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论文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9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创业思维与创业思想的教育,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成为各国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变革,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创业教育受到了中国政府及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创业教育。

  一、课程设置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美国,还是后起之秀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核心都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包括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广度、内容、结构、目标与评价等方面。

  目前,美国有近2000所高校开设了2400多门创业类课程。其课程设置覆盖面广泛,涵盖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和实务操作类等多种类型课程,并形成了磁石、辐射、混合课程设置模式。英国高等教育学会统一提供教材、组成小组和学科中心,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学术支撑,号召高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澳大利亚在原有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实行课程结构改革和调整,开发四套模块化教材,每套教材都包含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不同类型高校开展各种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推动创业实验、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等。不同高校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存在差异,创业教育开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985、211高校强调素质教育,应用型高校强调与专业的结合及技能性的教育,但强调课程设置是二者发展的共同特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强调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实际操作课程组成,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各种课外活动,各种竞赛、职业资格培训等潜在课程中,设计教材教法,有效的将创业能力融入课程当中;通过案例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团队的学习、与创业者合作活动等方式,将学生的创业兴趣融入到创业学习过程中。

  二、我国应用型高校课程设置的典型模式

  1.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与专业紧密结合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典型模式。该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专业中,在课程目标设计、内容安排等与专业紧密结合,开发专业类创业课程。2015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明确指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真正实现将创业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与应用型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生性”和“本土性”向契合。应用型高校通过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地域元素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较好的将创业教育课程呈现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典型的与专业紧密结合模式。

  温州大学开设四种类型的创业类课程。第一,开设创业教育公共课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第二,开设创业类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第四,改革专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创业能力。另外,温州大学还通过改革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增加岗位创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管理能力。目前,温州大学已经建立了基础类创业选修、区域特色类创业选修、专业类创业选修课等50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机制,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关课题研究。

  2.基于“三创”的课程设置模式

  “三创”原指创意、创新和创业。“三创”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造、创新、创业为基础,以创业、就业、证书教育为主要内容。其目的不仅在于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知识技能结构,而且能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属于典型的“三创”模式。黑龙江大学将选修课与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设能体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概念和基本认知、基本技能。黑龙江大学已经开发了250余门创业教育的课程,覆盖全校各学院和专业学生。另外,黑龙江大学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引入国际知名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培训课程、启动你的创业等课程。其课程的教学方式灵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黑龙江大学对三种类型的课程提出教学要求,整合各类资源,组织校内外专业教师与企业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分层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式

  分层个性和课程设置模式指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的创业教育模式,目的在与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获得与自身发展能力相匹配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该模式中,不同专业在创业教育乃至后续的创业实践过程中所需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资源平台有所区别。上海理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上海理工大学在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中,为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创业教育,打破统一的课程结构,探索同一类课程分层设置的方式。如针对学有余力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学生,利用学术导师制进行培养;对动手实践能力、技术创业潜力和意愿较强的学生,提供各种平台和资源,促使其成长为创业型人才。另外,学校通过提供创业类通识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依托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各专业学生的需求为主,融入创业元素,提供丰富和多样创业课程,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   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趋势

  1.优化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取向

  对于创业教育课程来讲,在教学规律指导下进行培养方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是提升其质量的重要内容。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展较晚,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开设课程门数、类别、结构等远不能满足现有本科教学规模的需求,而且缺乏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存在课程目标尚不明确,课程评价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集中于理论分析、国际比较、单一经验总结等着眼点,明确提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深入开展上存在短板,更需要立足于教学规律和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

  2.学生视角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根本

  创业教育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过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从“刚性”转变为“柔性”,课程设置中,从束缚大学生能力培养向促进大学生的能力发展转变;从以僵化、单一的书本为主向灵活、多元的综合方面发展转变;从排斥大学生,使其成为被动接受者向吸引学生,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中转变。

  3.创新与创业融合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路径

  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如举行“创业计划”竞赛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实践或直接进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创业项目、资金和平台环境;鼓励学生创办社团等;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表彰和奖励在科研活动、科技竞赛、考级考证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

  4.开放的评价制度是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保障

  评价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组织形式等。而目前创业教育评价制度欠缺却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桎梏,因此,建立创业教育评价制度成为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评价制度指标可以从课程、社会影响力、校友参与程度等方面来构建。评价主体可以吸收研究者、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媒体等参。评价内容,既有针对课程和方法的评价,也有针对项目的评价。评价层次看,既有针对校内创业项目的评价,也有针对国内和国际不同创业项目的比较等。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型 课程设置 高校 模式 课程 创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