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投资决策论文 >> 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与投资模式的创新设计论文

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与投资模式的创新设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2

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与投资模式的创新设计

  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支柱,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高等教育,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也在不断扩大。高校作为国家直属的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划拨。在高校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自身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并取得一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金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收入分布不均衡、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规模较小等问题。高等教育基金会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捐赠收入的增长;如何利用现有基金进行合理投资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及“马太效应”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由高校依法成立的,以推动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管理、资金运作等程序获得资金服务于大学建设的非营利性组织。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教育经费不足却阻碍了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来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的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经费不足问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承担教育成本的一大主体。[1]

  1994年清华大学在民政部注册成立全国首家高校教育基金会,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更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7月底,正式注册的高校教育基金会接近300家,全国39所“985高校”全部成立了高校教育基金会,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除去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的四个分校区,72所大学中共有65所大学建立了高校教育基金会。2008-2015年间,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产状况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奥成文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统计[2],高校基金会已经成为高校动员社会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仅2011年一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获得的社会捐赠就达到了17.68亿元。

  高校教育基金会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有益补充,通过筹款实现了对社会捐赠资源的整合,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大学基金会兼有筹款和资本运作的功能,能够极大地帮助大学拓宽教育经费。

  下面,以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教育基金会为研究对象,对其捐赠收入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76所高校教育基金会2008-2015年的捐赠收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或者“二八效应”,如图1和图2,捐赠收入分布不均匀。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捐赠收入远远多于其他大学,5所大学的捐赠收入占到了76所大学总捐赠收入的55.71%。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平均捐赠收入约为5738万元,捐赠收入高的高校年平均捐赠额达到了8.93亿元,是高校平均捐赠收入的15.6倍,而最少的只有186万元,相差近480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分配不均衡,教育捐赠发展还很不成熟。

  不同类型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收入也呈现出差异。如图3和图4,“985高校”的所获捐赠显著高于76所高校平均水平,“211高校”和非“211高校”就落后于平均水平很多;综合类院校的捐赠水平显著高于76所高校平均水平,理工类院校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其他类高校则低于平均水平。①

  二、教育基金会融资来源构成分析

  高校教育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公众募捐。这也就使得高校教育基金会只能通过吸收校友、发起人捐赠来扩大基金规模,同时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我国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对象主要包括校友、企业、社会捐赠以及其他基金会等。

  1.校友。校友和母校的特殊感情,使得校友成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款来源中最稳定的力量。各高校与各届校友保持密切联系,并以校庆、校友返校日、校友会年会等其他大型活动为契机,唤起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表达筹款意向,为本校基金会筹集大量款项。2007年5月浙大校友NEA创投合伙人、赛伯乐(中国)公司董事长朱敏与夫人徐郁清向浙江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建立了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根据山东大学的统计,2009-2011年间,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共接受校友个人捐赠3577.34万元,占社会捐赠的24.27%,其中校友个人及班级捐赠3275.74万元,校友会捐赠301.60万元。

  2.企业。企业捐赠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大额捐赠款项的主要来源,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校友企业、校企合作企业和一般企业等。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企业需要高校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从而实?F高校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此外,有些企业将向高校捐赠视为增强企业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有效方式。企业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训练基地,从而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和企业在筹款和人才培养上的双赢。同时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也鼓励了企业向高校教育基金会捐款。

  3.社会捐赠。社会捐赠能够为高校教育基金会提供更为广泛的筹资渠道,有助于基金会积累大额资金。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公布的《2011年捐款个人和单位名单》中,就有包括英特尔公司、福特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百多家公司对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2013年4月,清华大学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合作共赢机制,建立清华恒大研究院,恒大为清华大学建立实习培训基地,每年对300名优秀新生予以本科四年的全程资助。   4.其他基金会。除了校友和企业外,其他基金会也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来源的重要力量。同样,根据清华大学《2011年捐款个人和单位名单》,澳门霍英东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北京红十字会、香港思源基金会、晨兴基金会、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以及华阳慈善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等几十家基金会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

  另外,从境内外的角度划分,境外捐赠也是资金重要的来源。高校教育基金会为了扩大筹款规模,广泛调动社会力量,运用海外力量开展基金会的资金筹集工作。境外捐赠占据了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筹款来源的很大比重,有的高校甚至达到了50%以上。

  部分高校设有外币捐赠账户,一些知名大学甚至专门建立有外文网站,供境外捐赠者捐款。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构建了境外筹款网络,设置有亚洲事务部和欧美事务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专门建立了该校的美国教育基金会并开设了相关网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除在中国香港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外,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也设有办事机构,以此方便筹集境外捐款。盖茨基金会、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日本佳能全球研究所等均曾对清华大学做过捐赠。

  表1是根据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数据得出的2012-201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八所高校各年捐赠总收入和境外收入情况。总体来讲,八所高校境外捐赠总额是逐年上升的,其中清华大学2014年境外捐赠的比重占到了捐赠总额的50%,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境外捐?的比重也分别占到了57%和49%。

  三、高校基金会筹资模式的创新设计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教育基金会存在着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等特点。吸收捐赠成为基金会经费的主要来源,而绝大多数的高校基金会收入中,来自校友、校友企业的捐赠占据了很大比例,资金来源渠道窄,筹资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多数基金会仅接收现金方式的捐赠,极少数基金会接收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捐赠,形式极为单一;基金会被动接受捐款,缺少专业的团队进行调研及劝募工作,没有从高校“走出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效应吸引资金投入;同时基金收入过度依赖于校友及校友企业等主要来源方的大额捐款,不太注重多渠道的小额捐赠的管理,筹资模式缺乏创新。针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在筹资模式中可采取的创新方式。

  1.持续重视校友工作,加强校友联络

  目前高校教育基金会中,校友及与校友相关的企业捐赠仍是捐赠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与高校的特殊感情,校友及其相关方应该是最大可能的基金会捐赠者。高校应该将校友作为筹资的主要对象并加强校友管理。

  一方面,加强校友信息管理,凝聚校友力量。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校友信息库,分类管理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校友信息,为校友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提供基础。通过定期的校友返校、校友捐赠仪式、校庆活动等方式引导校友对高校提供捐赠。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参观合作企业、推荐实习机会、冠名捐赠、命名建筑或奖学金、企业定期在校宣讲等方式,为企业宣传和塑造企业形象提供一定的渠道,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互惠双赢,而非单方面接受资助。定期的合作项目可以保证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高校因接受捐赠为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对于捐赠收入的可持续性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加强基金会在在校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提高“未来校友”捐赠的可能性。高校应该利用网络、校园大型活动等方式对其基金会进行宣传,使学生了解本校基金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加大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奖助学金的来源宣传,使学生在接受奖励的同时产生一种感恩意识,有利于在本校形成一种捐赠文化,从而增加这些“未来校友”回报母校的可能性。

  2.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提升品牌效应,从高校“走出去”

  筹款和营销一样,也是一种市场活动。 法律规定,作为独立的基金会法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作、管理等都应该依照市场规律独立自主地进行。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则更多地作为高校的一个职门部门,为其所在大学做单项服务。基金会的主要管理人员也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承担,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停留在高校内部,被动接受投资,没有实现从高校中“走出去”进行市场化运营,从而提升基金会的品牌效应,吸引外来捐赠。高校应该打破“盈利”和“公益”相互对立的传统理念,将基金会面向市场进行“营销”,提高知名度,创造品牌效应,以尽可能大地拓宽筹资渠道。

  在基金会管理方面,选择专业人士参与基金会的管理和运作,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期更科学地对基金会进行管理。此外,高校本身存在一批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方面的资源,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基金管理顾问,使基金会的运作更加科学规范,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运用商业思维和市场化方式加强基金会的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相关网站、广告媒体、讲座宣传、邀请知名人士举行捐赠仪式等方式对基金会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基金会与其他商业基金会之间的合作,选择为一些知名的重大项目进行捐赠,建立基金会的良好形象,提升信誉。进一步促进高校基金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也是扩大筹资渠道的可行方法。在基金会筹款方式上,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筹款策略及目标。对目标市场及潜在投资者进行分析,研究捐赠者偏好,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学科等资源发起募捐项目,有针对性地向所有潜在捐赠者筹款,提高筹款效率。真正实现基金会筹款模式从高校“走出去”,在市场上利用其品牌地位和特色主动吸引更广泛的资金来源。

  3.筹款以顾客为导向,化被动为主动

  高校教育基金会缺乏专业人士进行管理,资金来源范围窄,缺少专门劝募团队导致基金会接受捐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信息化大数据发展的今天,高校基金会也应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并努力改变被动接受捐款的局面。高校基金会接受的捐赠收入除用于奖助学金、职工奖励等方面,很大一部分用于学校的科研项目建设,这种收到资金之后再开展科研教育的传统模式有待突破。高校应采取市场调研的方式,分析市场以及潜在捐赠者的需求,以顾客为导向,并结合自身的研究需要,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等资源,设计出既满足学校科研建设,又能迎合市场需要、满足捐赠者需求、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项目。将此科研项目的研究理念、预期取得的成果、具有的实践意义等在项目计划书中进行详细说明,并以此项目为基础,通过网络公开、宣传与宣讲等方式开展针对此项目的筹款。这种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筹款计划,有助于为捐赠者提供透明公开的捐赠环境,激励更多个人及企业进行捐赠。若高校的科研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够对特定行业的企业发展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基金会还可以将这些企业作为重点捐赠对象,开展劝募工作。利用科研项目本身具有的实践意义来吸引捐赠,能够使得劝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加有助于资金的吸收。   此外,高校教育基金会以科研项目吸引企业进行捐赠,实质上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过程。因此在筹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潜在投资者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捐赠激励制度以维系捐赠关系。通过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共享,企业冠名捐赠科研设施,为企业提供校园宣讲平台提升企业知名度,通过将优秀毕业生引荐至企业,给予企业科研优惠、人才支持等方式,实现基金会与企业发展的互惠共赢,进而保证基金会捐赠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4.创新筹资方式,引入众筹方式进行筹资

  创新筹资方式,在接受捐赠的种类方面,不局限于接受现金捐赠,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保险单),机器设备(科学仪器、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寿险捐赠等不同种类的捐赠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宽捐赠来源,提高收入。在筹资方式方面,利用众筹方式进行筹资,拓宽筹资渠道。对大额捐赠的依赖是目前国内多数教育基金会的普遍现象。而在“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国民经济增长渐趋平稳,大额捐赠不再具有持续可得性,高校教育基金会仅关注大额捐赠而忽视小额捐赠的方式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基金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为高校吸收各种渠道的小额捐赠提供了基础,同时大大拓宽了筹资渠道,创新了筹资方式。杨维东等基于长尾理论的分析指出,奉行“二八法则”的高校基金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更多地关注捐赠金额较大的少数捐赠者,而?多的小额捐赠群体往往被忽略。而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和发展,小额捐赠更有支付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其对筹资总额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众筹是在互联网金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低成本、快捷的筹资方式,指的是资金需求方通过互联网或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发起项目,寻求众多的意向投资者,将数量众多的小投资者的资金积聚起来以达到筹资总金额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创新项目众筹和股权众筹两种方式。随着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微博等)和快捷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等)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基金会应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营造的微公益方式,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微博状态更新等发起微型的募捐活动聚集资金,同时在其基金会网站上开设微信、支付宝等常见支付捐赠渠道聚集资金,降低对大额捐赠的依赖性。

  高等教育基金会还可以采用创新项目众筹的方式进行融资。首先,高校将具体的项目计划和筹资需求上传至众筹平台,由该平台进行项目审核。审核通过后,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吸引有投资意愿的个人和团体进行捐赠。之后高校收到来自各方的捐赠款项,开展项目研究,同时应该将项目进度及资金使用状况在平台上进行一定的披露以供捐赠者查阅和监督。项目完成后,高校与捐赠者共享项目取得的成果。

  四、基金投资组合设计及风险控制

  我国大学基金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既没有建立专业的基金会管理团队,也没有委托基金管理公司或其他投资机构;基金会除存入银行获得少数利息外,基本没有进行其他的投资活动;投资规模较小,规模效应难以实现。这种被动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利用已有资本实现增值的目标,也极大地限制了基金会的长期发展。为保证基金会资金的保值增值,各高校应该树立科学管理基金的理念,设计合理的投资组合并注重风险防范,从而实现资金“投资―增值―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发展,具体可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聘请专业投资人员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实现基金科学化管理

  现有高校基金会更多地作为大学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缺乏对基金会科学管理、适当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的意识。大学基金会应成立内部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接收捐赠收入及基金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聘请专业投资人员或委托基金投资公司进行管理,根据大学制定的风险偏好和期望收益研究和制定投资策略,并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报告。从而形成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大学负责,基金投资公司对管理委员会负责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使基金投资策略的制定更加专业科学,投资决策的通过和实施更大程度上表达管理层的意愿。耶鲁大学基金会通过设投资委员会和投资办公室来实现基金科学管理,其中投资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了基金公司的耶鲁校友及耶鲁教授、各类投行、资产管理公司等,成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进行投资分析并提出投资策略,由投资办公室进行审核并予以操作执行。多伦多大学基金会的投资策略由多伦多大学资产管理公司(UTAM)根据其风险偏好和期望收益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并报大学行政部门审核,这种专业化的投资策略制定方式大大提高了基金会的市场运作能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基金会利用自身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进而达到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高校实现基金增值的必要手段。

  2.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合理规避风险

  健全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的基础,同时能够将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高校基金会应建立健全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由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对基金进行专业化管理,设置内部基金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并由其负责投资原则的制定,再由专业化投资人员设计并提出投资建议提交管理委员会审核并决定是否通过,同时设置风险控制委员会,随时评估和控制投资风险。在整个投资过程中,基金会负责进行全程监督,及时解决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或降低损失。

  3.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

  高校基金会本身规模较小且限制性资金较多,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高校基金会难以进行多元化投资的主要原因。但大学基金会仍可参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同为风险厌恶基金的运作,通过由专业团队设计合理的、多元的投资策略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基金会投资要实现资本增值,同时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不能只简单地局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必须尝试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并实现收益。如投资于信用评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国际债券、实物资产、股票、私募股权等。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将1/3的资金通过校内银行投资于债券投资和证券一级市场等,年收益可达10%左右。部分资金投资于校友企业获得稳定收益,同时设立海外基金会和专项基金会不断吸引捐赠实现增值。通过投资于多元化的证券产品可以合理规避风险,达到较高的收益。   4.制定资金运作的长期目标,实现资本增值

  基金会在运作资金的同时应该制定合理的投资目标同时建立比?^基准。长期投资目标的制定有助于高校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合理应对,有利于基金会在长期投资目标的指导下,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采用正确的投资方式从而实现具体的投资目标,达到基金会的稳步增长。国外的高校基金会普遍设定了投资目标来对基金会进行管理。如多伦多大学基金会收益目标为除去投资费用和通货膨胀的4%,其2009-2010年的基金回报率分别达14.7%、9.9%,表现优异。科学合理的长期投资目标能够调动高校基金会进行市场运作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指导具体投资组合设计的作用,从而使投资过程更为科学,实现较高的收益。

  四、结束语

  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资金筹措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高校基金会应该不断加强基金管理实现“投资-增值-再投资”的良好发展模式[3]。从筹资方面,应该继续重视校友捐赠。在加大与校友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基金会的品牌效应以吸引外来捐赠;同时以顾客为导向,开展劝募工作,积极主动寻求捐赠;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筹资方式,引入众筹方式吸收众多的小额捐赠;在投资和风险控制方面,通过专业团队实现科学化管理,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以控制风险;开展多元化投资从而在风险一定的水平下实现更高的收益;制定合理的长期投资目标指导具体投资目标的实现,随时解决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吸收捐赠收入,并通过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达到基金保值增值,进而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

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与投资模式的创新设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新设计 基金会 模式 高校 基金 投资
最新投资决策论文
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问题分析
投资者的保护——基于保护策略视角分析
浅议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风险投资的认证作用文献综述
公选课《业余投资者炒股技巧》课程设计与教
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板IPO首日折价行为研究
公平与公正待遇:中外双边投资协定的缔约现状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
浅议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热门投资决策论文
风险投资运作中管理风险的控制研究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质量
投资决策理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新世纪现金流量表的发展趋势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代理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
价格形成与利润预期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试论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与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