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浅谈“德育”与“育才”之间的辩证哲学论文

浅谈“德育”与“育才”之间的辩证哲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23

浅谈“德育”与“育才”之间的辩证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辩证主义”是其核心理念,一切事物可通过辩证哲学进行分析与讨论。面对教育理念日趋更新的中职教育体系,要懂得理解“德育”与“育才”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中职学校教师,要懂得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及时调整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中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一、“德育”与“育才”,辨证统一性

  广义上,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上,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育才”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与“育才”辩证哲学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育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于学生主体之中。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教师在研究道德观思想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坚持辩证地看待青少年群体,要摆脱传统观念对中职生发展的约束作用。

  二、“德育”是“育才”的发展基础

  为了摆脱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中职学校需引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向学生构建更具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基于德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趋势,总结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角度探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体制步入深化改革阶段,新教学方案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体制。中职德育是学生接触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德育可以回顾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对人类世界有了更加客观的认知。由于德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尚未重视,导致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兴趣不足,影响了最终的课堂教学成效。基于创新思维指导下,教师要懂得应用新方法展开教学,为学生构建更为有趣的德育学习平台,深入认识中职德育教学的新方法,针对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德育”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革动态,学习德育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文化涵养。中职是学生参与文化知识学习的“黄金时期”,重视中职德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着多方面的促进意义。基于早期思想下,德育教学效率达不到预定的状态,限制了德育教学模式优化改革。现阶段,德育教学开始走向创新思路,采用新方法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本质性转变。创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坚持创新理念才能提升德育教学质量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面对传统教育思维存在的问题,德育教学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教学,为学生构建更为稳定的知识学习平台。

  三、“育才”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专业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专业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专业活动经验。学生是专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专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新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专业精品课堂理念得到了深化发展,以新思想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中职专业教学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教学思维,按照新理念准则提出可行的方案。此外,引导学生步入精品课程过程中,要懂得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精品课程”是中职教育的新思想,利用精品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可不断优化中职专业教学模式,创设更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结合精品课程内涵,提出符合中职生学习需求的专业教学方案,为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提供指导依据。新理念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对中职教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结合现有教学平台设定专业教学方案,可进一步激发中职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深入理解精品课程概念内涵,及时调整原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引导中职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式。

  四、“教育”与“思政”的相互融合

  一切社会研究必须融入现实,只有尊重“务实性”才能体现道德观的价值,有学者不仅从理论上提出道德观念,还在社会实践中倡导“务实为本”。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现实主义、拜金主义是社会思想品德扭曲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是中职生道德观特征的具体表现。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懂得凭借自己劳动创造预期的财富,而不是盲目地拜金;要求青少年群体做好人生规划,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因此,要立足于青少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对现实人生重新思考与规划。长期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群体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重视中职生人才培养及教育是国家改革之根本,也是提高中职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培养中职生人才不仅是国家党政体制建设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我国党政体制改革要依赖于青少年群体,推动中职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为老一辈政治家补充足够的后备力量。其次,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需求量大增,各行各业都需要不同专业人才作为补充,才能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重视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既要引导其掌握科学的价值观念,也要倡导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指导思想,辨证看待社会道德观也是德育的一大主题思想,代表着青少年一代的发展需求。学会辩证地看待中国青少年问题,这是推动青少年群体发展的关键措施。

  五、结论

  总之,早期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缺乏先进哲学思想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辩证哲学理念下,中职学校需转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利用辩证哲学引导品德教育改革,使其更加符合中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作为教师,要从辩证角度看待品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及时调整原有的德育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

浅谈“德育”与“育才”之间的辩证哲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育才 辩证 德育 哲学 之间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