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及其影响论文

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及其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01

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及其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07-02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造化之子,自然之子,最初却混迹于花果山猴群之中,与普通的猴子没什么两样,似乎不会泛起多大的波澜。孙悟空并不满足于做猴子,哪怕是众猴敬仰的猴王!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久注天人之内”![1]他的人生路曲折坎坷、跌宕起伏,在付出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承受的磨难、辛酸和委屈之后,总算梦想成真。

  一、失败的早期教育

  孙悟空虽说出身不凡,终究是个孤儿,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并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立足社会。但他有梦想有追求,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懂得学习的重要,不惜放弃优越的猴王生活,云游海角,远涉天涯,求师问道。孙悟空既有幸,却也很有些不幸!幸运的是,他投在须菩提祖师门下,练就一身好功夫、真功夫;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重技术轻德育,缺乏必要社会责任感的师父,所受教育存在重大缺陷――技术特别好,思想道德修养却相当糟!一只有梦想的猴子,一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猴子,却因为教育不当,刚一迈入社会,就堕落成“三界之中劣迹斑斑、声名狼藉的问题少年”,[2]险些万劫不复!

  二、自我救赎的艰难抉择

  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孙悟空陷入人生低谷,但“久注天人之内”的人生梦想却始终没有放弃或改变。有梦想,就还有希望!其实,如来佛祖当年把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已为他留下一线希望――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3]。如来佛祖用“五行山”强行压制孙悟空,显然并不是想要终生禁锢或彻底毁灭他,而是要让他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促使其自我反省,消除内心的魔障。这是一种颇具人性的教育和挽救方式――有惩戒,更有关爱,还留有希望与出路!孙悟空心中或许还有太多的怨恨与不服,但自我反思倒也深刻彻底。观音菩萨路过五行山,顺便看望悟空,他当即请求加保证:“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3]在经历五百年凄风苦雨之后,孙悟空选择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一自我救赎的漫漫征程。

  孙悟空为何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保护看上去很有些窝窝囊囊的唐僧,直至取经成功呢?在很多人看来,是由于唐僧握有紧箍咒,让悟空不得不听命于他,其实不然。孙悟空唯一一次主动离开唐僧,是在戴上紧箍儿之前。因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徒,唐僧“絮絮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3]孙悟空便负气出走,准备重操旧业,回花果山再做他并不想做的猴子、猴王。龙王借“圯桥三进履”的故事,规劝孙悟空克服“倨傲怠慢之心”,并诚恳提醒:“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3]。孙悟空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回不回唐僧身边?龙王不失时机再次提醒:“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3]听完龙王的话,悟空当即表示:“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3]此时还没有紧箍咒的约束,也没有其他外在的强制力,孙悟空应该有足够的选择自由,主动回到唐僧身边,完全是他任性与理智激烈较量后的主观选择,与紧箍咒没丝毫关系。当初因“受不得闷气”[3]而离开师父,任性而已,并非真心。

  “这时候悟空的性格显然是花果山美猴王性格的延续,虽然经历了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磨炼,当初不服管教的性情有所收敛,身上的傲气和霸气依然存在。离开师父仍然带有桀骜不驯的性格,但是接受龙王的规劝,愿意承担责任,接受教诲,也意味着悟空开始主动地由自然之人向社会之人的过渡。”[4]在“受气”与“前程”之间,孙悟空显然更看重“前程”――始终萦绕于心的梦想――久注天人之内!戴上紧箍儿后,孙悟空还有两次离开过唐僧,但这两次都不是自愿的,他甚至恳求、哀求、乞求,希望继续留在唐僧身边,共同完成取经大业,以便实现自己的梦想!直到唐僧动用紧箍咒强行驱赶,他才不得不离开。“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勿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3]孙悟空对唐僧的眷恋之情与内心挣扎之苦跃然纸上,令人心酸不已。

  当猪八戒到花果山激他去救师父的时候,孙悟空曾有一番真情的内心表白:“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3]与猪八戒前去营救师父过东洋大海途中,他还要下海去“净净身子”,[3]只因为“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3]孙悟空对唐僧的依恋与顺从,对过去的反思与摒弃,由此可见一斑,八戒都因此而识得悟空是一片真心呢!

  三、观音、唐僧对孙悟空的约束和引导

  一日,如来聚众享“盂兰盆会”,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3]随即说起取经的由头:“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瑜伽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3]并特意嘱咐观音菩萨:“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取经人做个徒弟。”[3]孙悟空参加取经团队,虽说是他的主观选择,但更像是如来早就设计好的“圈套”。西天取经是取经团队成员,包括唐僧,自我救赎、合作共赢的经典之作,一个艰苦卓绝的“修炼”过程,一个漫长的“渐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取经过程是必需的。取经途中周而复始、没有任何内在逻辑关系的八十一难,只不过是一种功能性设置而已(其中好几难,明显是佛祖、菩萨刻意安排的),其目的并不在于降妖除魔、积累功德,而在于这个过程本身――让几个都有前科的家伙,尤其是孙悟空,在各种苦难或诱惑面前经受多重考验与磨炼,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百炼成钢嘛!少一难还得补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孙悟空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他只为一己“小我”忙碌与抗争,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纵然功夫了得,也难以获得主流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终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强压五行山下达五百年。在遭受巨大挫折之后,孙悟空认识到要实现其“久注天人之内”的人生梦想,靠“造反”不可行,光有功夫还不够,单打独斗难成事[1]。他有了自我反省、自我改造的内在动力,也有了加入取经团队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具体行动。然而,孙悟空生性顽劣,要改变长期养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光有内生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外在强有力的引导和约束。观音菩萨是西天取经的项目经理,唐僧则是现场负责人,共同承担起引导和约束孙悟空的责任。他们始终如一地围绕孙悟空的人生梦想着力,不断激发、强化其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必要时加以有效约束和严厉管教(紧箍咒的作用仅在于此),消解“猴性”,培育“人性”,一步步将“猴”锻造成“人”,进而由自然人慢慢转化为社会人,使之水到渠成地溶入主流社会,走上正道。

  观音菩萨有如慈母。收白龙马时,观音的慈母心体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在观音面前撒娇――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则耐心劝导:“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再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当即送了悟空三根救命毫毛[3]。此后,每当遭遇挫折,悟空就会想到观音菩萨,观音也总是在悟空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排忧解难。唐僧却似严父,用严肃甚至严厉而又博大精深的父爱来调教悟空:惩戒与关爱并用。惩戒不外乎两种:念紧箍咒,下驱逐令。对孙悟空来说,驱逐令比紧箍咒更严重,更可怕,也更难以接受。紧箍咒主要是肉体上的痛苦,驱逐令则是精神上的折磨,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人生梦想将会彻底破灭。悟空视唐僧如父,《西游记》借悟空之口,多次明确表达。唐僧待悟空如何呢?许多看客往往只看到唐僧的严厉甚至近乎残酷,而忽视了唐僧博大精深的爱。在孙悟空抱怨“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时,唐僧曾说道:“徒弟啊,你去,我岂不挂念?想着你会变化,断然不至伤身。”再看第七十六回,唐僧听信八戒消息,误以为悟空被妖怪吃掉,“遂在地下打滚痛哭”。行者暗暗嗟叹道:“不消讲了,这定是八戒对师父说我被妖精吃了,师父舍不得我,痛哭”。[3]这一次悟空算是深切感受到了唐僧的父爱。

  四、结束语

  在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中,须菩提祖师传授了尖精的技术,却未教会他如何为人处世,是如来、观音、龙王、唐僧们为他补上了关键的一课。

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及其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孙悟空 及其 过程 影响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