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14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发展新时代,社会各个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滋生。针对上述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社会治理”理念,倡导将社会工作引入社会治理工作中,为创新政府服务模式贡献力量(张康之,2014;王晓楠;2016)。此外,我国于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扎实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基于在上述背景,突显了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表明应该着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思考,使其在遵循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专业理论、方法解决国内有关的社会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既是一个专业又是一个职业,因此其实践性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强,那么如何在社会需求、专业发展等多元背景下,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实务性课程的诸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使其最终实现培养出专业理念强、专业素养高、专业实践执行力强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细致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课程改革背景、理念,然后对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反思。

  一、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改革的依据与理念

  (一)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改革的依据

  笔者主要以“985工程”的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与改革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所谓985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截止到2012年为止,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在本科培养阶段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在这一培养层次上,很多高校更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理论课程倾注心血进行讲授,恰恰相反,在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培养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或者实践教学课程尚不成熟而导致的实践课程收效甚微等问题,使本科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呈现出专业理念较强,但是专业实践能力较弱,不能为机构或者案主等人员提供良好的专业化服务(张金俊、王文娟,2015)。这些情况在985高校中也亦存在,因此进行社会工作本科实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依据如下所示:

  1、专业服务的社会需求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本科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在秉持专业的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基于同理心、尊重、个别化等原则对不同的案主或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实务课程的设计必须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要宗旨,故应以目前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未来本科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匹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曹丽莉,2011)。同时,还结合不同岗位所服务的不同的案主或对象的各自特点来设计相关课程体系,构思培养方案,切实突破“刻舟求剑”式的机械、死板化的教条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985工程”的高校的社会工作本科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要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遵循基本的职业伦理、掌握灵活的工作方法以及践行果断的执行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通过使其接受本科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保证在毕业以后能在从事与各种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关的工作中,彰显出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各种非盈利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工作机构或政府事业单位充实自己的服务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此目标,不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将贯彻“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思路,旨在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即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出“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和“就业创业类人才”三大类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南京大学针对本科为社会工作专业同学专门编写了《社会学院本科生教学手册2015年版》,本论文就引用了该手册中所制定的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有关内容作为论据,特此说明。]。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就应不断的与俱进地、审时度势地对本科院校开设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进行一定程度改革。

  (二)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改革的理念

  “985工程”的高校在进行与本科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课程有关的教学改革之时,应时刻坚守如下科学理念:

  1、兼顾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理念

  在进行社会工作本科实务课程改革之时,要以扎实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专业理论等内容为前提,提高其职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促进其对专业伦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同(杨慧,2014)。此外,还要兼顾在本科培养期间内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促进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开展个案工作的能力、开展小组工作的能力等)得以质的提升。总之,在进行社会工作本科实务教学的改革之时应秉持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受益匪浅。   (三)培育学生社会工作价值观

  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开展的情况也不乐观。这既有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不高有关。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不能够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其他的教学建设也会降低效果。因此,我们提倡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般来说,在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中,价值观与价值理念的范围内容主要局限于社会习惯、信仰、行为准则或伦理守则,以及价值观念四小亚类,重点是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部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建设尤其重要。社会工作者若想真正地为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就必须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与任务,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的位置。而这一价值观的树立必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以完成,因而这一项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本科教学任务之中。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工作 教学改革 实务 本科 改革 教学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