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论文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7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校“两课”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旨在通过历史教育,使广大青年了解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培养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树立唯物史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在贯彻这一教学目的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近现代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两课”教学讲起来枯燥、听起来无趣、考过之后无用的普遍处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此问题从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作探讨。

  一、对比分析法

  学生上课时总会质疑,中学学历史,大学为何还要学历史。而且不分专业、学科都要学习。殊不知“纲要”课讲述的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这段历史不仅包含中国的屈辱史、探索史、创业史、革命史、改革史、奋斗史、发展史,还明确了主题主线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只有掌握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在历史中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三个自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而更加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坚强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中学历史课是讲述“是什么”;而“纲要”课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段历史知识的升华,讲述“为什么”。二者之间具备了由低到高、由知识积累到认识升华的层级递进关系。因此,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主题主线,改变学生对人物分析评价简单化的“好坏”模式,培养其整体地把握历史事件脉络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才能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能力和兴趣,进而树立唯物史观。

  二、专业结合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入心”、“入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编写。但是,这并不是说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就无所作为,更不能成为教师照本宣科的理由。笔者认为,要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使用学习迁移法,把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心理学意义的正迁移。

  以笔者所在的艺术院校为例:在书法学院上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中国艺术史,让学生讲述近现代书画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对作品进行评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艺术家在历史地位的认识;在造型学院上课,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联系徐悲鸿等进步画家的抗战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民热爱自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才有生命力。在城市学院上课,可以讲一讲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就,明白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发展。由于专业结合法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感到中国近现代史课不是离他们遥不可及,也不是单纯地讲他们厌烦的“大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大道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服气”、“服理”,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不仅强化教学效果,提高质量,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讲授近现代史时,叙事的同时说明道理,学生在享受历史趣味的同时,形成唯物史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辩证还原法

  历史并非一般的“过去的史实”,它是史家对过去史实的解读,是时人或后人根据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而做的记录和演绎。过去史实的全貌已无从获得,需要整理和解读。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为了不同的目的可能搜集不同的史料。即使对于同样的史料,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历史是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就成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学习“纲要”课要掌握历史规律和辩证法,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才能看到历史原貌。“方法是内容的灵魂”。以丰富史料佐证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讲授补充史料时,不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偏离教学中心要求,讲一些奇闻逸事,讲一些花边新闻,追求廉价的教学效果。如追究洪秀全有多少老婆、康有为有几根胡子等事例。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传授一些生动、形象的史事,或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例、生活片断,以及简捷明了的名言警句等。比如在讲授清政府统治者闭关自守、骄矜自大,对世界文明不愿闻、不屑闻时,可以乾隆的诗句“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俱增哉”做例子,又或者举乾隆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众人必须行中国三叩九拜之礼,说明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虚骄自大;也可以道光皇帝问英俘的问题:英国距中国路程几何?通中国有无旱路?“英夷”来华仅为牟利还是别有叵测居心?该国女王年甫22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是否婚配?等做例子,说明鸦片战争中,作为战争一方的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居然如此荒谬无知。每每举此例学生都唏嘘不已,印象中知道清政府十分腐朽,没想到如此可叹可悲。这些历史细节很容易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不仅使学生在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里比较容易理解史实,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其进一步了解历史的愿望,提高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因此,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史学理论素养,运用多种学方法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运用、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在将客观、准确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让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本质、认识历史规律;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机遇,做出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自主选择,学会辩证、历史地认识、研究社会历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论文搜索
关键字:唯物史观 史观 教学方法 唯物 多种 正确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