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30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64-02

  唐朝诗人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指教育是一个将传道、授业、解惑三项结合的综合性工作。而要实现教育的这一综合目标,就必须借助一种重要的工具――语言。语言在教育学习中起到了了解知识、交流问题、传达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作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语言是学生学习历史最主要的表达工具和形式,它搭建起了学生进入历史的桥梁,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历史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要保证准确性

  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而不能主观下结论,更不能对基本的历史概念张冠李戴。

  比如,“首相”,它是“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内阁首脑的中文通称。但是首相的产生因各国的规定而不同: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则由国会提名经议员选举产生,并要经过天皇任命。此外,某些非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中央政府首脑有时也沿用此称,但是职权没有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首相那么大,其职权相当于内阁总理。

  再比如,“改革”和“革命”,这两者在意义上有本质的差别,革命的意思是变革、改变,命的意思是境遇、命运,所以革命的意思就是改变命运,革命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暴力革命,一是思想革命。而改革的意思多指一种制度的变革或革新,如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这两个词有共同点,即都具有变革的含义,但不同的是,革命有阶级斗争的属性,而改革则没有。高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刚刚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明晰概念,做到用词准确,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质疑老师,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达成。

  二、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严谨性

  历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严谨性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遵守规则,实事求是。历史不是语文,不讲求浪漫主义和想象主义,因此,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史学界认可的非正规历史著作中的记载,教师是不能拿来作为上课素材的,否则,就违背了历史学科的要求。

  比如,在讲到玄奘西游时,教师就不能让学生把历史资料与影视剧题材中《西游记》的唐僧一样看待,而只能根据真正的历史记录,如《新唐书》《旧唐书》等历史典籍来评述。又如,在学习“三国”这段历史时,学生往往会进行如下猜想:历史是不是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一模一样呢?此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客观、全面的历史真相。同时,还应指出:《三国演义》只是小说,里面三分史实七分演绎,对于有些人物和情节,作者甚至还做了主观、人为地改变。比如,因为作者的政治立场是扬刘贬曹,所以他在小说中把曹操描写成了奸雄,但这只是作者的虚构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要真正讲清楚这段历史,就要将教材和陈寿的《三国志》结合起来。再如,对于诸葛亮的描写,因为作者倾向刘汉,所以作者就把诸葛亮写得几近神人、圣人,把诸葛亮的功劳演义、夸大了许多。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把这些交代清楚――影视剧只供观看、娱乐,不能当成真实的历史,以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

  此外,在用词上,历史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严谨性。比如,瓷器在商朝时出现,东汉是成熟的青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全国各地瓷窑星罗棋布,发展迅猛,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这里的“出现”“成熟”“种类繁多”所表示的发展程度是有巨大差别的,所以在讲述科技发展史时,教师应格外注意用词准确。

  三、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逻辑性

  历史学科讲究逻辑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引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大量的给定材料中找出结论。比如,在讲述国共两党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把大量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材料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接着,可先拿出资料的一个小段来做比较,给学生一个范式,然后把剩下的大量分析、讨论留给学生去做,这样,学生不仅能锻炼历史素材的整理能力,而且在激烈的讨论、探究中还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己就明白了怎样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结果进行比较,这就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四、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形象性

  笔者认为,历史课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像理科那样直接进行例题讲述――习题训练――思路回顾,而应把历史像一幅图片那样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样,让学生清楚、明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才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感兴趣。比如,在讲到某些历史概念时,几个字往往就代表一大堆内容,学生往往背了这个忘了那个,丢三落四,这就要求教师常常用诗歌、民谣、谚语等再现历史现象,使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的内容,这样,素材增加了,学生眼界开阔了,自然,历史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五、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

  历史课作为最具有内涵和素养的课程,本身就有无穷的奥妙和魅力,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让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这样不仅能让历史课变成一堂艺术课,还可以成为一节文学课,成为一次教育课。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有大是大非观念,而且要从感情上爱憎分明,深明大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唯其如此,历史教学的预期目标方能有效达成。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点 高中 语言 教学 历史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