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浅谈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浅谈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7

浅谈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高考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许多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择体育专业考试进入专业体育高校继续学习。近年来,高校对体育考生的扩招造成体育专业考试的竞争和压力逐渐增大,并且体育专业考试的规则越来越严格。体育考生在进行技能水平测试的过程中如何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目前体育高考研究的重点。但是,体育考生通常会由于心理紧张导致身体不协调、动作变形等问题,最后影响考试的实际水平发挥。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体育考生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训练而造成的。因此,培养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对促使其在专业技能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针对高考中体育生心理素质进行了简要研究,提出培养体育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概况

  参加高考体育专业考试的学生一般为具有体育专长或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此部分成绩较差或没有接受专业体育训练的学生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生形成了明显差异,最后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使其心理素质更加脆弱。作为体育训练的教师,不仅要从专业技术训练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训练自信,同时要注意对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考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对体育生还是文化生,高考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总体体现,它主要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有一个总体要求,首先客观上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主观上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高考考生学习的信念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考生主体发展的主要条件,培养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改革教育体制的需要

  与传统的体育考试制度中对考生自主学习受到严重制约不同的是,新的教学理念体现的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努力为学生创建平等的教学环境,为考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加??考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改革中教育体制的需要。

  3.学校工作的需要

  学校的体育课程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基础体育知识的认知和基础体育技能的掌握。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从浅显的理论知识到专业知识,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高考体育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高考体育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其体育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体育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模式。体育考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考生要在教师具体要求下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素质培养,增强考生的信心,实现体育考生的培养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

  良好的训练氛围是激发学生训练热情的基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中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训练,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愉快的体育训练,对教师讲授的体育训练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体育知识,同时也能减轻自身的压力。在游戏中,学生和老师能较好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能较大程度地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

  2.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学生训练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成绩考核,同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认可。教师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训练热情的内在动力。但是教师在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评价机制,从不同方面建立评价机制,对训练中态度端正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并且树立良好榜样,端正其他学生的学习训练态度,对每位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3.设计完善的训练环节

  符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训练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育训练,促进学生完成体育训练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分为。因此,体育训练老师在训练环节中,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训练环节,确保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体育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在体育训练中获得自信,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人际关系不仅是体育生训练环境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体育生交往、建立队友信任的基础,是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体育训练教师,在日常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能对教师产生信任,对学生有正确的心理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训练心态和性格。

  5.增强体育生的主体意识

  高考体育训练是以体育生为主体开展的训练,因此无论是对其进行专业训练还是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都要增强体育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促进体育生的训练热情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要完善体育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6.树立体育生的自信

  不同的体育生在身体素质上有差异性,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部分体能素质较差的学生因为害怕被笑话而逃避体能训练。作为体育训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训练环境,正确对待自身的差异和不足,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降低其训练标准,逐步提高其身体素质,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其能在鼓励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且能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信。

  提高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样是新教育实施的必然要求。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对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 高考 心理 体育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