手能力较差,对待信息技术学习存在着排斥心理,不主动。

  2.主体性别差异,女生情绪不高,心理消极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往往男同学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他们的能力强,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而女生相对来说喜欢静,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相对来说较弱。这种性别上的差异让女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心理消极,不关注对于知识的体验和探究。心理决定了态度,这种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的进步。

  3.知识积累差异,课堂不够活跃,心理紧张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保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操作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教师成为课堂主宰,教材成为中心,学生呈现被动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记录着教师的笔记,他们可能会左耳听,右耳冒,知识没有过心,能力没有提高。在运用时谈不上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表现出来就是不知所措,心理紧张。这种脱离了知识的学习,操作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难免会紧张。

  4.生活经历差异,不同学习起点,心理落差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差异,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的起点是不同的。而教师的教学是千篇一律的,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吃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把知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不关注学习过程,有些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这些知识,心理存在着落差,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没有提高。

  二、缓解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增加视觉效果,呈现感官之乐

  为了缓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感官出发,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给学生呈现出唯美的画面,动态的视频,生动的音频等效果,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探究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例如在学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给学生播放梁静茹的《宁夏》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使学生可以关注课堂探究和知识的学习。动听的歌声,唯美的画面使学生融入其中,陶醉在音乐的世界中。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自己翻唱的《宁夏》,引导学生对两个版本的歌曲进行对比。比较中学生会发现教师翻唱的缺少伴奏,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动听,教师进而引出课堂学习内容,并对音频文件格式和常见的音频加工软件进行介绍,使学生可以带着欲望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参与中感受感官之乐,减少学生的心理紧张和顾虑。

  2.关注学生差异,营造主体之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营造主体之乐。这种学习快乐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学习目标,探究课堂知识,达到能力提高。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熟练地掌握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并且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程度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文本页面的唯美程度来提出高要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美化,展现出优秀的文本加工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操作水平,使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达标,减少心理顾虑。

  3.注重学生探究,亲历思维之乐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信息评价,实现对于学习问题的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搭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式,扩充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多把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形成思维的快速运转,抛开心理问题。通过应用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了《制作表格》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班级的课程表制作一个创新的课程表。学生可以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实践。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4.融入学习情境,体验心灵之乐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地探索,体验探究的心灵之乐。学生把注意力关注到教师的情境上,就会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把目光转向知识点和学习内容,而不是焦虑的心情。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把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一个个解决,会实现知识的迁移,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习得知识,克服学习困难和障碍,提高学习能力,解决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现潜能。

  总之,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信心,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问题 策略 高中 心理 教学 分析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