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问题式教学对提升高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论文

问题式教学对提升高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29

问题式教学对提升高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在高三复习课中,多数老师采用“讲了做,做了讲”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采取问题式教学开展高三物理复习,那么教学有效性就能得到提升,笔者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谈谈问题式教学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串”形式,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物理知识有个鲜明特点是比较系统,但学生恰恰没有这样的认识,甚至感到有点“乱”,知识点和公式多得记不住,还混淆了。如果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复习,学生的知识得到夯实,知识网络得到构建,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例题:甲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乙是带负电的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的绝缘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发现甲、乙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甲、乙两物块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如何?

  在复习课中讲解此题前设置了连串问题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问题1:本题中可能涉及的接触力和场力分别是什么?生:接触力是弹力和摩擦力,“场”力是重力、安培力、洛伦兹力。问题2:力的大小是什么,朝哪个方向?生: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力F=Eq,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或相同;安培力F=BIL(B、I、L两两垂直),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F=qvB(B、v相互垂直),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滑动摩擦力F=μN(静摩擦力大小范围从0到最大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问题3:遵循哪些运算方法与法则?生: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问题4:产生效果?生:形变、产生加速度。问题5:受力后产生怎样的运动情况?生: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变加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普通曲线运动)。问题6:解决问题涉及哪些知识?生: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把相应的知识逐一板演在黑板上形成知识网络。

  二、巧设变式问题,追求理解、运用的实效

  曾经有高三学生问过笔者:物理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回事?笔者认为关键是对知识理解不到位,不能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巧设变式问题。

  如,在复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我设计了如下变式问题:电源、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成的电路,电源电动势E=2V,内电阻r=1 Ω,定值电阻R1=1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 Ω,请分析当R2满足什么条件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最大?尝试计算R1消耗的最大功率为多少?

  变式1:当R2的阻值为多大时,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变式2:当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变式3:滑片在向左缓慢滑动过程中,R1、R2两端电压变化量是否相等?

  变式4:甲、乙、丙三个电动势E相同而内电阻r不同的电源,分别给同一个定值电阻R供电。已知甲、乙、丙三个电源内阻的大小关系为r甲>r乙>r丙,则将R先后接在这三个电源上时的情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接在甲电源上时,通过R电流最大

  B.接在乙电源上时,通过R电流最大

  C.接在乙电源上时,电阻R获得的电功率最大

  D.接在丙电源上时,电阻R获得的电功率最大

  分析:例题及变式问题涉及求功率的基本知识,本质是一样的,分析方法相似,但很多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只停留在记忆上,只知道套公式,忽视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果在做题时就发生错误,而通过以上变式问题设计,使母题一题多变,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对知识的运用、理解,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并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如此一来,可以规避一节课不断变换题目,跳出了题海,减轻了学习负担,让学生感觉抓住了重点,提高解题实效,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发散问题,启发思维,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发散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现以课堂设计一题多解的发散问题为例:

  现有半径为2.5m的光滑半圆轨道ABC与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DC相切于C点,半圆轨道的直径AC与斜面垂直。质量为1kg的小球从A点左上方距A点高0.45m的P点以某一速度v0水平抛出,刚好与半圆轨道的A点相切进入半圆轨道内侧,之后经半圆轨道沿斜面刚好滑到与抛出点等高的D点。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P点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0;

  (2)小球从C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

  (3)小球从D点返回经过轨道最低点B的压力大小。

  展开小组讨论,提出了从P到A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方法。在求小球从C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时,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学生列举了选择不同过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如A到D过程或者P到D过程或者P到B过程和B到D过程结合,并提出了P到D过程的最简单方法,通过讨论展示学生深刻领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确定研究过程的重要性,提升了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中过于实在,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一味地生搬硬套。惟有使问题发散,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问题式教学运用到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式教学对提升高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课堂教学 高三 复习 课堂 有效性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