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论文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6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31-05

  高职教育教育性、职业性和跨界性等品性特质决定了专业设置和调整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外部规律,灵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市场行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1]。数据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停招或撤销的专业点数多于新增专业点数,主要停招或撤销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269个,多于新增专业点数2004个,超过61.4%[2]。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出现的偏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质量与大学生就业状况密切相关,从理论层面,大学生就业前景与专业设置呈现出对立统一的互动形态[3],大学生就业需求和市场需要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4]。实践研究方面,李婵娟[5]、赵婷婷[6]、王志军[7]等人就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相关性问题进行过不同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指出专业设置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专业就业前景视角反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样态具有合理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关照。

  一、研究设计与思路

  (一)研究思路

  基于毕业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麦可思将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为红牌、黄牌、绿牌三种类型,见表1所示。结合麦可思公布的高职院校红、黄、绿牌专业分布和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发布的《海南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选取海南省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拟对就业前景专业分布现状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分析:海南省高职院校红、黄、绿牌专业总数量的设置情况;红、黄、绿牌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红、黄、绿牌专业数量占各高职院校专业总数量的比例情况。

  (二)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选取海南省全部独立设置的11所高职院校,其中公办院校5所,占总数45%;民办院校6所,占总数55%。2015年该11所高职院校共开设14个学科大类,涵盖303个专业,平均每个院校专业设置数量30个。相关专业信息和数据均来自11所高职院校官方网站、2015年度招生简章以及海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分析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红牌专业有6个,黄牌专业有4个,绿牌专业有5个[8],具体见表2。

  据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统计的高职院校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70%的前10个就业困难专业中,其中7个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语文教育、投资与理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法律事务、会计电算化 [9])列于红黄牌专业范围中,占到70%以上,需求增长型的绿牌专业也较少呈现于海南省高职专业布点中。地方高职院校红、黄、绿牌专业设置与全国相比,尽管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和地域差异性,但海南省红、黄、绿牌专业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共性和普遍性。这也是事物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所在。因此,红、黄、绿牌专业情况对海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暮D鲜?11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开设专业中红、黄、绿牌专业的数量及占各院校专业总数的比例情况中,可以获得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一些信息,具体统计见表3。

  (一)红、黄、绿牌专业总数量的设置情况

  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中,红、黄、绿牌专业开设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其专业设置的现状。红、黄牌专业设置的数量越多,占高职院校总开设专业的比例越大,表明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越不理想,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与之相反,绿牌专业设置的数量越多,占高职院校总开设专业的比例越大,表明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越理想,毕业生就业前景尚可期待。海南省高职院校总共设置的红牌(15个)、黄牌(19个)专业数量较为明显,共34个,占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总数的12.2%,绿牌专业仅占全部高职院校专业总数的0.6%。由此可见,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红、黄牌专业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绿牌专业所占比例,专业设置总体情况不理想,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二)红、黄、绿牌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的分布情况

  在表3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将表3中海南省高职院校设置的红、黄、绿牌专业的数量划分为0个、1个、2个、3个及以上四个象限。在海南省高职院校红、黄、绿牌专业的院校数量及比例的统计基础上,分别分布在四个象限中,具体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有6所院校设置了红牌专业,占海南省高职院校总数的54.5%;有10所高职院校设置了黄牌专业,占院校总数的90.9%;45.5%的院校(5所)设置了3个及以上的红牌或黄牌专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设置绿牌专业的院校仅有2所,绿牌专业设置数量分别为1,也就是说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共303个专业仅有2个绿牌专业。显而易见,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设置的红、黄牌专业的院校数量过多,而设置绿牌专业的院校数量明显偏少。

  (三)红、黄、绿牌专业数量占各院校专业总数的比例情况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专业设置状况到底合理与否,关键还是要看红、黄、绿牌专业数量分别占其专业总量的比例。在表3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将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设置的红、黄、绿牌专业的数量与海南省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数量的比例一栏划分为4个象限,呈现出海南省高职院校在不同象限中的具体院校数量,以及该院校数量占海南省高职院校总数(11所)的比例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表5可以看出,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红、黄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总数比例超过5%的均为7所(63.7%),超过了一半。红、黄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总数比例超过10%的均为1所(9.1%)。相对而言,设置绿牌专业占院校专业总数超过5%的院校数量为0,即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中没有1所院校绿牌专业占本院校专业比例超过5%。仅有HNGZ6院校设置一个绿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数总量2%;HNGZ10院校设置一个绿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数总量3.1%。可见,海南省11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中,红牌和黄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总数的比例偏高,而绿牌专业占本校专业总数的比例偏低,就业前景好与差维度间形成了鲜明反差。

  (四)结果分析

  1.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契合度偏低

  《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为23.1∶23.6∶53.3[10]。高职教育专业对应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0.81∶15.3∶83.9,两者的错位幅度分别为22.29、8.3、-30.6。显然,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脱节现象明显,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表现尤为显著。

  2.专业设置的错位发展意识不强

  海南高职院校过多的红、黄牌专业现状反映了专业总体布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趋于雷同。例如,在11所高职院校中,有10所院校(占院校总量90.9%)设置了会计专业,7所院校(占院校总量63.6%)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两个专业人数为4581人,占到全省高职在校生规模总量的9.91%,该数字比海南平均专业在校生165.04人的规模高28倍。部分高职院校重复设置共有的“热门”专业,一方面由于院校自身存在规避风险求稳心理,简单效仿本科专业或区域同类院校设置专业,可以节约办学成本,减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风险,从而促使低成本和“热门”专业设置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院校不顾自身办学性质、功能定位和人才就业市场需求,贪大求全的办学动机较为明显。海南省11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专业数量达300余个,平均设置专业30个,院校最多的专业设置数量达60个。专业设置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及诱发人才结构性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专业设置缺乏区域特色

  由于海南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起步较晚(2009年第一批启动建设仅8个特色专业),基于地方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尚未形成,可带动的集成优势和引领作用尚未凸显[11]。一方面,相对于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专业优势,海南省第一和第二产业专业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第一产业专业。海南省具有我国最大的热带高效农业生产优势,但就目前来看海南高职院校设置对应的第一产业专业布点仅有畜牧、园艺及园林技术,且仅有3所院校进行了专业设置,专业布点仅占全省专业总数(303个)的0.9%,2015年农林牧渔大类高职毕业生仅占0.81%,难以适应热带高效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以旅游业为首的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海洋养殖、海洋交通、海洋生物制药、休闲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布点较少。

  三、高职院校专业科学设置实践路径

  专业设置是一个关联高职院校内部要素(师资建设、教学设备、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就业前景等)以及外部要素(国家、地方政府、市场、企业、行业、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等)的动态协调发展开放系统。科学的专业设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做好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

  2015年,教育部为进一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重新修订并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实行审批制,对于非控制布点专业实行备案制,高职院校可依据《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同时专业方向完全由高职院校自行设置,教育部不再备案或审批[12]。《新办法》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自主权。为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怪圈,地方行政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适合本地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控措施。依据专业的不同准入标准和程序,完善专业审批与评价制度,将前置性专业设置审批与后置性专业建设评估结合起来,并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淘汰机制。

  此外,为克服院校专业设置各方面信息匮乏的数据瓶颈,以及高职院校在挖掘应用数据的负担,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效应提供多方位的数据支持与服务保障。一方面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w系建设,向社会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本区域内不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统筹和协调,建立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享区域范围内高职院校专业布点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等信息,以数据服务提升统筹能力。引导高职院校遵循自身办学条件和海南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特色,结合海南省“三大优势”(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和《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十二大重点产业方面,科学规划并主动适应市场行业需求,灵活设置与上述产业链对接的特色学科和专业群,形成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优势。

  (二)增强专业建设“错位”发展意识,建设基于产业特色的专业集群

  通过分析海南高职院校红、黄牌专业设置情况,可见专业设置“拥堵”和雷同导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2015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海南高职院校设置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分别为8所、10所、10所,分别占全省高职院校总量的72.7%、90.9%、90.9%,三个专业人数达5755人,占到海南省全部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12.9%。虽然海南省具有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政策和天然优势,以旅游业主的现代服务行业增加了相应的人才需求,但是追赶潮流式的专业设置速度是否会造成以后的专业人才饱和而形成人才结构性“拥堵”,值得深虑和考究。   高职院校应持有高度自律性的责任感,立足自身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地方优质资源和海南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产业发展特点为依托,准确掌握海南、广东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状况,根据市场需求和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情况采取规模适当的差异性、错位化专业发展策略。一方面要在自身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挖掘和细化专业特色方向,建设基于产业特色的专业集群,拓展专业建设空间。如以HNGZ6院校珠宝首饰工艺专业为例,根据海洋水产宝石产业调整升级需求,可考虑拓展宝石工艺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空间建设,增加宝石自动化生产、宝石设计、宝石营销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宝石方向)等专业;另一方面,注重跨学科专业和新兴专业设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增设跨学科和新兴专业。例如,在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拥有国内最大的海洋面积和最多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培养海洋人才教育和科技人才支撑,业已成为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而目前海南涉海专业分布屈指可数,涉海人文社会学科专业更是空白,以海洋或海运命名的海洋类院校仅有1所,与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极不匹配。

  (三)重视专业设置的利益相关者诉求,构建社会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

  专业设置是涉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隐含着校内外沟通、宏观微观统一协调、自下而上的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诉求。专业设置合理与否,不仅影响院校自身发展和适应本地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的智力和人才支撑能力,而且关联着学生和家长对专业选择甄别判断以及行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效率。因此,从专业设置涉及的诸多利益相关者需求出发,应搭建行业协会、企业代表、政府部门、社区、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沟通、监督、协调机制,给予不同利益主体相应话语权,对专业设置和调控、学生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鉴定评估、监督引导,对生源不足、专业效益差、或脱离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及时预警,避免人才供给和需求间结构性余缺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要积极引导真正独立于政府意志的民间机构和第三方力量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的论证、评估,保障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专业建设良性发展,以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四)深度挖掘大数据,创新专业设置决策模式

  在?稻萃诰蚝头治銮?动教育变革,实现高校科学治理的大数据时代,专业设置的合理决策有赖于客观、全面、可靠的判定依据。“大数据”有助于高职院校扭转专业设置的粗放型“拍脑袋”决策短板,增强专业设置过程控制,提升专业需求预测能力,促进专业设置行为决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13]。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构建“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企事业单位(行业)参与―专业技术公司(机构)介入―高职院校决策”的机制创新模式。一是加强需求数据预测。地方政府应联合区域行业联盟对市场人才需求,尤其是新工艺、新职业、新工种等进行数据分析,以适应区域行业主体发展态势和市场技术变革。二是实施过程数据监测和就业数据反馈。建立校级过程管理和行业参与过程管理的监测因子体系,对人才培养过程和就业连续性数据信息及时跟踪分析,发挥“反馈―矫正”的灵活专业调整效应。三是依托专业的中介技术公司(机构)提供数据处理技术支持。如美国的ESP工作组(ESP Solution Group)、微软、IBM等公司专门受美国一些州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区院校委托研究教育领域数据分析,致力于高质量数据收集和分析、策略性数据管理、以及行动性数据分析[14]。四是建立数据驱动决策机制。构建高职院校校级数据管理平台综合分析来自政府、行业的数据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就业反馈和过程数据,适时推出专项数据分析报告,以改变以往的经验直觉式决策模式。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路 视域 就业前景 专业设置 高职 前景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