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1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课堂学习的提前准备,预习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做好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使老师的教学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不重视预习,没有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而且预习方式不正确,不能实现有效预习。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数学学习是不少学生的难点,因此要重视数学课前预习,运用有效的预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预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比如“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节课,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前设置好预习支架[1]。

  首先,在预习梯形面积的计算之前,复习与之相关的上节课内容,梯形面积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是在三角形面积基础上的推导延伸,要先复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包括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其次,按照课本内容有顺序、有目的地预习,认识梯形图形是基础。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独特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分析梯形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各部分的关系。梯形图形形态分许多种,可以由什么图形组成,梯形图形能够拼成什么图形,在预习中边看书边思考,能够加深对梯形图形的认识。计算梯形图形的面积需要认识梯形图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不同的梯形图形如何找出三个要素,是小学生预习的重点,不同的梯形图形有不同的认识方法,比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小学生在复习中就可以掌握具体知识。梯形的面积计算是预习中的难点,尤其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梯形的计算公式识记不难,要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需要小学生认真思考,能够解答梯形应用中的难题。

  最后,明确预习的重点,发现预习中的问题,做好预习题。预习是对课本知识的全面认识,做好课前预习,基本上就能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内容。预习题可以检测学生对预习的掌握情况,小学生在预习时注意要做好预习题,比如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面积的关系一题,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的梯形拼接认识,能够查明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学生将在预习中遇到各种问题及时写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有重点地解决学生的难题。

  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事半功倍,通过有效预习的辅助,在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上,教师能够详略得当、知重点、知难点地进行教学,学生再次深度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对知识有细化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有效预习的能力

  (一)注重预习方法

  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时要先通读教材,了解本章要学习什么知识。同时要学会分类标记,对于教材中已经明白的、不了解的和有疑点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在通读教材之后,试着进行精读,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理解教材中出现的概念及列出的例题。比如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学生不仅可以从概念上认识书中的梯形,而且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原型,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身边具体的形态。小学生可以利用手工制作,进行图形拼接,认识梯形的拼接图形,哪些图形可以拼接,梯形又能剪裁成哪种图形,面积计算时如何找到上底下底和高,通过手工操作可以快速而直观地学习本节的课程,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预习效果。

  预习时要避免知识的单一,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预习中可以进行对比或者引申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便是如此,预习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需要复习之前三角形的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减少本节课的预习难度。同时教师要重视预习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合理布置预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任务,以防加大学生的预习难度[2]。预习中同样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预习只是教学中的辅助,不是教学的任务,能够课上讲解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涉外知识就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教师要控制课外知识的范围和难度,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布置预习任务,不能影响正常知识的学习。

  (二)合理预习,因材施教

  教师要明确预习目标和预习的程度,引导学生合理预习。对于不同学生,由于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要有不同的预习任务和预习目的。对理解能力不强和基础知识有欠缺的同学,应当适当减少预习任务和预习内容,不需要扩大预习范围,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相反。教师可以分层次地布置预习任务,同时调整预习重点,保证每位学生达到预习效果,提高预习能力。

  (三)检查预习

  预习后需要通过检查了解预习的效果。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准备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同时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不断完善学生的预习方法。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鼓励学生注重预习和思考相结合,提高预习质量,学生预习效率高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交流预习的方式,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相互检查预习的成果,解决预习中的难题,最后形成汇总。对于预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采取激励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学习中。

  (四)培养学生预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校重视预习,却总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学生对预习缺乏兴趣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小学数学老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布置有趣的预习任务,或者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3]。预习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同样是锻炼思维的过程。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注重多角度地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有所收获。在数学图形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总之,有效的预习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学生因为接受力和理解力不同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预习策略,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预习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预习 数学教学 策略 有效 数学 小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