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高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02

高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092040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表现为职业、技术以及学术三方面的结合,其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1]。由此可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尤其在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探索一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路尤为必要。本文基于这种前提,以提高人才的开发设计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构建一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

  1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 多元协同理念。所谓多元协同,就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同步或者合作的联动作用与集体行为,多元协同是系统统一的运动状态,与系统独立的运动状态相对,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合作性、互补性与同步性等特点。在复杂系统内诸多子系统的多元协同行为将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能够产生整个系统强大的聚合作用,可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乱中抽取出稳定因素,从而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2]。

  2) 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借鉴多元协同的基本理念,应用于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使得实践教学多个子系统之间深度融合、互补协同,从而推动整体系统稳步、高效运转。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含义为: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搭建校内外高效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先进实践教学观念,建立强大实践教学队伍,丰富夯实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构筑卓越实践教学模式,制定规范实践运行标准,创造一个多元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运营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迎接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挑战。

  3) 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所向。构建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练就大学生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本领,能够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和准备。

  2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

  2.1校内多元协同,构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格局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格局如图2所示。

  1) 构建“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机制。针对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机制上的不完善,在遵循“多元化、系统性、协同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观念、内容、师资、形式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机制。

  2) 构建“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电类专业的特点,构建集群立体化定位、项目驱动化定位、多元智能化定位以及需求导向化定位“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 构建“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运行标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标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可以对实践教学过程有效地启动、维护、调节和中断[3]。这些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衬托、相互制约,能够分阶段、协同化地协调与完善实践教学的整体流程。

  2.2校外多元协同,构筑校企、校所合作的新平台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要去向,企业的用人规范是实践教学的目标导向。建立与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使院校和企业资源整合并且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4]。

  2) 构建校所合作平台。院校要与科研院所进行充分合作,进一步拓宽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途径。有效利用科研院所的合作项目和人力资源,开阔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3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案例实施与成效分析3.1案例背景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设置自动化、电气工程、智能控制、测绘技术与仪器4个电类专业,拥有电路实验室、电子实验室、PLC、传感器、单片机等29个实验实践基地。学校曾经在硬件设施上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实验设备升级、更新、维护与改造等不够理想,导致实践教学环境日趋低下,加之设备本身功能有限,很多实验功能难以得到扩展,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脱轨日益严重。

  传统实践教学观念、内容、形式日趋老化,实践模式也略显单一,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标准也需不断补充和加强。另外,学校和企业之间也进行了一些合作和课程置换,但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合作深度和评价考核等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上述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三年来,学院领导逐步认识到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在不断扩大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制定了“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机制、“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运行标准,并且逐步深化校企、校所合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2校内案例

  1) 实践教学观念和思想的转变。学校电类专业十分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规划和制定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突出以锻炼技能为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启发学生思维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导向,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充实的准备。学校电类专业2014版培养计划实践学时比例提升了5%。   2) 优化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层次。结合学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校内相关实验实践基地,构建了包含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实践能力扩展实验、创新技能提升实验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层次。专业基础实验主要强化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针对电工与电子方面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电工、电子设备的安装、测试与调试方案,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辨别和使用方法;专业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强调专业多学科知识与实践领域的融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实践能力扩展实验主要强调校企结合,使学校所学的实践内容与企业工程实际零距离接轨,促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得以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实验主要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具体的校内实践环节中,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系统各模块的开发与设计,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3) 建立精良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电类专业为练就一批技术过硬、素质精良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制订了实践教师中长期的培养规划。通过盯课、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培训深造等形式,递进式地培养出一批实力强、水平高的骨干力量。同时,积极鼓励实践教师通过科研引入新思路、新动向和新理论,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思想,从而能够在新时期的实践教学中独当一面。学校在申请智能控制专业时,先后委派一批教师深入到杭州的大型企业进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对新专业的应对能力,从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师资队伍[5]。

  4) 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学校电类专业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开展科研项目案例式教学、鼓励大学生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建大学生实践学术社团、推进多专业多领域交叉、举办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深化实验室开放等,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工作的纵深发展。推进导师制,使学生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得心应手的导师予以指引,同时通过设立专项科技基金、开展科技立项、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技能。

  5) 创建集群立体化、项目驱动化、多元智能化、需求导向化的实践教学模式。(1)集群立体化定位。学校电类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体特点,动态对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整合,根据立体性原则整体部署与规划主干实践课程,构筑基于课程群的实践教学脉络与体系,统一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贯通[6]。侧重强调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关联效应,大力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与重复。将集群内的各门课程划分为若干层次,按课程特点进行分类建设,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集群化的电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例如,学校电类专业在传统“电路、电子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实验”、“电子线路设计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以及“电子设计竞赛模拟实验”等一体化实践流程,既避免了课程之间内容的冗余,又注重了衔接和贯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项目驱动化定位。电类专业通过校内的基础实践项目、综合实践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创新实践项目以及企业的工程实践项目,递进式地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工程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单片机应用系统项目设计中,不仅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检测、处理、传输、控制与执行等基本环节,而且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独立设计与开发电子应用系统的实践能力。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向实际的工程领域贴近一步;(3)多元智能化定位。多元智能是“以学生为中心”和“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的指导理论。把握多元智能理论中“能否在社会环境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本质内涵有助于促进实践教学的稳步发展,有助于多元协同实践教学理念的实现[7]。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做铺垫;(4)需求导向化定位。学校电类专业始终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对电类专业人才多方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大力弘扬实践课程标准与工程岗位能力对接、实践课程结构与工程岗位集群对接、实践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特点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社会生产过程对接,极大限度地缩短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3.3校外案例

  针对之前学校电类专业校企、校所合作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局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一方面,聘请企业中资深工程师到学校讲座、指导和授课,将企业的先进经验引入到院校来,构建校企共建课程;另一方面,可以按照企业模式在校内培养合格的工程人才,使学生们能够熟知和贴近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实践规范。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与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的协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相应职业资格认证课程,最终取得认证证书[8];加强校外实习工作,要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流程和产品研发,实习效果接受企业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双重考核;加强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毕业论文选题与企业中项目相关;加强校外合作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保持校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学校电类专业制定并实施了“3+1”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方案,即前3年完成校内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第4年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练就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素养。

  3.4成效分析

  几年来,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使学校电类专业的教学设备得以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各项机制得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电类专业先后与西门子、博世力士乐、三菱、中科院等企业院所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许多毕业生应聘到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学校电类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5年,学校电类专业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省一等奖10项、省二等奖10余项,名列省内前茅,完成了省内院校获奖队伍最多的历史性突破。   4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模式的多元性、实践环节的协同性以及实践过程的完善性需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予以保障。本文从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构建途径和案例实施三方面予以研究,给出了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脉络和运营模式。实践案例证明,该体系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高校电类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教学 协同 多元 实践 体系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