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06

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23-02

  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中年女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中年女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重要保障,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对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至关重要。

  一、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现状分析

  1.生活压力加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身心更多的挑战,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进程逐渐推进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就业竞争压力与升学压力日益加剧,交通环境更加拥挤,价值观受到冲击,食品安全以及交通事故问题日益增多。此外,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日益膨胀的今天,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人们面临越来越紧张的住房问题,一方面患病的几率在上升,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中年女教师在变化的生活环境中,心理承受着更加巨大的生活压力。

  2.人际关系复杂。人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多个时期,如:幼年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中年时期属于人一生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人们在这一时期处于生理成熟与衰退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心理逐渐走向稳定以及变动的重要时期。所以,中年时期人们肩负着更加沉重的责任,要履行多种义务,对外总要向人展现出强者的形象,扮演着成功者的角色,这就加大了中年期人的心理负担,催促着中年期的人们不断努力,以在社会中谋求自身的位置,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处于中年期的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不同的场合需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中年期的人们在家里面对着自己的父母,需要扮演孝顺子女的角色,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不仅要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给予父母更多的心理安慰,避免老人心中出现巨大的孤独感。其次,面对着自己的子女时,中年期父母需要为子女树立起良好的父母形象,潜移默化地给予子女积极影响,关心子女的学业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做好对子女的引导工作,避免在子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而偏离人生的正轨。最后,在工作单位中,中年期人们需要处理更加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运用灵活的社交手段,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年人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各种角色,承担起生活的重任,需要拼命工作,为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不仅要照料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更要掌握照顾他人的技能,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此时期,中年人内心需要承受更多,对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中年女性教师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中年女性教师则是庞大的教学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教师是与学生接触紧密的人,一方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才可以塑造出良好性格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专业知识相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重要。然而,就我国现阶段的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状况来看,心理健康程度还有待提升。一直以来,我国对女性存在一定的偏见,将女性形象定位在相夫教子、逆来顺受上,导致大量的女性教师出现体质老化,产生疲惫感等状况,早已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一部分女性教师受到家庭的束缚,每天要忙于照料丈夫与小孩,不能够走出家庭的范围提升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此外,一部分女性教师在岗位调换时,不能够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常陷入思想的误区,存在心理上的困扰。还有一部分中年女性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常常会忽略自己子女的内心需求,造成出现亲子关系淡薄冷漠等问题。也有一部分中年女性教师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导致出现同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忌等问题。总而言之,中年人需要面临家庭、工作、生活、婚姻以及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变化,面临强大的中年危机,但这也意味着能带给中年人发展的机遇。

  4.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问题。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热情,主要受到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第一,教师工作比较繁重。从备课、上课到批改试卷,以及照料学生等,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第二,薪水过低。教师的薪资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处于低薪状态。第三,校外生活受到限制。教师从早自习开始,便长期与学生待在一起,需要处理日常的多种事项,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学校之外的事情,缺乏必要的娱乐生活,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经常会出现心情烦躁、神经过敏、腰酸背痛以及情绪压抑等状况。这就要求社会加强对中年女性教会的关心,维护好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也要提高对教师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视。此外,教师自身则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我调节与心理保健的能力。

  二、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情绪。情绪在调节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们心境处于良好状态时,心理状态良好,促使人们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思路,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相反,当人们处于心境低落的状态时,就容易以消极抑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仅会使人思路闭塞,也会降低工作效率,使人萎靡不振,比较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拥有健康情绪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在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排解不良情绪。情绪成熟者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较少,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中年女性教师所出现的情绪困扰等问题,主要由于中年女性教师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运用不合理的方式解释自己遭遇的挫折,容易陷入心理的困境,不能够及时地排解内心的痛苦,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中年女性教师要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减少不理性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减少与消除内心的困扰。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及时地排解内心愤怒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会接触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从而获得所需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若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对人的心理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女性教师的众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受到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就更容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影响人际交往的众多因素中,个性缺陷是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热情、真诚、宽容以及真诚的个性品质,在生活中要养成乐于助人以及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从而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3.正确地看待自己。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与心理状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作为中年女性教师,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以及生活价值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要肯定自身的优势,更要看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找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调整自身,建立起自信心,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勇敢地迎接来自于生活工作的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确保在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

  4.提升耐挫能力。在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打击后,自暴自弃,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则会逐渐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不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理想。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坚强的品质与意志力,可以顶住挫折的压力,对待挫折时,不消极,不气馁,正确地看待挫折,对挫折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摆脱困境,这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困难,增强自身抵御挫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中年女性教师要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来自于生活的各种挑战,让自己的生命在磨炼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三、结语

  近些年,生活压力逐渐加剧,中年女性教师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活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社会给予中年女性教师更多的关爱,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年女性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扰,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健康 中年 教师 心理 健康 教育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