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工程建筑论文 >> 凝固的自然即是建筑论文

凝固的自然即是建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01

凝固的自然即是建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4.107

  从希腊、罗马再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西方的建筑观都对世界建筑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代主义建筑呈现出造型冰冷、单调缺乏文化特色、地域性的风格,导致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模糊和不恰当处理,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冲击。跟西方人试图征服自然的传统不同,东方文化总是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谦卑,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以其对独特的理解和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回归东方传统的建筑道路。

  1 隈研吾建筑观的形成

  隈研吾出生在日本传统式样的木结构房屋里,从小深受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熏陶,日本的文化、传统艺术和传统建筑是他建筑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从日本禅学思想中受到启发,将建筑的空间和日本禅学的思想进行探讨,得到了建筑本质在于其空间意境体验,而不是外部形态。与此同时,融合了空间和具体事物的日本文化的象征作用也给与了隈研吾更多的灵感,使其对自然进行了更深刻的认知与体悟。内田祥哉提出的混凝土预制件的技术,该种预制件使混凝土的消除了自身存在的厚重感,轻盈的消隐边界的建筑存在于自然中,使得建筑与自然得到了更好的结合,达到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一技艺使得一直追求建筑的民主和自由的隈研吾转向具体施工方法和材料的建构研究。

  2 隈研吾建筑消隐的概念

  何谓建筑的消隐,就是建筑师关注建筑的边界如何与周围环境分离开来,追求无建筑边界或建筑边界与自然巧妙相融的模糊处理,使得建筑在环境中自然融合难以分辨,使得建筑消隐于自然环境之中。

  隈研吾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着建筑的消隐。他在《反造型》一书中提到“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的命运,是一种被迫从环境中割裂出来的宿命”。20世纪的建筑师们追求的是加剧这一对比,让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割裂更加明确。而隈研吾认为建筑不应与脱离开大地孤立存在,他重视的是如何使建筑重新回到大地,将建筑和大地连接起来,重新回到建筑的原点。

  放眼当代的建筑领域,许多的建筑设计凭借着其“自由形态”得到建筑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可是这种具有“自然形态”的建筑是否真正的接近自然,是否有场地发生着互动?答案虽然不尽相同,但无疑隈研吾是试图从另一种角度探索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他追求的是消隐,是将自然、重视场地性重新应用到设计中,强调建筑在场地之中是“融入”而不是“凸显”。

  3 建筑消隐的意向表达

  3.1 建筑体量消隐

  建筑的体量消隐一般通过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完成,采用覆土式建筑或将建筑局部下沉进行建筑与地表一体化的处理手法来消解建筑体量,完成建筑消隐的目的。例如龟老山的观景台的设计,隈研吾认为观景台的修建计划本身就包含了矛盾,修建观景台是因为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但观景台的修建又势必添加人工构筑物,破坏整体自然环境。造型越美的观景台,在环境中就会越突出,甚至会让人觉得破坏了整体的自然环境。为了消除造型体的矛盾、观景台的矛盾,只有让建筑实体隐去。

  隈研吾采用了埋藏的方式将建筑的主体进行消隐,将山体恢复到自然形态,然后通过复原的山中一条人工开辟的缝隙,将观景台置于山体内部。面向天空,孔洞完全开放,但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在山体的表层切入了一条缝隙,很难看到建筑实体。

  这一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观景台地标性的设计方式,建筑没有外观、没有形状,整个建筑与自然地形合为一体。这种“退而守之”的建筑风格让参观者感受不到建筑客体的存在,达到建筑体量消隐的目的。

  3.2 材料的消隐

  (1)材料与光线。对于建筑来说,建筑主体结构存在是一种既定的客观事实,现代主义往往在其主体结构上覆盖表皮。隈研吾则不同,他利用从材料构建中留下的缝隙中穿透的光线,给空间赋予韵律格调的空间特质,利用不同时段的光线来暗喻建筑主体结构的存在性。他最惯用的创作手法就是使用不透明的材料达到半透明的建筑空间效果。一如他设计的莲屋,业主要求该住宅要开放,像户外空间一样,可以长距离散步,且要利用业主喜欢的石头“洞石”。然而洞石的材质过于沉重,想打造开放的类似于户外的空间并不是一件易事。

  隈研吾为此将沉重的洞石打碎,让他变为小而轻巧的物质,打造成了一种轻而薄的石板,交叉布置,形成了石质的屏壁放置在建筑和环境之间。隈研吾将洞石板与小梁的尺度感接近,空间整体就会稳定下来,整个空间变得浑然一体。

  (2)材料的透明性。材料消隐主要是通过运用透明材料、反射镜面材料等来构建建筑表皮,以此来消隐建筑。隈研吾的水玻璃就是用这一手段来消隐建筑的。水玻璃是建造在大面积水域上的建筑,通过对使用大面积的玻璃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模糊建筑边界。

  建筑的边界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的自然环境,也为建筑创造了不同的边界。一瞬间,参观者会觉得上下水面完全融为一体,主体建筑就会像直接漂浮在水面上。而太阳光的微妙变化,或微风吹起的水面都会让这一融合突然崩解。建筑在这两片水面之间,这种连接与分裂,在不停的上演。这种边界“消失”让主体与世界连接了起来。

  4 总结

  我国现代化进程正在高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千城一面”的可怕现象的发生,建筑形态显得日渐统一化,城市特色逐渐消失,长此以往,我国城市特色会被淹没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消失。因此,在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上,我们可以学习隈研吾的建筑理念将我国底蕴深厚的文化、多样化的建筑材料寓于建筑之中找出真正可以表现我国文化积淀的建筑风格,使现代的艺术语言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建筑中得到完美结合。

凝固的自然即是建筑

论文搜索
关键字:自然
最新工程建筑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探索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及措施研究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原则及具体的管理对策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的问题研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实践探讨
BIM技术在房地产开发项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探索
BIM技术对当前建设工程行业“降本增效”的实
探究节能减排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热门工程建筑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浅谈工程索赔及管理程序资料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浅议防水板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建筑评论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