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05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数学知识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然后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最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该教学模式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得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指出:“学习是基于正式世界(真实情景)中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创设了“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收到了国王的请帖前往参加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并将整节课的学习融入童话故事之中:

  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也收到了国王的请帖。去参加比赛,当然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了。灵灵正为穿什么衣服烦恼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

  新课环节:

  为每组学生准备了灵灵的服装图片,让学生动手帮灵灵搭配,感知有序、全面思考的方法,并引出符号记录法。

  练习环节:

  1.灵灵来到智慧餐厅,服务员送来了美味的饮料和点心,(饮料有牛奶和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2.灵灵遇到了她的三个好朋友朋友,她们每人都想单独了聪聪明明分别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一个有趣的数学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愉悦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提高课了堂教学效率。

  二、在充分的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引领学生在动态的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验深入、到位,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现在老师说几件事,你们能把老师说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吗?开动脑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最重要的是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懂你表达的意思。

  1.在上周的四项评比中,五(1)午阅认真,加2分,两个同学没戴红领巾扣2分。

  2.学校舞蹈队今年新招队员10人,合唱队有4人退出。

  3.书店周一进了200本新书,周二就卖出80本。

  师:老师收集了部分同学的记录单,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记录方法有什么想说的?

  生:这样记录没办法看出是加2分还是扣2分。

  师:是啊!都是2分,但午阅是加2分,红领巾佩戴是扣2分,新招和退出、进货和卖出的呢?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数,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吗?

  生:没办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记录方法,意思清楚吗?

  师:还有第三种记录方法呢!

  师:这是谁记录的呀?你是怎么想到这两个符号的?(师指向四项评比部分)

  生:午阅加了2分大家肯定特高兴,所以画了笑脸;而扣了2分肯定不高兴,就用哭脸。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很有趣。

  生2:很生动。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种记录方法。像这样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方法还有一些(展示其他记录方法),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创意,可是,这样一来,你记录的你自己明白,我记录的我自己明白,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1:要找到一种统一的符号。

  师:还有的同学是这样记录的:

  师: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快向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舞蹈队新招了10人,就是多了10人,所以就写上一个加号,而合唱队退出4人,就是少了4人,就用减号,其他的也是这个道理。

  师:太了不起了,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符号是一模一样,大家也说说,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生1:很简单,意思很清楚。   生2:形式统一。

  师: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的!(引导学生了解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正负号的省略问题。)

  在以上的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从记录“四项评比”、“兴趣小组”、“书店的书”三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入手。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产生了“单纯的数据”、“文字+数据”、“图标(符号)+数据”、“正负号+数据”等形式,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这些鲜活的材料进行辨析、讨论。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行思考,进而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体验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从而体验到负数产生的生成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

  三、在精彩的互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建构

  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互动交流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将自己的体验充分展示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主体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平等自由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再是严肃紧张而又缺乏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智力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学生能把老师、同学当做伙伴,把互动交流当做自身的需求,自主地深入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我们先来欣赏《小数加减法》教学片断:

  师:请每位同学自己编一道一步的小数加法或减法的题目,看谁编的题目能给大家带来新情况。

  (在学生编的题目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道题给我们带来什么“新情况”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

  师:咦!奇怪,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加减法的笔算,都是把末位的数字对齐,可这题为什么不是末位的数字对齐呢?

  生1:整数的末位是个位,末位对齐了,就是个位对齐了,而个位对齐了,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末位对齐。

  生2:虽然我们没有把末位对齐,但是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说的棒极了!那为什么一定要小数点对齐,要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1:如果不对齐算出来就错了。

  师:为什么不对齐算出来就错了?

  生2:如果不把小数点对齐,而把末位对齐的话,十分位的6就和百分位的5对齐了,相加之后就肯定错了。

  生3: 比如买两样东西,一个是0.6元,另一个是7.85元,如果把末位的6和5对齐就是6角加5分,那肯定就不对了。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用我们都熟悉的“元角分”举例子来解释,用简单的事说明了深奥的道理,真精彩。看来,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相加的减。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对话交流的时空,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末位对齐不行吗?”的问题展开了交流,有的同学结合小数的含义对“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进行了说理,有的同学通过举例子对进行了论证,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孩子们不仅对小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要对齐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了自主认知的建构。

  四、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注》指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把课堂中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新课学习之后,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比和比例》后(11时左右),教师将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上:

  师:同学们,你们猜我们学校的旗杆大约多高?

  生1:10米。

  生2:不,我看是15米!

  ……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旗杆有多高呢?

  生1:用绳子量。

  生2:(马上反对)这么高,怎么量?

  生3:把旗杆锯了,量完在焊上!

  师:有没有不用破坏旗杆也能测量出来的方法?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2米长的塑料水管笔直的立在操场上,此时,地面上出现了水管的影子。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水管的长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生4:(恍然大悟)算出影子长度和水管长度的比例,再量出旗杆影子的长度,根据这个比例,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长度了。

  (生开始动手测量,计算,三下五除二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同学们感慨道:“看来我们学的比例的用处很大啊”!

  像这样,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又何愁他们不爱数学,不好好学数学呢?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做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帮助学生架起思维构建的平台,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充分的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在精彩的互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建构,在丰富的应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课堂 模式 数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