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论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奠基者和排头兵,是国家“双创”战略的发动引擎和活水源头,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验,坚持创新引领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高校对行业、企业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与内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们必须紧抓机遇,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198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概念,科教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B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其核心内涵应该是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引导广大师生紧贴社会发展和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全面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

  (一)“互联网+”模式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虽然“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是创新2.0模式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和新业态,但是各个高校已经高度重视,开设大学生电商类课程,包括电商创业实操培训、电商配套扶持、供应链整合、O2O体验店实训,通过课程培训提高学生创业技能,打造一站式电商创业实训平台,积极发挥“互联网+”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借助互联网虚拟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形成“双创”的浓厚氛围。

  (二)“项目孵化”模式

  该模式主要常见于具有科研项目支撑的团队或者具有良好创业氛围的金融管理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一是“项目+导师+创业训练”模式,科研项目可以是导师的纵向项目也可以是导师为企业服务的横向项目,学生在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的同时,加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科技研发、科技服务、科技转化中捕捉创业机会;二是以金融管理类或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为主体组建项目团队,以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为指导,以金融管理或创意设计类项目为主要载体,学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全面了解项目开发、成本预算、开支结算等一系列的企业运作流程,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将来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以科研项目为引领的项目孵化模式,还是以金融管理、艺术创意项目为支撑的项目孵化模式,都能够实现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就业与创业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模式。

  (三)“综合培养”模式

  综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包括师资队伍、课程培训、基地平台、创业实践、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师资队伍方面着重要建设一支专兼职师资队伍,不仅有校内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更要有校外兼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传授;课程培训不仅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企业成长》《创业学》等相关的课程,还包括KAB(Know About Business)课程、SYB(Start Your Business)课程和网络创业及跨境电商等选修课程;基地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本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如各个学校、政府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孵化工作室;创业实践实行校、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组织管理,通过开展金点子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锻炼创业队伍,并以“挑战杯”为龙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学科竞赛;服务体系主要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注册、法律、税务咨询,专利申报,竞赛报名以及投融资对接等服务,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创新创业人才基本素质构成

  (一)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在修养和基础,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者,国家之基也”“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先贤古语耳熟能详。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因此,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是衡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首要标准。同时,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创业者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常识,对于公司法、税法、知识产权法等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使创新创业和企业经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创新创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诚信意识的建立,对商业往来的尊重和敬畏是创新创业企业永续经营不断成功的利器和法宝。   (二)专业和经济管理素质

  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不仅具有本专业宽泛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是必须了解和熟悉本行业和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这样创新的成果才会适应市场需求,才会站在时代的前列并勇立潮头。同时,在成果和产品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上创新创业者必须正确处理预算决策、资源配置、经济核算、成本费用、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专业的经济问题,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另外企业除了以产品、技术、品质和营销来创造效益,更要靠科学的管理来追求效益,这就要求创新创业者必须懂业务重管理,创业才会成功。

  (三)心理和人格基本素质

  创新创业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创业者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超乎凡人的心理品质,必须能够在复杂的商海中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要乐观自信富有理想,要敢于拼搏勇于冒险,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要紧抓商机果断决策,要适时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己在商海的适应性。同时要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育,把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紧密结合,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团队整体效益最大化。

  (四)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

  创业活动是创业主导者的商业冒险活动,创业路途艰辛坎坷,风雨兼程,创业者要想在充满竞争、环境复杂的商业氛围中成功创业,必须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现和把握商业机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自我实现,树立不断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即使受资源条件的制约,都能努力通过创新,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创新创业者不仅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敏锐的商业嗅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等各种优良品质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开创新事业的激情和冒险精神,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这些都是创业者成功生存乃至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

  (一)建立“三元融合”课程体系,助力学生认知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必须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基本素质构成,并把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通识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三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观念、技能、能力”三个层面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常识,主要培养学生道德坚守和法律意识,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方面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动机;“专业教育”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⒋葱麓匆邓?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专业课程,融入课程体系,植入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的比重,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立“三元融合”课程体系,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形成创新创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二)推进“三层递进”培育体系,助力学生亲近创业

  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和构建外部推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推进“三层递进”培育体系,就是在“创业文化”“师资队伍”“打造团队”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首先,学校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加强微信、微博、广播、报刊等媒介关于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的立体宣传;开展各类创业、创客与成功企业家交流活动,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如学生创新创业与学分的互认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奖励与扶持办法、学生创新创业休学管理办法等等。

  其次,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学习,支持创新创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积极聘请企业、政府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任创新创业师资,开阔学生视野。

  最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学生创业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传帮传”良性团队运行机制,保证创新创业团队持续健康发展。

  (三)构建“三维平台”实践体系,助力学生融入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三维平台”实践体系,即“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协会”三者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业培训,就是全面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SYB培训课程、KAB课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创业专题讲座、主题沙龙、创业报告、校友讲堂,用实实在在的创业故事培养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实训基地,就是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训练类实践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创业实践能力,在校园内搭建“大学生创业园”,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渗透融合,使学生可以体验从构思到执行的创业过程,培养营销技能,初步获得创业经验;创业协会,就是鼓励学生加入创业协会,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在协会成员的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中产生创业灵感。同时,依托创业类社团,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评选“创业之星”“最佳创业团队”,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室,助力学生融入创业。

  (四)促成“三方联动”合作体系,助力学生成就创业

  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变是前提,制度创新是关键。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构建“三方联动”合作体系。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创新创业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及时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其次,企业、行业努力配合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场所,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项目研发和培训活动,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平台;最后,学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角,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厘清 人才培养 重新 模式 高校 创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