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探讨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论文

探讨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5

探讨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一、社会运行理论的提出及其依据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不同的看法,但是,西方的社会学家并没有把社会整体运行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郑杭生先生的研究思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之所以提出社会运行这一视角,是基于对于中国社会历史背景的探索、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来的变迁这两个方面的。

  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背景和社会运行理论。社会运行理论的提出是有章可循的,其中,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历史是重要源泉之一。中国的学术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于社会的治乱兴衰的考察,我们可以仔细翻阅诸子百家以及相关学者的分析和论述,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总体角度上对社会的稳定性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并且善于研究治乱兴衰的原因,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达到社会和谐。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提出过“无为而治”的思想,被世人广泛称颂;墨子针对商汤、纣王、武王进行了一些列客观评价;东汉的王冲曾著出《论衡治期篇》,在文章中,王冲并没有把社会之乱单纯的看作是一种政治现象,而是从国家经济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和考察;严复曾经大力引进西方社会学以求改善中国社会,他在翻译外国文献《社会学研究》时,着眼于中国的治乱兴衰,并且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深入的掌握了“正德、利用、厚生”三者的根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如何才能够让社会达到治。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中国历史看作是一部治乱兴衰的历史,无论是“治”,还是“乱”,这两者都是对于社会运行进行综合评判的依据。

  2.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运行理论。在文革之后,中国的文化迎来了春天,社会运行理论得到了初步的提出和发展,在那个时代,全体国民都深受文化大革命的伤害,所以,对于社会运行理论,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对于建国后重大事件的反思。建国之后,中国社会经历过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这三种阶段,在1956年,三大改造提上日程,农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和政府机关的领导人被批斗和打倒,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范围泛滥,人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冤假错案在社会范围内严重存在,这是社会环境的全面恶化,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经历过文革动乱之后,人们对于社会运行都深有体会,社会的良性运行是人民所期盼的事情,因此,社会运行理论也就顺势而生,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在1979年之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推动者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总而言之,我们从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社会具有很大的“整体性特征”,这也是社会运行理论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性依据。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变化,从而对社会的大群体进行推动,进而改变相应的社会运行状态。

  二、对于最近二十年中国社会运行状况的思考和探索

  社会运行理论的最初提出事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那时到今天,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十年,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段时间内的社会运行呢,在这期间中国又发生了何种大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运行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1.党和政府的决策对于社会运行有重大影响。不论在中国历史的哪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决策都是社会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相当深远、相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的每一届的领导集体都会做出重大的社会决策,而这些决策无一例外的都对中国的社会运行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而且,这些决策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影响力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例如,邓小平南巡讲话,国有企业改革,多层次社会资源的二次配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等等。

  以上这些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对于社会运行的影响是相当之大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示例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在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巡讲,提出了“市场经济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就奠定了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基调,让从事个体经济的人们有了信心。他还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双猫理论,从而调动了一切有利因素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从而有效巩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党和政府是社会的主导,领导集体制定的政策对社会的运行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2.市场经济对于社会运行有重大影响。在这一时期,我国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计划经济,把市场纳入到了国家经济的轨道中来,创造性的提出了市场经济理论,资本主义国家亦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国家亦可以有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它们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毫不相干的。从此之后,社会运行因素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过去的时候,党和政府始终处于决策性地位,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们不得不考虑市场这个巨大因素,它在社会运行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它对于社会运行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

  市场就是看不见的手,政府就是看得见的手,只有两手同时抓,中国的社会经济才能够稳步发展,我们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最大化的配置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虽然简政放权,但是并不是代表政府的作用不大,政府发挥着基础性建设的作用,需要加强社会公共建设,弥补市场失灵。   3.网络社会对于社会运行有重大影响。在当年提出社会运行理论时,我们并没有料到网络社会会发展的如此迅速,以至于今天无处不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社会能够反映社会舆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实现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因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也是极为迅速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党和政府需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让网络舆论充满正能量。在以往的时候,民心所向只能够通过口耳相传,效率是比较低下的,网络的兴起让人民的诉求能够快速被党和政府所了解,这真正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社会交往方式。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我们的网络社会是超巨型的,互联网平台让人人能够参与到其中,各种各样的网络参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运行,例如微信群、网络水军和网络运动等活动对社会运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学的本土化

  1.政府主导型社会。自秦汉以来,中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大一统,社会始终是政府主导型社会,也就是指政府和领导机构无论是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社会文化上,都占有着主导地位,政府颁布的政策左右着社会运行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主导型社会是具有着一定的优势的,那就是整体运作性比较强,整体配合度比较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此同时,弊端也是存在着的,如果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那么人民群众的活力就会变得低下,什么事情都有政府来包办,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低。长此以往,社会运行就会步入歧途,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会变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市场,激发民间活力,让三者通力配合,从而让社会运行步入正确的轨道。

  2.整体利益社会。中国社会十分注重集体观念,在利益分配方面也十分注重整体利益,我们从建国之后的许多重大事件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把国家利益放于一切利益的首位,国民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也具有这个特点,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整个中国能够步入发展的高速路,让全体社会能够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提升。这种整体思想是有其优势的,通过整体利益协调,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列重大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布局开发工作等等,无论是上层领导者们还是下层的人民群众们都十分认可整体利益思想。

  3.关系社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际关系网络十分发达的社会,在孔子的时代,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儒家思想,并且阐述了群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和朋友关系准则等等,这成为了当时社会运行的重要核心。我国古代曾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因此,邻里乡亲的关系和家族关系就成为了联系社会的纽带。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关系网络在原先的传统网络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城市之中,建立了单位制,人们通过工作单位建立起了相互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分房子还是上医院看病都需要依靠关系,在文革期间,关系之风愈演愈烈,就算是到今天为止,关系社会下的潜规则仍然是不减当年,由此也会在社会之中滋生腐败,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毒瘤,因此,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运作效率就会变得低下,整体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4.身份等级和礼仪社会。中国是礼仪之邦,身份等级在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具有着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通过等级身份的划分,社会得到了稳定。中国历来重视身份等级,但是这种情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生了改变。在建国之后,我们废除了身份等级制度,通过施行一系列的政策,让人人变的平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推行了户籍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城乡居民的身份隔离。中国的人口数量巨大,全体人民都希望中国社会能够维持稳定,因此,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是我国社会所注重的。

  中国的社会学家们需要在社会学的本土化方面多加探索和实践,并且要善于总结历史,借鉴历史,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建立在理解中国人和理解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从而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和稳定。

探讨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社会学 视角 本土 运行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