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9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所探索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这种教学方法为基础,以特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强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为主,而不是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这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它是把教学、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来学习隐藏在问题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如何运用的。

  1.情境激趣,诱发积极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只以口述问题为主,有时适当地配挂图、教具或实物,不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难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假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媒体、优教通等信息技术,创设适合学生思维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遵循三个要求:

  一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灵感的产生,唤醒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M量创设科学、合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链,还应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从而达到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层层递进。

  三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趣味性、实用性,还要以开放探索性为导向。例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千克猪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想买一盒鸡蛋,可她站在出售鸡蛋的柜子前犹豫了……这样的情境,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基础与认知规律,学生感到问题与他们的直接经验相关,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意见,最终引导学生确定提出这样的问题: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从而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2.信息提炼,引导自主探究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人们必须有选择地获取信息,预防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呈现信息时,条件可以是多余的,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中,根据需要自主判断、筛选、提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已知信息多,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梳理,帮助阅读与理解;其次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并提炼有用的信息,让他们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分析问题;再次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你这个方法解决需要什么信息?”有的学生想用计算器计算,有的想用笔算,有的想用估算……这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得新旧知识的交融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以架设问题和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出发,亲历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3.假设验证,体验成功喜悦

  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根据新知识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断探究,对新知识进行总结、分析、选择,接着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假设,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验证假设的问题是否正确。就“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来说,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提出两个假设“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还剩多少?”和 “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还缺多少?”再将这些假设投入实践中一一验证,最终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研究,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与进度,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就假设的“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还剩多少?”而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妈妈手中的钱应该怎样花?”等等。

  第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阶段。学生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信息交互,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总结、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就能生成更多的新知识,学生就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最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班级展示、解决问题阶段。全体师生评价、分辨或完善不同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结论,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增强其学习体验的过程。

  4.自我反思,培养思维创新

  “自我反思,思维创新”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的反思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思维的再度交汇和沟通,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又一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顾和检查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路和方法的一个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进行评价,得出新结论,或者学生把收集到的假设材料进行整理后,概括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发现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反思问题的设计要与内容和过程相关联,例如,“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提“小亮和小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这道题还有什么解决方法?”“这个知识点我学会了吗?”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怎样跟其他成员合作?怎样做一个问题解决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等等。教师还应该从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新问题的举一反三做起,在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反思、迁移、应用,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造知识的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学有所长。

  上述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旨在突出“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可操作性指导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逐步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模式 数学 小学 问题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