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论文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4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

  一、教学与科研分离,重科研、轻反哺的原因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教授在对我国现代大学科研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在研究型大学中必须建立"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3]。他还提出"科学漂移"理论,即科研从教育环境漂离,教学活动从科研的场所拉开。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出发,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种种原因导致了科研-教学有机体的分离。总结起来,原因如下:

  1.评价体制导致科研职能的强化,间接导致教学职能的弱化。高校的发展,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科研、教学的平衡易被打破。当高校对科投入增加时,对教学投入自然相应减少,必然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研究型大学发展非常重视科研实力提升。研究型大学的排名、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大多与科研项目立项数,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数,科研成果获奖数等密切相关,因此此类高校对科研经费和政策投入较多。其次,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体系间接弱化了教学的地位。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过程中,往往把科研项目立项、经费到款数、科研论文和成果作为评价指标,使得教师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而对于教学任务,处于"完成即可"状态,甚至出现"以科研经费换取教学课时"的状况[3],无科研项目的教师成为"弱势群体"。

  2. 生师比失调和培养目标的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与科研的人为剥离。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迅速扩招,导致生师比失调,教师无法保证在科研和教学任务之外,再对研究生培养投入足够的精力。设置学生培养方案时,基本以完成"目标任务量"和"毕业标准"作为重要参考,不可避免地将知识传授(教学)和知识创新(科研)分离。第一,大量研究生进入高校后,为提高"培养效率",低年级在集中时间段完成教学授课,然后再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人为将教学和科研分离,不利于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机制的形成。第二,生师比失调。科研实力强的导师,所带研究生多。由于其科研任务重,无法保证对研究生实践过程的指导,更谈不上由实践过程反哺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第三,反哺资源分布不均衡。这里所指的反哺资源,是指科研项目、实验室平台等。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教师和学生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差别大,最终产出"应考型"和"动手型"两种类型的毕业生,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合理和畸形的。

  二、协同创新理念下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机制的探索

  反哺是仿生学中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一定历史背景和政策原因下,率先集中了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一方,对相对发展停滞或滞后的一方进行有效扶植与帮助,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和目的[4]。

  李政道先生曾在西北师大百年校庆典礼上提出:"培养青年人才,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和靠高科技工具,人才的培养要在实践当中去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变成老师的助手。"[11]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不但要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制上改进,还要探索学生培养方式的合理方式,在协同创新理念下协调各种资源,有机地将科研和教学两者融合起来,并制定各类制度,保障反哺作用的发挥。

  协同创新理念的发挥,应当基于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发挥高校政策指导作用

  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机制,是指挥棒。研究型高校在制定各类制度时,应提高对科研反哺作用发挥过程的肯定,并明确细化。例如,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等,并纳入考核体系,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奖评优过程中予以体现。这一点符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6]。

  2. 学生培养方案及考核指标的改良

  研究型高校对学生培养方案的设置十分重要,合理设置可以缓解高校内部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矛盾,夯实"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8]。首先,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课堂[7]。"三早"的实施,有效地将科研融入教学,有机将两者结合起来。其次,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时间分布要合理。打破传统的"低年级进课堂,高年级进实验室"的传统模式,在课程安排、培养计划、论文设计等过程中,将科研和教学任务合理布局,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同时,采用有效教学,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改革[9]。最后,多样化毕业指标要求。将参与科技竞赛,参与教改项目等列入毕业指标,打破原本依靠论文、项目毕业的固定模式。

  3. 科研平台资源的整合利用

  科研平台是指科研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和试验场地,科研仪器设备及人才资源,信息、制度、环境等资源,是科研过程中各种支撑条件的体现[5]。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平台,一定是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具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承担了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将课堂中的所学带入科研平台,再将科研平台的所得应用于教学中,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措施。

  4. 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

  高校重视对科研成果和获奖的奖励,而对于反哺教学作用缺乏激励。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要从三点着手。第一,对教学工作的肯定。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其业绩应当等同于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第二,对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或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通过科研项目立项、配套等途径进行奖励。第三,对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各类竞赛的教师进行激励。学生获奖或取得其他成果,给予荣誉并进行物质奖励。   5. 协同创新反哺机制初探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随即,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2011计划"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促进协同创新合作有效开展[10]。"2011"计划的提出,推动了产学研模式的发展。我国协同创新目前的主要模式有技术转让、共建研究机构、基于项目的短期合作和共建经营实体等[10]。结合目前研究型高校特点,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例如美国的辛辛那提和安提亚克模式,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实践,探索适合我国的模式[11]。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并以学分或者荣誉、加分等形式量化。第三,将各类学术报告、实践操作等纳入教学体系,作为考核指标。此种方式目前有高校已在探索,但还未完善。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理念下实现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存在困难和障碍。只有从考核机制,激励制度,学生培养方案,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理念下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等方面共同努力,才会起到协调教学、科研两者关系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进而相辅相成。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协同 科研 理念 机制 高校 教学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