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融资决策论文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融资模式论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融资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2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融资模式

  一、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后,通常被翻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1952年提出,它不是简单的政府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以各参与合作的方面实现“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在PPP模式中各参与方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并达成具有法律依据的契约明确各方的,最终使得参与项目的每一个合作方都能够达到比各自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二、PPP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消除政府费用的超支

  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推动PPP模式项目启动,正是由于其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整个项目的设立、可行性研究等工程,创新了双方的合作形式,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同时也拓宽项目的融资渠道,减缓地方政府融资压力,能够有效化解近20万亿地方债务风险,完成新型城镇化需要的大额投入。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并共同对整个项目运行周期负责,保证了项目在技术上与经济上的可行性。其次,私人资本的参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再次,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上比政府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将企业的最新的管理思维与技术引入到整个PPP项目的运营中来,并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的控制,同时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更有经验,提高项目收益率,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有效分担风险

  传统模式下,在建设或者运营项目的风险全部由政府或企业一方承担。而PPP模式下,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对风险的承担,使得风险分配更趋于合理,而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对风险分担机制的强调和项目的资金价值的预估,使项目的设计方、承包方、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一起合理地分担项目风险,使合作各方均可达到比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四)PPP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项目来说,一般的合同期限都在20-30年左右。正是由于这种稳定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PPP项目的整个运行周期的控制,也能够使得政府财政管理模式从年度预算收支管理,向中期甚至长期的财政规划转变,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使得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而对企业而言,它要考虑长期总成本以及项目整个期间内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而自主经营权的获得,也能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生产率,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最终使得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

  三、PPP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PPP项目涉及到项目正式运营的诸多方面,其成功运作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方进行有效约束,并对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充分保障投资者与公共部门双方或者多方权益。同时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政府政策也需要提供长时期的保障,如果政府政策的透明性、连续性、稳定性没有保障,都会影响到PPP项目的资金运用,最终可能会造成的PPP项目失败。

  (二)打造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

  作为PPP模式项目,都离不开公共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作为主导项目的政府部门应该在项目中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从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参与对项目总体的监管工作,降低项目总体风险。

  在PPP项目开启运营初期,应由公共部门成立专门针对该项目的监管机构,对该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进行指导和约束。其次,政府也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负责对政府政策进行解释和运用,并有相应的监管规则。最后,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所有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必须都要纳入监管的范围,保证项目的按质按量进行,尽可能使参与的各方达到最初预定的目标。

  (三)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对于一个PPP模式项目来说,其主要特点在于整个项目参与者众多,各方对于项目的要求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公平、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确立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真正避免企业由于缺乏风险约束而导致的建设经营低效率。

  在处理PPP项目风险时,应遵循合理分担的原则,也就是在PPP项目创建时,通过各方面的集中讨论,形成对于各方分担哪些风险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在设置风险分担机制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风险与收益对等

  即哪方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各方也应实事求是,对己方承受风险的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不为了获得高的收益而不符合实际的承担自己不能承受的风险。

  2、风险与控制力相协调

  在PPP项目的运营中,一般都会获得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撑,PPP模式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或服务的有效方式,在项目实际运行中的任何情况下,政府都应该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担政治、法律、政策等风险,充分降低项目总风险,而由民营部门承担建造、运营、技术等风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融资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投融资 基础设施 设施 新型 模式 基础
最新融资决策论文
财务环境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
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财务环境对区域型旅游企业融资的影响研
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问题分析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思考
市场化产业单位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研究
公路投融资机制的思路研究
资本性投资、融资来源与营运资本?ね蹲市?率
农业生物技术价值链融资认知度、制约因素和
基于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博弈分析
热门融资决策论文
企业筹资选择哪种方案
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
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筹资的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国际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