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9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家校互助;学习共同体;资源平台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即生命教育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为了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我们拓宽教育资源的空间和内涵,在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利用这些资源平台,选择和培育出自己的师资(教师和家长),设计出有生命教育标志(含有“活动要素”)的课型及内容,整合富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活动,使之形成既独立运作又彼此相辅相成的生命教育资源体系。

  一、开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资源

  1. 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维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广泛蕴藏于学科课程、文学作品、家庭社会、自然和网络之中,有利于培育学生生命意识、学习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和幸福成长的相关教育资源,它既是生命教育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媒介。

  学科渗透是学校生命教育中较为普及的一种方法,即借助学科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熏陶和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如,语文学科“生命主题”文学作品阅读课;历史学科“历史人物的生死观”研究性学习课;地理学科“强化灾难意识,珍爱生命”环保课;化学学科“不该在食品中完成化学扫盲”的拓展课;政治学科“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活动课;生物学科“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活动课等。

  但生命教育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渗透。生命教育课程应以体验教学、思考教学为主,多元设计活动,通过活动、游戏及绘本读书讨论的方式,启动主体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互动、反思的过程中领悟生命意义和树立生命信念。因此,在探索生命教育课程模式方面,我们力求挖掘并有效利用学科资源,以“建立优质的生命信念”为教育落脚点,以生命教育四个目标维度――“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为切入点,开发多种课型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如学科拓展课、文学阅读课、心理活动课、德育班会课、动物保护课等。

  2. 生命教育课的“活动要素”及课例。生命教育课应包含以下“活动要素”: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故事或体验式活动作为“引子”;由引子的分享提炼出生命主题信念(可以是要构建的正确信念,也可以是相关的多元信念的辨析、澄清与选择);对“信念”的延伸、拓展、分享与反馈。

  课例:“人与他人”单元《欣赏与赞美》。

  课程目标:

  1. 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征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善于欣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正向的生命信念。

  4. 目标维度:人与他人;主题信念:欣赏、尊重、爱。

  5. 物资准备:多媒体设备、绘本故事素材、短片素材、彩色贴纸

  课程设计:

  一、绘本分享

  (一)绘本故事《点》,作者〔加〕彼得?雷诺兹

  (二)故事分享讨论

  1. 威威为什么画不出来画?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关键词:不自信)

  2. 威威的教师给你怎样的印象?(关键词:欣赏)

  3. 你怎样理解教师说的“请签名”?(关键词:尊重)

  4. 教师的欣赏与鼓励给威威带来哪些变化?(关键词:自信)

  5. 如何理解故事的结尾?(关键词:传递)

  6. 欣赏与赞美的力量何在?(关键词:生命力、创造力)

  7. 给题目前后补充词语,说说你对故事的理解。(关键词:起点、小点变大点,美丽的点,自信的点,创造力的点、点燃、点化、点亮……)

  8. 说说你的故事

  提炼观点:

  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引导要点:

  美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表现;

  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人性之美)

  二、短片欣赏

  (一)观看短片:《赞美的力量》

  (二)讨论分享

  1. 段片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感觉?

  2. 女职员为什么能留下来?愿意留下来?

  3. 是什么使老板说出了令员工们意想不到的话?

  4. 为什么说“那句话的效果也属于老板”?

  5. 赞美的力量何在?

  提炼观点:

  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关怀――詹姆士。

  三、游戏体验:“猜测Ta是谁”

  (一)游戏活动:写明欣赏和赞美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写出欣赏和赞美的具体内容或事件。

  (二)活动感悟

  (三)活动延伸:赞美的艺术

  结束:送出教师的赞美和感谢!   优秀的绘本故事能够传递真善美理念,直观形象又有感染力,因此本课程设计以绘本故事的方式引入教学;在分享讨论中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归纳教学要点,以此达成图画与文字的互动与交织,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再以观点提炼的方式将生命理念化为一句句人生格言。如,“欣赏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身上的优美与可爱”、“欣赏不仅是审美能力,更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以短片欣赏及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情境,定位自身角色,让生命信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课程设计线索清晰,关注并尊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二、创建促进家长生命成长的家校互助平台

  从教育学角度看,家庭与学校之间是平等的教育合作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教育场所不同,施教者不同,因此双方的互动、沟通、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与合作需要平台,家校互助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建构模式。家校互助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意义在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未成年人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进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家校互助”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品牌。由心理室和德育处联合筹建,意在构建基于父母亲子共同生命成长的研讨平台,促进家长的教育及自我教育。它的组建模式有三种,呈逐级递进的方式展开活动:

  1. 成立家长互助团,启动家长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QQ群的方式吸纳关注教育的、渴求指导的、需要帮助的家长加入群落,同时由富有德育经验并关注家庭教育的教师担任群主和管理员,也邀请家教专家、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教师加入。以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了解家长关注或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网络讨论或开展各项活动。

  (1)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讲座。讲座者可以是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也可以是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还可以是本校做生命教育的教师等。选题可以是“青春期家庭教育探讨”,可以是“从‘心’开始的教育”,也可以是“树立孩子优质生命信念”,还可以是“亲子生命共建和理情教育”以及“绘本教学中的生命感动”等。(2)开办大型家长读书会。首先,由资深生命教育专家推荐阅读书目,家长们自行购买阅读,围绕教师提供的话题阅读思考并集中交流。如,我们曾向全校家长推荐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皇甫军伟的著作《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并多次将皇甫老师请到学校与家长们交流研讨,家长们以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困惑与专家面对面沟通,效果很好。在自读、自学、自悟的读书中,在互动、交流、沟通、体会中,家长们切入真实生活情境的体验及深入心灵的思考和情感碰撞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消化和理解教育理念,并有效调适自己的教育言行。

  2. 成立家长工作坊,启动骨干家长培训模式。工作坊的目的在于以心理小组的方式培养一批能够协助家校合作的骨干力量;搭建父母亲子共同成长的深度研讨平台。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借鉴于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推广的会心团体,这个团体与众不同之处是“去专家化和非指导性”。罗杰斯认为,在一个彼此尊重、以诚相待,感同身受、相互了解的环境下,“自我实现”也即“自我完善”的动力就会出现,从而由内而外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

  因此,骨干家长工作坊成员控制在16人以下,主要以小组会谈的形式进行基于父母自我成长的培训。会谈的基本原则是“去专家化,非指导性;只说自己,不说别人”。力求让每位家长能够真实、真诚、真情表达,在正向关系中彼此互动,自然交流,在自身与他人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命教育的育人理念。培训有周期,有主题,有集中研讨。

  3. 成立家庭教育互助小组,启动家庭亲子教育模式。家教小组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色组织。互助组的建构以班级为单位,以自愿为原则,由5~10个家庭组成一个小组。根据组内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家长的能力,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两代人共同参与、有益孩子身心健康且形式多样的活动。

  小组活动功能主要有:(1)提供两代人自然交往的机会,有益于两代人共同面对活动情境自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2)通过有主题的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拓展孩子们的社会视野,提高对时间及活动内容的统筹策划管理能力,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联结。(3)能够根据小组学生及其所在家庭、班级的实际生活状态,适当地提取热点话题组织两代人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提升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和方法。(4)整合应用学校、家庭、社区和个人的良好教育资源,谋求较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

  家校互助平台的创建有利于推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育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开放、灵活、互通、多样的生命教育局面。学校利用家校互助平台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可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并通过互助组、工作坊、家委会等组织辐射扩展到所有家长。这些都有利于家长群体形成共同的、科学的教育观,推动家长集体的发展。而家长育人素质的整体提高,会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搭建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平台

  在学校生命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和引领者,因而也是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生命教育资源的源头,教师丰富的生命阅历、渊博的知识、独到的人生感悟以及人格魅力都将转化为“生命资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

  如何使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最大效用,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正能量,使其在生命教育实践中能够生长出惊人的辐射力量,自身也获得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组织建设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生命教育者成长的首选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对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而言,其周围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工具资源等,就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这样的环境给成员的帮助可以是情感支持、学习方式的启示、学习目标的明确、助人自助的主体身份建立,从而促进个人智慧提升和自我健康成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读书会。   1. 创造良好的、适应性的互助学习环境,为教师读书会提供正能量的培养基地。如,环境温馨优雅的读书室、工作坊和活动间让教师有归属感;充满自然生机的户外活动场地让教师身心得以休息和释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感到爱与尊重;彼此关心,相互负责的学习组合激发教师的学习潜力。只有基于这样积极的环境和关系,教师读书会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如,我们组织的一次亲子读书会是在美丽的狐尾山荔枝园进行的,教师们先是带着自己的孩子爬山、奔跑、观察虫鸟、讲绘本故事,然后,在阳光、绿荫、鸟啼声中大家一起品读亲子教育书籍《非暴力沟通》,大家围绕着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学习并讨论了教师或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联系的途径与方式。一位参加活动的年轻教师评价这次读书会:“走在大自然中,与天真的孩子们相处,感受生命之美,这不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吗?”的确如此!只有教师自己的生命丰盈了,才会给我们的学生以更加饱满而热烈的爱与关怀。

  2. 激发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自觉意识,为读书会的发展获取源头活水。教师读书会的动力源泉来自于:(1)有共同的生命愿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教师自己对生命和谐发展的愿望和教育素养的提升,都将是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和学生们生命发展的最可靠的促进力量。(2)享受权利,也要承担责任。有明确具体的读书任务,给成员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指定共读书目,轮流确立主讲人等。(3)分享、互惠、共赢。教师读书会的每位参与者为了实现生命愿景,充实丰富自己,还要懂得分享资源,贡献自己的经验体会,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在彼此互助、彼此分享、彼此担当的学习环境下,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如,关于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生忌死”,而因对死亡的禁忌和避讳,使得多数人(包括青少年和小孩子)对死有天生的恐惧和忧虑,心理学家也认为多数心理疾病的根源都与“死亡焦虑”有关。因此,课题组组织了《如何与孩子谈死亡》读书会,由心理教师主讲。心理教师先是与教师们分享了她近期阅读的关于死亡教育的书籍,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书中的生命理念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她还与大家分享了生命自我救赎主题小说《奔向荒野》,陶国璋教授《死亡与不朽》生命课,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罗斯的死亡临终关怀演讲实录《你可以更靠近我》以及美国威尔?施瓦尔贝著的《生命最后的读书课》。丰富的分享内容引起在座很多教师的共鸣,大家都纷纷谈起自己面临亲人死亡以及父母老去的生命体会,分享的气氛很是浓厚。有个教师谈起她的外婆对于死亡的从容应对和坦然让大家感慨不已,另一个教师讲述的“女孩与枯死蝴蝶”的故事又令大家唏嘘不已。生命教育的宗旨即是如此,我们关注生命、关注死亡,不是为了去寻求一个答案,而是在寻求的过程中去分享彼此生命中或悲伤或沉重或精彩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相互分享就是相互分担,在反思与探讨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多了一点对生命的理解。

  3. 搭建学习共同体的校际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渠道互通,资源共享。校际交流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校际之间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共同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将影响辐射扩展到各自的教学领域,释放出更巨大的能量,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如,我校“生命教育读书会”与湖滨中学“青年教师读书班”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先后组织了以“教育的爱与幸福”为主题和以“叩响命运之门”为主题的大型读书会。两校教师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收获、成长,感悟教育的爱与幸福,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读书会形式多样,有生命教育课程的展示,有教师教育心路历程的分享,有读书的互动提问与解答,读书活动还会邀请心理专家及部分家长参加,一同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四、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的意义及未来延展

  1. 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现有学校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够明确,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存能力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关键是将生命教育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精心规划,建立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和社会团体更广泛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成效。

  2. 有效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的资源平台是个体生命的心灵需求。搭建多元的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助、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启动思考、相互分享,全面渗透生命理念,整合多方资源,乐于资源共享,提升生命认识,体悟生命的美好并建构正向的价值,进而产生行为的改变,进而升华出生命的信念,实现共赢。

  3. 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资源平台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我们生命教育的创新点是以“树立学生优质的生命信念”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突破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物理保护层面,寻求生命教育更广阔和深刻的发展空间;以“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个维度为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有序、有机地建构学生正向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以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和活动形式将抽象理念转变为活泼生动的心灵体验,使生命教育理念更深入人心。

  在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参与者都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长;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更大的挖掘空间,也希望更多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受益于生命教育。

  首先,如何更好地发挥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辐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家长、教师素质的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生命教育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一校一地一市,而是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待发展成熟后,逐步扩大范围,建立起校际交流和异地交流。同时建立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及实验模式供更多的学校参考和借鉴,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以及教师受益,这才是教育者的美好愿景和追求。

  其次,如何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资源与学校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生命教育是学校主导下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可以提供专家指导和教师培训、支持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组织各级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而生命教育课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自身的资源也丰富着学校的教育内容。如何将二者的资源有机整合,是生命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如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整合,诞生“教师阳光工作坊”;如,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衍生出“家校亲子互助活动”等。整合的过程也是凸显生命教育本色和特色的过程,实现共享、共赢,多方受益。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资源 生命 开发 资源 教育 平台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