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3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是我国公办高校结合社会优质资源构成的一种按照新理念、新思路创办的民办学院。独立学院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强调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防止独立学院沦为职业训练的场所。当前,全面了解和把握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将有助于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1.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等)一词在19世纪以前是中小学教育的总称。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克德教授首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此后通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在《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一书中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建构: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2.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的作用

  (1)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提供知识储备。美国数学家泰勒指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通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文科和理科相结合,使文科的学生尽可能掌握理工科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理工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主义教育。(1)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作为非智力因素有时对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家庭条件比较好,思维活跃,见多识广、有特长,在口才、社交、沟通等方面能力较强。但在学习上过于强调个人喜好,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通识教育能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刻苦钻研的意志、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等良好的个性品质。(3)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个性发展最为强烈的时期,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通识教育通过其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当前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于对通识教育的思想认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制度管理等几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不正确,忽视育人价值

  独立学院长期存在着“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更多地从提高工作适应性角度来拓宽知识面,忽视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培养。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专业教育模式下,知识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科的划分过于狭窄,使得独立学院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职业训练所,忽视了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

  2.通识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规划

  主要体现在:(1)课程体系不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缺乏从通识教育目的出发的整体构建,可供选择的课程门类不够,课程结构也出现明显失衡。(2)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不合理。课程选择的是覆盖多个领域的共同课程,这些课程过于浅显,有很明显的“拼盘”味道,导致对学生的教学仅仅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3)课程结构不平衡。体现在大学教育实践与通识教育理念存在差距,同时还有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专任教师匮乏,师资水平尚待提高

  实施通识教育,教师是关键。大多独立学院形成了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如今多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1)结构复杂。教师中大多为青年教师或退休教师,年龄上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中坚力量薄弱。(2)稳定性较差。独立学院教学的部分有经验的骨干教师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明显精力不足。另外,独立学院实行聘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兼职教师更换的频率,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青年教师具有活力,勇于创新,但“实战”经验不足。而老年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调整工作方式,仍然按照公办高校的模式进行教学。

  4.通识教育管理制度不到位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通识教育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不够完善。通常院系负责组织实施开设课程,院系比较重视专业教育,只简单开设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导致人文和理工不能做到很好的交融。通识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容易形成在理论上重视,具体实行中被淡化的局面。

  三、独立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旨在给予学生一个广博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弥补由于过分专业教育使人朝片面的方向发展的缺陷,是矫正现代专门人才“片面性”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强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多开设几门选修课,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认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形成适合自己学院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在掌握大量“动态”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涉及多个领域、丰富的知识,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证。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的知识体系,高校应通过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来塑造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以适应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3.建立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独立学院任职的教师要求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由于独立学院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也为了应对就业危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经意中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教师更倾向于承担与实践、就业有关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回避与就业相关性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独立学院老师应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积极为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4.使通识教育向规范化、体制化过渡

  逐步完善通识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使通识教育的管理步入规范化、体制化的健康轨道。在高校内部可以设立一个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使通识教育的推广、实施、评估等程序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潜能的发挥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影响着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时,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讲,必须把通识教育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现今的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摆在首位。因此,独立学院应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从理念、课程、师资、制度等多方面对实施通识教育进行完善和改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的长远发展。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对策 独立 分析 学院 问题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