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论文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14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层次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更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政府日渐重视的环境以及相关社会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发展迅速,在应对和解决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工作红红火火发展的外表下,也隐含着危机和挑战。例如,专业性体现不明显、服务成效不够凸显、本土化研究没有太多成果等问题,让“现实的残酷”成为社会工作在奔往“美好的愿景”路途中的“后腿”。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的专业,讲求在“行动”中发展,尽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相关文章层出不穷,我们仍然不得不去思考经验和理论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者是否在行动中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专业的研究是否又反过来促进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探索中,行动研究的方法论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那么,什么是行动研究?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情况?在社会工作中推展行动研究有何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相关文献找出答案。

  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尝试为“行动研究”定义。郑金洲(1997)针对行动研究的不同定义,将行动研究的定义大致归纳为三种:1、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这种定义强调行动研究的“科学性”。2、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定义更关注行动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功能。3、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这种定义突出了行动研究的“批判性”。总体而言,在行动研究的定义中,行动者和研究者等共同参与研究实践活动,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强调在自然的实务情境下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结果难以普遍应用等相关核心要素是众学者所认可的。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的创始人勒温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循环的动力系统。”这一点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但在基本操作程序模型上,大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我国学者李炯英(2003)则将四个实施环节可以简化为计划、实施和反思三个环节,其中“实施”阶段包括行动和观察分析。尽管只分为三个环节,但每个环节内部的操作程序是较多的。从众学者提出的行动研究步骤来看,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执行研究计划,并在过程中不断依据实际情况修订、观察及对行动结果的思考、继续将思考运用实践这样一个反馈循环的过程几乎是行动研究必不可少的。

  二、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社会工作的研究并非只是为了做研究而研究、为建构理论而建构理论,而是为了实践而研究(古学斌,2013)。这一点与行动研究的目的不谋而合。社会工作研究所理解社会、描述社会现象以及解释社会的运作、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文献查阅上看,行动研究更多应用于教育领域,社会工作领域方面的行动研究相对较少。但社会工作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的实践性决定了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进行提升。行动研究这种强调在实践中研究的研究方式自然而言进入了社会工作领域。

  (一)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

  30多年前,台湾辅仁大学夏林清教授在《反映的实践者》的基础上,转承了实践取向和批判解放的行动研究学派,并在台湾实践和推广行动研究,让行动研究在工人、身心障碍者、外籍新娘等群体中得以应用。2006年,杨静开始学习行动研究并将其推广应用在农村社会工作,并通过建立行动研究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并支持草根组织未来工作者和青年人行动研究工作坊培养投身社会实践的年轻人。1999年至今,张和清先后从事戒毒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和灾害社会工作,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在社区实践的感受力促使下,不断委身专业实践,并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最终将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指导专业实践(张和清,2015)。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学者们的努力,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逐渐覆盖到残障人士服务、失业人士服务、青少年服务、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社区服务、需求评估、社工实习等方面。

  (二)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通过文献查阅,学者们尝试通过实践的具体实例展现行动研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现行动研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范明林(2015)通过行动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改善时,提到从社会工作学科性质而言,社会工作研究需要与社会工作实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社会工作研究人员迫切需要与社会工作者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一个理想的状态是,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就是实务工作者;第三,更进一步而言,社会工作的研究应该完全不同于哲学研究或社会学理论研究,它更应该是一种实务研究,而这种实务研究的开展,比较理想或适用的方法则是行动研究。总体来说,行动研究打破了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微观与宏观的两分,找到了使之相通的渠道,将人的改变与情绪、情感、家庭、社会结构和制度等关联起来,全方位地理解人及其所处的情境,让理论更能“接地气”,也让问题的解决更能科学有效地解决。

  三、对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反思

  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的时间并不长,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国内以行动研究方式对社会工作开展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就现有的国内文献整理发现国内行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行动研究的定义、特征等;二是行动研究的意义;三是行动研究具体实践例子的操作情况等。尽管研究的文献不多,但行动研究的引入,依然为社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它给社会工作研究带来了如下启示:

  (一)社会工作者应成为“研究型”的实践者

  行动研究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日复一日的实践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若囿于实践的藩篱,未能尝试运用研究的思维去思考所实践的工作,那实务工作将容易陷入“停滞”的状态,加之目前社会工作者流动性加大,更容易导致前者的实践未能有所保留,后者又需重新开始开展服务。当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研究的思维考虑服务,服务的质素将更能提升,服务的延续性也将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在行动研究中添加“社会学想象力”

  社会工作或行动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动改变社会。当社工或行动者感受到人间的疾苦时,必须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实,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而行动前,必须添加“社会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指的是,把“大时代”“大历史”与“小人物”“小历史”之间的关系辩证结合起来思考,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变迁的历史过程如何造成个体困扰等(张和清,2015)。

  社会工作不是不需要外部专业研究者,而是不需要一个居高临下、提供抽象而缺乏具体相关性的研究者。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及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也会加大,需要社会工作更加能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可以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理应加大探索的力度,以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改善。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工作 文献 行动 社会 国内 研究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